原文:
蘇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發(fā)憤為學,歲余舉進士,又舉茂才異等,皆不中。悉焚常所為文,閉戶益讀書,遂通《六經(jīng)》、百家之說,下筆頃刻數(shù)千言。至和、嘉祐間,與其二子軾、轍皆至京師,翰林學士歐陽修上其所著書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爭傳之,一時學者競效蘇氏為文章。所著《權(quán)書》、《衡論》、《機策》,文多不可悉錄,錄其《心術(shù)》、《遠慮》二篇。
譯文:
蘇洵字明允,宋眉州眉山人。他二十七歲的時候開始發(fā)憤學習,但在參加進士及特殊才學的考測中,都沒有如愿以償,于是蘇洵將自己以前的文章全部焚燒,關(guān)門閉戶苦讀詩書,終于精通六經(jīng)及百家之說,達到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境地。至和、嘉..年間,蘇洵和他的兩個兒子蘇軾、蘇轍一同來到京師,翰林學士歐陽修將他們父子三人所做的二十二篇文章上呈給朝廷,朝廷將這些文章刊印出來之后,士大夫們爭相傳閱,一時間,學者們寫文章都仿效蘇氏文風。蘇洵著有《權(quán)書》、《衡論》、《機策》等文。因其文章太多,不可能一一抄錄,現(xiàn)將其《心術(shù)》、《遠慮》二篇文章摘抄于此。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