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世界第一的太監(jiān)集散地
按,近些時,在與網友討論時,不斷有網友拿太監(jiān)說事。這是因為,他們可能不知道,歐洲歷史上,不僅有太監(jiān),而且還有一個龐大的太監(jiān)性的藝術群體;他們不知道,歐洲的太監(jiān)與中國的太監(jiān),幾乎同時消失;他們不知道,從法制上取締太監(jiān),歐洲僅僅比中國早10年。
首先,要指出的是,偉大的、永遠正確的耶穌先生,是批準收割男人的雞雞的。在《圣經.馬太福音(10-12)》中,耶穌先生嚴肅滴指出:
“這話不是人都能領受的,唯獨賜給誰,誰才能領受。因為有生來是閹人,也有被人閹的,并有為天國的緣故自閹的。這話誰能領受,就可以領受?!?/p>
根據耶穌的偉大指示,古希臘、羅馬,尤其是羅馬皇帝的宮廷,太監(jiān)多多。但是,這些,不過是毛毛雨而已。
最牛逼的,還是歐洲的精神領袖---基督教會的行動,因為,基督教會在執(zhí)行耶穌的指示時,是不打折扣的,而且能夠一夜之間將耶穌的指示精神貫徹落實到歐洲的每個角落。
比如吧,圣徒馬克西默就指出:為忠于上帝,僅僅是禁欲還不夠,必須根絕性欲。于是,大批大批的教士,拿起剪刀,剪下自己的那話兒。
那么,到底有多少教士為基督奉獻了自己的雞雞呢?據基督教坊間的消息靈通人士---18世紀苦行派領袖謝利瓦諾夫透露:
僅僅在18世紀的某一個時期,“受印的有14萬4千”---所謂“受印”,就是向基督奉獻自己的雞雞。
這就是說,一會兒工夫,一次性的,14.4萬歐洲男人自行了斷了男人生涯。
東羅馬帝國始終是政教合一的、基督教文明、古希臘文明、古羅馬文明的集大成者。為貫徹耶穌的最高指示,很早很早以前,早在羅馬帝國時期,君士坦丁堡的宮廷里,就創(chuàng)造性地執(zhí)行耶穌的指示,發(fā)明并培育出了由被割掉雞雞的人組成的歌唱團體。東羅馬文明堅持認為,只有這些人唱出的歌唱耶穌、歌唱皇帝的歌兒,才是圣潔的。
于是,這一偉大的古希臘羅馬文明,在東羅馬,不斷被發(fā)揚光大。當然,將這一文明發(fā)展到極致,必須由更加偉大的西歐人來完成。
東羅馬有如此先進的歌唱耶穌的藝術形式,可是,西歐天主教的羅馬教廷,由于地處蠻荒的西歐,始終未能知曉。
在耶穌的安排下,11世紀,羅馬教廷組織了十字軍東征。十字軍路過君士坦丁堡,終于發(fā)現了東正教的偉大創(chuàng)造。12世紀,被割掉了雞雞的歌唱藝術,作為這個世界最先進的藝術,在代表西方文明的意大利登臺,按照耶穌的旨意歌頌耶穌。
隨即,在意大利語中,有了一個新詞匯:cAStRAtoR----閹人歌手。
很快,耶穌托夢給羅馬教皇:建設不男不女的歌唱家隊伍很重要。
第一,耶穌早就指出,女人是不干不凈的,由女人歌唱耶穌,耶穌肯定不高興;
第二,男人容易犯錯誤---比如教皇自己就時不時玩玩女人,犯過錯誤的男人歌唱耶穌,耶穌也是不高興的
第三,鑒于必須歌唱耶穌,而且耶穌早就明確指出,不男不女的人是上帝的旨意的結果,有這些人歌唱耶穌,耶穌一定很高興。
始終不允許女人唱歌的羅馬教廷,終于笑了。
1600年,克萊門特八世親自批示:同意被割了雞雞的歌唱家加入偉大的教皇合唱團。
劃時代的割屁民雞雞的運動,在歐洲大地迅猛展開。
你想啊,歐洲大地有多少教堂呀!有多少教堂,就得有多少個唱耶穌的贊美詩的戲班子。
歐洲屁民窮啊,沒飯吃啊,割了雞雞,教堂就給飯吃,多好的事??!
歐洲達官貴人是最愿意向耶穌表忠心的,雖然不肯割自個兒的雞雞,可是他們有錢啊,便花錢高價收購割了雞雞的屁民獻給教堂。
民主自由的歐洲,在耶穌精神的引領下,全民割雞雞的時代到來了。
到底有多少歐洲屁民割雞雞?
