撚
拼音:niǎn ,注音:ㄋㄧㄢˇ ,部首:扌,筆畫:15
五筆:RQDO,五筆98:RQDO ,
統(tǒng)一碼:U+649A,鄭碼:DRSU ,倉頡碼:QBKF ,四角碼:53038
撚相關(guān)字典:
- 撚說文解字
- 撚康熙字典
- 撚廣韻字典
- 撚書法字典
- 撚硬筆書法
撚怎么寫好看:
撚硬筆行書
撚異體字:
捵
撚的解釋:
撚
niǎn
同“捻1”。
踐踏:“前后不相撚,左右不相干”。
古同“攆”,驅(qū)逐。
筆畫數(shù):15;
部首:扌;
筆順編號:121354413444444
詳細(xì)解釋
撚
niǎn
【動】
執(zhí),持取〖hold〗
成濟(jì)撚戟直奔輦前?!?strong>《三國演義》
如:撚須(捋須);撚眉(手捻眉毛);撚梢子(搖小鼓);撚錢(用手撚錢旋轉(zhuǎn)的一種游戲);撚弄(撫玩)
揉搓;搓捻〖twist〗。如:撚粉(搓面粉或米粉)
蹂,踐踏〖trample〗
前后不相撚,左右不相干。——
《淮南子·兵略訓(xùn)》按〖press〗。如:撚指(彈指)
撚
niǎn
【名】
揉搓而成的卷兒〖thingstwistedintoalong,slenderform〗。如:撚子(用紙搓成的小卷兒或用線織成的帶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