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涉世家》練習(xí)題
一、基礎(chǔ)知識
1.字音:陽夏( ) 少()時 輟( ) 悵( )恨 茍( ) 鴻鵠() 閭()適戍() 度( )已失期 當(dāng)行( ) 以數(shù)( )諫故 將()兵 罾()魚腹 間( )令 叢祠() 陳勝王() 篝() 忿恚() 笞( )藉( )第令毋( ) 寧( )有種 蘄( )徇 ( ) 社稷( )
2.解詞
A組:(1)少( )時
(2)嘗( )與人傭耕( );
(3)茍()富貴
(4)悵()恨( )久之( );(5)若( )
(6)陳涉太息()曰
(7)輟( )耕之( )壟上
(8)燕雀安( )知鴻鵠
B組:(1)發(fā)( )閭左()適()適戍( )漁陽,屯( )大澤鄉(xiāng);
(2)皆次()當(dāng)行( )
(3)會( )天大雨;皆來會( )
(4)度()已失期()
(5)法( )皆斬
(6)今亡()亦死,…等()死,死國( )可乎
(7)天下苦( )秦久矣
(8)以()數(shù)( )諫( )故( );數(shù)( )有功
(9)上使( )外將()兵
(10)或()聞無罪
(11)項(xiàng)燕為( )楚將;為()壇而盟;為()天下唱()
(12)楚人憐( )之
(13) 今誠( )以( )吾眾詐( )自稱公子扶蘇、項(xiàng)燕,宜( )多應(yīng)( )者
(14)知其指意()
(15)念( )鬼,威眾( )(16)丹( )書()帛曰;得魚腹中書( ),固()已()怪( )之矣
(17)罾( )魚腹中
(18)陳勝王( )
(19)間()令()吳廣之()次所( )旁叢祠中
(20)夜篝( )火
(21)旦日(),卒中往往( )語()
(22)指目( )
C組:(1)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2)忿恚()尉,令辱之( )
(3)笞( )廣
(4)召令徒屬()曰
(5)藉( )第( )令( )毋( )
(6)固( )十六七( )
(7)王侯將相寧( )有種
(8)從( )民欲()也
(9) 行收兵( )
(10)比( )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shù)( )萬人
(11)被( )堅(jiān)()執(zhí)( )銳( )
(12)刑( )其長吏
3、一詞多義解釋。
A組:(1)會 A.會天大雨( )B.與皆來會計(jì)事()
(2)將 A.項(xiàng)燕為楚將( ) B上使外將兵( )
(3)次 A.皆次當(dāng)行( ) B.之次所旁叢詞中( )
(4)書 A.乃丹書帛() B.得魚腹中書( )
(5)乃 A.陳勝、吳廣乃謀曰() B.當(dāng)之者乃公子扶蘇( )
(6)為 A.皆次當(dāng)行,為屯長() B.為天下唱()
(7)故 A.廣故數(shù)言欲亡 ()B.扶蘇以數(shù)諫故()
(8)道 A.道不通() B.伐無道()
(9)令 A.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 B.陳守令皆不在( )
(10) 數(shù) A.以數(shù)諫放( ) B.卒數(shù)萬人()
B組:(1)之 輟耕之壟上( )久之 ( )鴻鵠之志 ()楚人憐之( )
(2)死 等死( )死國可乎()
(3)以 以激怒其眾( )祭以尉首()扶蘇以數(shù)諫故( )
(4)而 奪而殺尉()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通, )
(2)為天下唱,宜多應(yīng)者(通, )
(3)固以怪之矣(通, )
(4)將軍身被堅(jiān)執(zhí)銳(通, )
5、給下列句子劃節(jié)奏
(1)發(fā) 閭 左 適 戍 漁 陽 九 百 人(2)今 誠 以 吾 眾 詐 自 稱 公 子 扶 蘇、項(xiàng) 燕
(3)又 間 令 吳 廣 之 次 所 旁 叢 祠 中(4)乃 令 符 離 人 葛 嬰 將 兵 循 蘄 以 東
(5)號 令 召 三 老、豪 杰 與 皆 來 會 集 事(6)將 軍 身 被 堅(jiān) 執(zhí) 銳
6、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2)天下苦秦久矣
(3)茍富貴,無相忘
(4)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5)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
(6)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7)將軍身被堅(jiān)執(zhí)銳
