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獲免
唐·劉肅
(來俊臣)又與其徒侯思止、衛(wèi)遂忠等,招集告事者數(shù)百人,造《告密羅織經(jīng)》一卷,其意網(wǎng)羅平人,織成反狀。每訊囚,先布枷棒于地,召囚前曰:“此是作具?!币娬呋昶秋w越,罕不自誣,由是破家者已千數(shù)。則天不下階序,潛移六合矣。
天授中春官尚書狄仁杰天官侍郎任令暉文昌左丞盧獻(xiàn)等五人并為所告俊臣既以族人為功茍引之承反乃奏請一問即承同首例得減死。乃脅仁杰等令承反。仁杰嘆曰:“大周革命,萬物維新。唐朝舊臣,甘從誅戮。反是實?!笨〕寄松賹捴?。
其判官王德壽謂仁杰曰:“尚書事已爾,且得免死。德壽今業(yè)已受驅(qū)策,意欲求少階級,憑尚書牽楊執(zhí)柔,可乎?”仁杰曰:“若之何?”德壽曰:“尚書昔在春官,執(zhí)柔任其司員外,引可也?!比式茉唬骸盎侍旌笸粒踩式茏孕写耸??!币灶^觸柱,血流被面,德壽懼而謝焉。
仁杰既承反,所司但待日刑,不復(fù)嚴(yán)備。仁杰求守者得筆硯,拆被頭帛,書之?dāng)⒃?,匿置于綿衣中,謂德壽曰:“時方熱,請付家人去其綿?!钡聣鄄恢畱]。
仁杰子光遠(yuǎn)得衣中書,持以稱變,得召見。則天覽之憫然,問俊臣曰:“卿言仁杰等反,今子弟訴冤何多也?”俊臣曰:“此等何能自伏其罪,臣寢處甚安,亦不去巾帶。”則天使人視之,俊臣遽命仁杰巾帶。使者將復(fù)命,俊臣乃令德壽代仁杰等作《謝死表》,代署,附使者進(jìn)之。則天召仁杰等謂曰:“卿承反何也?”仁杰等曰:“向若不承反,已死于枷棒矣。”則天曰:“何為作《謝死表》?”仁杰等曰:“無之?!背觥侗怼肥局酥?。仁杰等五人獲免。
(《大唐新語·酷忍第二十七》)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天授中春官/ 尚書狄仁杰/ 天官侍郎任令暉/ 文昌左丞盧獻(xiàn)等五人/ 并為所告/ 俊臣既以族人為功/ 茍引之/ 承反乃奏請/ 一問即承同首/ 例得減死。
B.天授中/ 春官尚書狄仁杰/ 天官侍郎任令暉/ 文昌左丞盧獻(xiàn)等五人/ 并為所告/ 俊臣既以族人為功/ 茍引之承反/ 乃奏請/ 一問即承同首/ 例得減死。
C.天授中春官/ 尚書狄仁杰/ 天官侍郎任令暉/ 文昌左丞盧獻(xiàn)等/ 五人并為所告/ 俊臣既以族人為功/ 茍引之承反/ 乃奏請一問/ 即承同首例/ 得減死。
D.天授中/ 春官尚書狄仁杰/ 天官侍郎任令暉/ 文昌左丞盧獻(xiàn)等/ 五人并為所告/ 俊臣既以族人為功/ 茍引之/ 承反乃奏請/ 一問即承/ 同首例得減死。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網(wǎng)羅,本義為捕捉魚、鳥的工具,引申為搜羅,也比喻法網(wǎng)。文中是“法網(wǎng)”的動詞用法,編織罪名、陷害百姓的意思。
B.六合,古代有天地四方、兩兩相關(guān)的月份、吉日良辰有利配合等意思。文中是由“天地四方”引申出的“天下形勢”之意。
C.革命,古人認(rèn)為帝王受命于天,改朝換代是天命變更的結(jié)果,因而稱之為“革命”?,F(xiàn)代社會的“革命”正是這個意思。
D.春官,古代常以春夏秋冬四季設(shè)官,《周禮》以宗伯為春官,掌邦禮。唐代一度改禮部為春官,春官遂成為禮部的別稱。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酷吏來俊臣陷害他人不惜專門羅織罪名。他指使手下召集幾百告密的人,炮制《告密羅織經(jīng)》,用來對付平民,編造出他們謀反的罪狀。
B.來俊臣等審訊時常常用酷刑恐嚇囚犯。他們將枷鎖棍棒等刑具先擺在地上,用以恐嚇囚犯承認(rèn)所謂罪行,以此助武則天掌控天下。
C.狄仁杰應(yīng)對來俊臣等人的刑訊很有策略和底線。為有機(jī)會伸冤,他違心承認(rèn)“謀反”罪行以麻痹奸人;被逼誣陷他人時,又寧死不屈。
D.來俊臣等人的誣陷對武則天控制天下有利。他們肆無忌憚?wù)_陷迫害他人,包括誣陷狄仁杰等五人,實際上都是得到了武則天的默許。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 見者魂魄飛越,罕不自誣,由是破家者已千數(shù)。(5分)
