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語言中經(jīng)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是比詞的含義更豐富而語法功能又相當于詞的語言單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簡短精辟易記易用。并常常附帶有感情色彩,包括貶義和褒義,當然,也有中性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承和火的成語,不妨積累起來,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
一、關于承的成語
起承轉(zhuǎn)合qǐ chéng zhuǎn hé
出處:清·金圣嘆《西廂記讀法》:“有此許多起承轉(zhuǎn)合,便令題目透出文字?!?/p>
意思:起:開頭;承: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轉(zhuǎn):轉(zhuǎn)折;合:結(jié)束。泛指文章的做法。也比喻固定呆板的形式。
菽水承歡shū shuǐ chéng huān
出處:《禮記·檀弓下》:“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p>
意思: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飲食;承歡:侍奉父母使其歡喜。指奉養(yǎng)父母,使父母歡樂。
四海承風sì hǎi chéng fēng
出處:《孔子家語·好生》:“舜之為君也,其政好生而惡殺,……是以四海承風?!?/p>
意思:指全國都接受教化。
希旨承顏xī zhǐ chéng yán
出處:《孔叢子·抗志》:“希旨容媚,則君親之?!薄稘h書· 不疑傳》:“聞暴公子威名久矣,今乃承顏接辭?!?/p>
意思:指言語行動迎合上級的意圖。
先意承旨xiān yì chéng zhǐ
出處:《韓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諾諾,先意承旨,觀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禮記·祭義》:“君子之所為孝者,先意承志,諭父母于道?!?/p>
意思:先意:超先想到;承旨:遵從意旨。原指不等父母開口就能迎合父母的
百般奉承
出處: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一折:“百般奉承他,常怕一個留他不住。”
意思:用各種方式來恭維討好人。
承歡膝下chéng huān xī xià
出處:《孝經(jīng)·圣治》:“故親生之膝下,以養(yǎng)父母曰嚴?!?/p>
意思:承歡:舊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時依于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舊指侍奉父母。
承平盛世chéng píng shèng shì
出處:《漢書·食貨志》:“王莽因漢承平之業(yè),匈奴稱藩,百蠻賓服?!?/p>
意思:承平:太平。太平、興盛的時代。
承前啟后chéng qián qǐ hòu
出處:明·朱國禎《涌幢小品·曾有菴贈文》:“公承前草創(chuàng),啟后規(guī)模,此之功德,垂之永久?!?/p>
意思:承:承接;啟:開創(chuàng)。承接前面的,開創(chuàng)后來的。指繼承前人事業(yè),為后人開辟道路。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