(8)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9)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10)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yīng)陳涉
二、作者作品
本文的作者是 ,著名的家、家和家,(其父司馬談也是著名思想家)作者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被捕入獄.受腐刑。后發(fā)憤著書,終于完成 。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記載了從傳說中的到 長達(dá)3000年間的歷史,共130篇。魯迅稱之為 。
《陳涉世家》練習(xí)題參考答案
一、基礎(chǔ)知識
1.字音:陽夏(jiǎ) 少(shào)時 輟(chuò) 悵(chàng)恨 茍(gǒu) 鴻鵠(hú) 閭(lǘ)適戍(zhé shù) 度(duó)已失期 當(dāng)行(háng) 以數(shù)(shuò)諫(jiàn)故 將(jiàng)兵 罾(zēng)魚腹 間(jiàn)令 叢祠(cí) 陳勝王(wàng) 篝(gōu) 忿恚(huì) 笞(chī)藉(jiè)第令毋(wú) 寧(nìng)有種 蘄(qí)徇(xùn) 社稷(jì)
2.解詞
A組:(1)少(年輕)時
(2)嘗(曾經(jīng))與人傭耕(被雇傭耕地);
(3)茍(如果)富貴
(4)悵(失望)恨(嘆恨)久之(補(bǔ)足音節(jié));
(5)若為傭耕(你)
(6)陳涉太息(長嘆)曰
(7)輟(停止)耕之(去、往)壟上
(8)燕雀安(怎么)知鴻鵠
B組:(1)發(fā)(征發(fā))閭左(貧苦農(nóng)民)適(通“謫”)適戍(強(qiáng)迫去守邊)漁陽,屯(停駐)大澤鄉(xiāng);
(2)皆次(編次)當(dāng)行(當(dāng)在征發(fā)之列)
(3)會(適逢、恰巧遇到)天大雨;皆來會(集會)
(4)度(估計(jì))已失期(誤期)
(5)法(按照法律)皆斬
(6)今亡(逃走)亦死,…等(同樣)死,死國(為國事而死)可乎
(7)天下苦(以……為苦)秦久矣
(8)以(因?yàn)椋?shù)(屢次)諫(古代下級對上級提意見或建議 )故(緣故);數(shù)(屢次)有功
(9)上使(派)外將(率領(lǐng))兵
(10)或(有人)聞無罪
(11)項(xiàng)燕為(是)楚將;為(做)壇而盟 ;為(向)天下唱(通“倡”首發(fā))
(12)楚人憐(愛戴)之
(13) 今誠(如果)以(把)吾眾詐(假裝)自稱公子扶蘇、項(xiàng)燕,宜(應(yīng)當(dāng))多應(yīng)(響應(yīng))者
(14)知其指意(意圖)
(15)念(考慮、思索)鬼,威眾(威服眾人)
(16)丹(用朱砂)書(寫)帛曰;得魚腹中書(綢條),固(本來)以(通已)怪(對……感到奇怪)之矣
(17)罾(用網(wǎng)捕)魚腹中
(18)陳勝王(稱王)
(19)間(私自、偷著)令(讓)吳廣之(去、往)次所(軍隊(duì)駐扎的地方)旁叢祠中
(20)夜篝(用籠罩)火
(21)旦日(第二天),卒中往往(到處)語(談?wù)摚?/p>
(22)指目(指指點(diǎn)點(diǎn),互相以目示意)
C組:(1) 吳廣素(平素、一向)愛人,士卒多為用者(被)
(2)忿恚(使……惱怒)尉,令辱之(使尉責(zé)辱他)
(3)笞(用鞭打)廣
(4)召令徒屬(召集并號令所屬的人)曰
(5)藉(即使)第(即使)令(即使)毋(不)
(6)固(本來)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
(7)王侯將相寧(難道)有種
(8)從(順從)民欲(愿望)也
(9) 行收兵(行軍中沿路收納兵員)
(10)比(等到)至陳,車六七百乘(輛),騎(騎兵)千余,卒數(shù)(幾 )萬人
(11)被(通披,穿)堅(jiān)(鐵甲)執(zhí)(緊握著)銳(武器)
(12)刑(懲罰)其長吏
3、一詞多義解釋。
A 組:(1)會 A.會天大雨(適逢,恰巧遇到) B.與皆來會計(jì)事(集會)
(2)將 A.項(xiàng)燕為楚將(名詞、將領(lǐng)、大將)B上使外將兵(動詞:率領(lǐng)、帶領(lǐng))
(3)次 A.皆次當(dāng)行(編次)B.之次所旁叢詞中(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臨時駐扎)
(4)書 A.乃丹書帛(寫)B.得魚腹中書(綢條,字條)
(5)乃 A.陳勝、吳廣乃謀曰(于是,就) B.當(dāng)之者乃公子扶蘇(用在判斷句中,相當(dāng)于“是”)
(6)為 A.皆次當(dāng)行,為屯長(做、當(dāng))B.為天下唱(介詞:給、替,向)
