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曾在全盛時期控制了大約5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君主制國家之一。但是,幾百年的今天神圣的羅馬帝國竟然被瓦解了。那么,羅馬帝國是如何一步步瓦解的?羅馬帝國是被誰所滅?
1805年12月16日,法國和帝國簽訂《普勒斯堡和約》。和約簽訂后,拿破侖決定成立以自己為護國公的萊茵邦聯(lián),以整固自己在德意志地區(qū)的盟友。
1806年7月12日,在拿破侖的威逼利誘下,16個神圣羅馬帝國的成員邦簽訂了《萊茵邦聯(lián)條約》(Rheinbundakte),脫離帝國,加入邦聯(lián)。
此舉嚴重削弱奧地利在德意志地區(qū)的領(lǐng)主地位,令弗朗茨二世大為不快。拿破侖為了吸引更多國家加入邦聯(lián),決定親手終結(jié)神圣羅馬帝國。
因此他對奧皇弗朗茨二世發(fā)出最后通牒,要求他解散神圣羅馬帝國,并且放棄神圣羅馬皇帝和德意志國王的稱號。
最后弗朗茨二世于1806年8月6日放棄神圣羅馬帝號,僅保留奧地利帝號。神圣羅馬帝國正式滅亡。從此以后,羅馬帝國的輝煌成為塵封的歷史,成為古老的文明。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