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韋共和國(RepublicofZimbabwe),簡稱津巴布韋,是非洲南部的內陸國家,1980年4月18日獨立建國。津巴布韋在1980年之前原本稱為羅得西亞,這名字源自于替英國在這地區(qū)建立殖民地的塞西爾·羅茲。
津巴布韋曾經經歷了嚴重的惡性通貨膨脹,但從2009年用美元和南非蘭特替代本國貨幣后,通貨膨脹開始逐漸趨于穩(wěn)定。
津巴布韋
世界上最恐怖的通貨膨脹,通貨膨脹讓這個國家從2007年開始印了十個億美元的貨幣,但是這些錢僅僅夠買幾個雞蛋。百分之87千的七乘方的通貨膨脹意味著物價每1.1天就會翻倍。舉個例子,如果在周一一個蘋果賣1美元,那么到星期天這個蘋果就會賣到64美元。一個月同樣的蘋果就會賣到1百萬美元。
人均GDP0.1美元
2008年2月,通貨膨脹率達165,000%;2008年6月,通貨膨脹率達200,000%,該國央行并于2008年7月21日發(fā)行面值1,000億元的津巴布韋元鈔票。津巴布韋從2008年8月1日起貨幣改制,100億舊津巴布韋元相當于1新津巴布韋元。
到了2009年下半年,經濟好轉。商品供應漸趨充裕。貨架上擺滿了商品,即使在偏遠鄉(xiāng)村,人們都可以悠閑購物。每袋面粉價格不到2美元,且大多為本國產。汽油充足,價格也不高。新政府成立后,公布了經濟振興方案。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