(2) 以頭觸柱,血流被面,德壽懼而謝焉。(5分)
10.答案:B。
11.答案:C(C項“現(xiàn)代社會的‘革命’正是這個意思”錯,現(xiàn)代社會的“革命”指的是社會大變革,與古代“革命”是兩碼事兒。)
12.答案:D(D項“包括誣陷狄仁杰等五人,實際上都是得到了武則天的默許”說法有誤,一是狄仁杰等人被抓,是別人誣告,而不是來俊臣等人誣告,來俊臣等人是刑訊逼供;二是來俊臣等人羅織罪名、陷害忠良可能有武則天默許的成分,但說誣陷狄仁杰也是武則天默許的,沒有文中依據(jù),而且與武則天對待狄仁杰的態(tài)度也是矛盾的。)
13.答案:(1) 看到(這些刑具)的囚犯嚇得魂飛魄散,很少有不被迫承認(rèn)自己有罪的,因為這個緣故而家破人亡的已經(jīng)有好幾千人了。(“飛越”、“自誣”、“由是”各1分,大意2分。)
(2) (狄仁杰)于是用頭撞到柱子上,血流滿面,王德壽害怕了,就向他道歉。(補(bǔ)足省略主語“狄仁杰”、“被面”、“謝”各1分,大意2分。)
【參考譯文】
(來俊臣)又和他的門徒侯思止、衛(wèi)遂忠等人,召集告密者幾百人,炮制《告密羅織經(jīng)》一本,其內(nèi)容就是如何給平民羅織罪名,編造出他們謀反的罪狀。每次審訊囚犯時,就先把大枷刑棒擺放在地上,叫囚犯前來并說:“這就是要給你上的刑具?!笨吹竭@些刑具的囚犯嚇得魂飛魄散,很少有不被迫承認(rèn)自己有罪的,因為這個緣故而家破人亡的已經(jīng)有好幾千人了。這樣武則天不出皇宮,就暗中改換了天下的形勢。
天授年間,禮部尚書狄仁杰、天官侍郎任令暉、文昌左丞盧獻(xiàn)等五人,一起被人告發(fā)。來俊臣既然(打算)以滅族來顯示自己的功勞,就先隨意引誘別人承認(rèn)謀反,再上奏章請求朝廷,對一審問就承認(rèn)罪行的視同自首,按慣例能夠減輕刑罰免除死罪。(這次)就威脅狄仁杰等五人,讓他們承認(rèn)謀反罪行。狄仁杰嘆息說:“如今大周改朝換代,一切事物都要重新開始。像我這種唐朝舊臣,就應(yīng)該心甘情愿被誅殺。(我招就是了,)謀反是實?!庇谑莵砜〕季蛯λ约訉捑弮?yōu)待。
他手下的判官王德壽卻對狄仁杰說:“尚書你的事情已經(jīng)這樣了(即你已經(jīng)承認(rèn)謀反),并且得到了免死的待遇。我王德壽現(xiàn)在已經(jīng)受到了別人行為的驅(qū)使,也想稍微提升一下官階,借尚書之手牽連出楊執(zhí)柔,可以嗎?”狄仁杰問:“為什么(要我這樣做)呢?”王德壽說:“尚書你從前在禮部任職時,楊執(zhí)柔擔(dān)任禮部司員外一職,(你們二人同僚,)你把他牽連出來就行了?!钡胰式苷f:“皇天后土明鑒,讓我狄仁杰自己承擔(dān)這些事得了,(和別人無關(guān))。”(狄仁杰)于是用頭撞到柱子上,血流滿面,王德壽害怕了,就向他道歉。
狄仁杰承認(rèn)謀反后,獄中官員就只等著日后上面給狄仁杰判刑,不再對他嚴(yán)加防備。狄仁杰請求獄卒給他筆墨盒和硯臺,(趁人不備時)他拆掉被頭上的布,把自己的冤屈寫在上面,并把它藏在了棉衣里面。他對王德壽說:“現(xiàn)在天氣正炎熱,請允許我把棉衣交給我的家人,讓他們?nèi)サ衾锩娴拿藁??!蓖醯聣垡矝]有懷疑(就同意了)。
狄仁杰的兒子狄光遠(yuǎn)發(fā)現(xiàn)了棉衣中的申訴狀,就拿著它到朝廷說父親的案情出現(xiàn)了變化,得到了武則天的召見。武則天看了申訴狀動了惻隱之心,就問來俊臣說:“你說狄仁杰等人謀反,現(xiàn)在他們的子女來喊冤的為什么這么多啊?”來俊臣回答說:“這些人怎么會自己認(rèn)罪呢?我給他們的生活條件很是安好,連他們的衣服帽子也沒有去掉。”武則天就派人去察看,來俊臣急忙命令狄仁杰穿上衣服戴上帽子(應(yīng)付使者的檢查)。使者快要回去復(fù)命時,來俊臣就命令王德壽代替狄仁杰等人寫了一篇《謝死表》,并代替他們署了名,交給使者帶回去獻(xiàn)給皇上。武則天召見狄仁杰等人,問他們:“你們承認(rèn)自己謀反,是為什么呢?”狄仁杰等人回答說:“如果我們不承認(rèn)謀反,早就死在大枷刑棒之下了?!蔽鋭t天又問:“你們?yōu)槭裁匆獙憽吨x死表》呢?”狄仁杰等人回答說:“沒有這事兒。”武則天就拿出《謝死表》給他們看,才知道是別人代寫的。于是狄仁杰等五人得以免除死罪。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