這么說吧,18世紀初期,僅僅意大利,每年就有4000個以上的男童被割。
16世紀以來,在偉大的意大利,正在搞引領歐洲的偉大的“文藝復興”----復興古希臘羅馬藝術,而東羅馬正是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全面繼承者。意大利的藝術家們自然以復興割雞雞的藝術為己任。而羅馬教廷,盡管它啥都缺,唯獨不缺錢,養(yǎng)了一大批作曲家。同心同德呀,文藝復興的偉大成果之一------專門為被割了雞雞的歌手創(chuàng)作的歌曲,轟轟烈烈的誕生了。在耶穌的關懷下,這曲兒,一唱,就唱了幾百年,一直唱到20世紀初。
羅馬教皇親自主導的藝術創(chuàng)新活動,歐洲屁民不懂也要叫三聲好。更何況,有無數作曲家們辛勤工作,被割了雞雞的歌手的演出大獲成功。
接著,被割了雞雞的歌手被引入商業(yè)化的演出團體。一夜間,大批歐洲屁民如癡如醉,一些被割了雞雞的歌手粉絲如云。
這,大大滴感動了有著偉大的羅馬法傳統(tǒng)、堅持依法治國的歐洲法律界。比如,那不勒斯王國制定法律:有四個男孩的家庭,可以把其中一個男孩奉獻給上帝。
在教皇的精神引領下,在羅馬法的保證下,在文藝復興的中心意大利,在商業(yè)繁榮的意大利,一個新的產業(yè)鏈,很快形成了:有人專門收羅有歌唱潛質的男孩,有人專門割雞雞,有人專門培訓被割了雞雞的男孩唱歌跳舞,有人專門買回成品唱歌。僅在那不勒斯,就有四個名聞歐洲的被割了雞雞的歌手培訓基地。
教皇精神的引領、羅馬法的保證、文藝復興的策劃、歐洲商業(yè)的推動,被割了雞雞的歌手的事業(yè),越做越大。
被割了雞雞的歌手們,更是不負眾望。
德國一位學者寫道:“年輕的閹人歌手嗓音清脆、動聽,無與倫比,任何女性都不可能具有如此清脆、有力而又甜美的歌喉。”
18世紀英國音樂史學家查爾斯.帕尼這樣描述1734年法里內在倫敦演唱時的情景:“他把前面的曲調處理得非常精細,樂音一點一點地逐漸增強,慢慢升到高音,爾后以同樣方式緩緩減弱,下滑至低音,令人驚奇不已。歌聲一停,立時掌聲四起,持續(xù)五分鐘之久。掌聲平息后,他繼續(xù)唱下去,唱得非常輕快,悅耳動聽。其節(jié)奏之輕快,使那時的小提琴很難跟上?!?/p>
偉大的思想家伏爾泰也承認:“他們(閹伶)的歌喉之美妙,比女性更勝一籌?!?/p>
法拉內利,1705年生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15歲起開始在那不勒斯登臺演唱。17歲時,他在羅馬以一曲超高難度的詠嘆調演唱令音樂家和觀眾為之傾倒。據記錄,他的嗓子可以涵蓋三個半八度,在一次呼吸中變換250種音調,持續(xù)超過一分鐘之久。他演唱時,常使樂隊忘記演奏,女性觀眾則成批成批地暈倒。當時,西班牙國王菲利浦五世精神不正常,1737年,法拉內利被作為精神藥品引進到西班牙宮廷,專為國王唱歌治病,這一唱就是10年。
被割了雞雞的歌手的生意一直火爆,還養(yǎng)活了一批人---這才叫做產業(yè)化、市場經濟嘛?!伴幦烁枋秩麅任髦Z(Senesino)從1740年那不勒斯狂歡節(jié)歌劇季的四場歌劇演出中共收入3693杜卡特。為同一歌劇季創(chuàng)作一部歌劇,作曲家波波里諾(Porprino)收入22杜卡特,抄寫員8杜卡特?!?/p>
19世紀初,被割了雞雞的歌手的生意,開始走下坡路。1830年,最后一部閹人歌劇黯然告別歐洲藝術市場。
但是,這一“產業(yè)”并未消失。因為教會需要沒有了雞雞的人歌頌耶穌。直到20世紀初,梵蒂岡還保留著被割了雞雞的歌手。
1903年11月22日,新教宗碧岳十世頒布正式命令,教堂中凡女高音和女低音聲部只能由男孩擔任。西斯汀教堂最后一位閹人歌唱家莫瑞席在1922年過世,他是史上唯一留有錄音的閹歌手。
古羅馬時期閹人比較出名,暴君尼祿曾經閹男童后納妾。這一傳統(tǒng)在拜占庭帝國,奧斯曼帝國一脈相承,查士丁尼時期與貝利薩留齊名的名將納爾西斯便是太監(jiān)。西歐一帶中世紀后閹人較少,這和皇室王室一夫一妻制有關,在這種情況下太監(jiān)就沒有很大必要了。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