(7)故 A.廣故數(shù)言欲亡(故意)B.扶蘇以數(shù)諫故(名詞,緣故)
(8)道 A.道不通(道路)B.伐無道(這里指封建社會所認(rèn)為好的政治)
(9)令 A.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派) B.陳守令皆不在(官名,縣令)
(10)數(shù) A.以數(shù)諫放(屢次,多次)B.卒數(shù)萬人(數(shù)詞.幾)
B組:(1)之 輟耕之壟上(去、往;)久之 (補(bǔ)足音節(jié),無意)鴻鵠之志 (的)楚人憐之(代項(xiàng)燕)
(2)死 等死(死亡)死國可乎(為……而死)
(3)以 以激怒其眾(來)祭以尉首(用)扶蘇以數(shù)諫故(因?yàn)椋?/p>
(4)而 奪而殺尉(表承接)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表轉(zhuǎn)折)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適”通“謫”。)(2)為天下唱,宜多應(yīng)者(“唱”通“倡”,首發(fā))
(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 已經(jīng))(4)將軍身被堅(jiān)執(zhí)銳(“被”通“披”, 穿)
5、給下列句子劃節(jié)奏
(1)發(fā)閭左/適戍漁陽(2)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xiàng)燕
(3)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4)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循蘄以東
(5)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jì)事(6)將軍/身被堅(jiān)執(zhí)銳
6、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唉!燕雀怎么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2)天下苦秦久矣。 天下的百姓苦于秦王朝統(tǒng)治,已很長時間了。
(3)茍富貴,無相忘。如果有一天富貴了,不要彼此忘記。
(4)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僅能免于斬刑,可是守衛(wèi)邊境而死的人一定也占十分之六七。
(5)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 扶蘇因?yàn)閷掖蝿裰G的緣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
(6)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就用朱砂在綢子上寫“陳勝王”三個字,放在別人所捕的魚的肚子里。
(7)將軍身被堅(jiān)執(zhí)銳。 將軍親自披著盔甲,手拿著武器。
(8)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又暗使吳廣往駐地旁邊的叢林里的神廟中。
(9)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士兵中到處談?wù)?,都在指指點(diǎn)點(diǎn),互相以目示意地看者陳勝。
(10)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yīng)陳涉。 各郡縣受秦朝官吏壓迫的人,都懲罰當(dāng)?shù)乜たh長官,把他們殺死,來響應(yīng)陳勝的號召。
二、作者作品
本文的作者是司馬遷,西漢著名的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和思想家,(其父司馬談也是著名思想家)作者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被捕入獄.受腐刑。后發(fā)憤著書,終于完成《史記》。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史書,記載了從傳說中的皇帝到漢武帝長達(dá)3000年間的歷史,共130篇。包括本紀(jì)(是帝王傳紀(jì))12篇,世家(記諸侯本系)30篇,列傳(序列人臣事跡)70篇,表10篇,書8篇,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