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延壽嘗出,臨上車,騎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議罰白。還至府門,門卒當車,愿有所言。延壽止車問之,卒曰:“《孝經(jīng)》曰:‘資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竦┟鞲珩{,久駐未出,騎吏父來至府門,不敢入。騎吏聞之,趨走出謁,適會明府登車。以敬父而見罰,得毋虧大化乎?”延壽舉手輿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過?!睔w舍,召見門卒。卒本諸生,聞延壽賢,無因自達,故代卒,延壽遂待用之。其納善聽諫,皆此類也。在東郡三歲,令行禁止,斷獄大減,為天下最。
【譯文】
延壽曾要外出,臨上車,有一個騎馬的吏卒遲到了,延壽囑咐功曹議定懲罰他的罪名。延壽返回到府門,門卒擋住車,有話要說。延壽停下車問他,門卒說:“《孝經(jīng)》說:‘以事父之道來事君,其中的敬是相同的,因此事奉母親取其愛,事奉君主取其敬,敬愛兼取是用來事奉父親的?!裉煲淮笤缒鲩T,停了很久還沒走出去,騎吏的父親來到府門,不敢進去。騎吏聽說,快跑著出來拜見父親,正巧趕上您要上車。因為敬事父親而被懲罰,對推行教化是否有傷害?”延壽在車中舉手拜道:“如果不是你,我還不知道自己的錯誤呢?!被氐礁畠龋僖婇T卒。門卒本來是諸生,聽說延壽賢明,沒有途徑引薦自己,因此替人做門卒,延壽于是留用了他。延壽聽取善意的勸諫,大多是這樣的。延壽在東郡三年,令行禁止,獄案大減,是天下治理最好的。【解析】
門衛(wèi)之所以能成功說服韓延壽,其實是有下面兩個原因。
第一,使其價值觀一致
這個門衛(wèi)說服韓延壽不要處罰騎馬的吏卒,利用的是使價值觀一致的方法,因為這時韓延壽正在推行德教。當門衛(wèi)說,騎馬的吏卒犯錯是因為趕著去拜見父親,這個舉動是符合韓延壽正在推行的價值觀的,所以很容易說服他。
當大家要說服別人的時候,就需要利用他的理論來說服他。因為他需要保持言行一致,否則自己也下不來臺。
第二,成就美名
門衛(wèi)用這種理由勸韓延壽,其實也是給了領導一個臺階下。既達成了自己的目的,又幫助韓延壽成就了他“聽取勸諫”的美名,是一箭雙雕的事情。
首發(fā)公眾號:歷史謀略。
用多維視角解讀歷史案例。
內有多部電子書,感興趣可以自行領取。
若有收獲,望點贊支持。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