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個,元善見。
東魏孝靜帝元善見(524年—552年1月21日),鮮卑族。南北朝時期東魏皇帝,北魏孝文帝元宏曾孫,清河文獻(xiàn)王元懌之孫,清河文宣王元亶之子。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至東魏武定九年(551年)在位。
儀表瑰麗,沉雅明靜,心懷大志,世人嘆有孝文帝風(fēng)范。文武全才,力能挾石獅子以逾墻,射無不中,御獵時馳逐如飛;喜好文學(xué),每逢嘉辰宴會,多命郡臣賦詩,頗得朝望。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十月,在權(quán)臣高歡擁立下,登基即位于鄴城東北,年號天平,正式建立東魏,時年十一歲。丞相高歡輔政,權(quán)傾朝野,皇帝如坐針氈。高歡死后,其子高澄嗣位,權(quán)勢更大,甚為忌憚。
武定九年(551年),齊王高洋看見篡位時機(jī)成熟,逼迫元善見禪位,建立北齊王朝。東魏滅亡后,元善見降封中山王,食邑一萬戶,不久為高洋所毒死,年僅二十八歲。天保三年(553年),追謚孝靜皇帝,葬于鄴郡漳河以北。
擴(kuò)展資料:
東魏權(quán)臣高歡善于玩弄權(quán)術(shù),權(quán)勢益大,權(quán)傾朝野,令孝靜帝天天都提心吊擔(dān),對高歡頗為畏懼。高歡執(zhí)政至547年死,期間土地兼并情況嚴(yán)重,社會矛盾與民族矛盾皆尖銳,屢敗于勁敵西魏宇文泰。
而歡死后,其子高澄承繼父職,權(quán)勢更大,曾在朝堂之上因孝靜帝抱怨其被高氏控制生不如死而怒罵孝靜帝“狗腳朕”,并讓手下毆打孝靜帝。
公元549年,高澄遇刺而亡,高洋再繼任父兄之職,他見篡魏之時機(jī)已到,于次年廢帝而自立,改國號“齊”,東魏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東魏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元善見
北朝為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五個王朝。
北魏:386--534,共l49年,ll個皇帝。鮮卑拓跋氏,建都:盛樂(今內(nèi)蒙和林格爾。)
l、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壽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獻(xiàn)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l6年 8、孝明帝詡 12年
9、孝莊帝子攸 3年 1O、節(jié)閔帝恭 1年 l1、安定王朝 l年。
東魏:534--550,共l7年,只有一個皇帝:孝靜帝善見,建都:鄴。
西魏:535--557,共23年,四個皇帝,建都:長安。
l、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寶炬 17年 3、廢帝欽 2年 4、恭帝廓 3年。
北齊:55O--577,共28年,五i個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lO年 2、孝昭帝演 l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后主緯 11年
5、幼主恒 1年。
北周:557--58l,共25年,五個皇帝,宇文氏,建都:長安
1、孝愍帝覺 l年 2、明帝毓 4年 3、武帝邕 l8年 4、宣帝赟 l年
5、靜帝闡 2年。
在皇帝--權(quán)力--大臣的政治格局中,權(quán)力就像是一臺天平的指針。指針偏左,可能會出現(xiàn)獨裁皇帝;指針偏右,多半要產(chǎn)生傀儡皇帝。因為有命無運(yùn)、有名無實、有位無權(quán),所以,傀儡皇帝大都被權(quán)臣搞得很郁悶,很狼狽。在歷代傀儡皇帝中,被人挾持者有之,被人廢黜者有之,被人幽禁者有之,被人砍頭者有之;但是,被人當(dāng)眾警告,當(dāng)眾臭罵,當(dāng)眾毆打,甚至被人當(dāng)眾指責(zé)“謀反”者,恐怕也只有東魏的孝靜帝了。
孝靜帝(524-551年),名叫元善見,祖父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父親是清河王元亶。北魏末年,高歡操控了生殺予奪大權(quán)。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與高歡決裂,于是逃離洛陽,投奔了宇文泰。元修走后,高歡任命清河王元亶為大司馬,全權(quán)處理國家政務(wù)。元亶還沒即位,就“出入已稱警蹕”,而且剛愎自用,唯我獨尊,不把高歡放在眼里。鑒于此,高歡把元亶趕下臺,另立元亶的世子元善見為帝,改元天平。這樣一來,北魏同時出現(xiàn)了元善見和元修兩位皇帝,從而分裂為東魏和西魏。
東魏初期,時局動蕩,烽煙四起。東面兗州、青州的起兵,西面西魏的宼掠,南面蕭梁的進(jìn)攻,這種復(fù)雜的局勢,是11歲的孝靜帝所無力應(yīng)付的。再者,父親的廢立遭遇,也讓他學(xué)會了隱忍,一切唯高歡之命是從。不久,東魏都城從洛陽遷到了鄴城。當(dāng)時,鄴城出現(xiàn)了一首童謠:“可憐青雀子,飛來鄴城里。羽翮垂欲成,化作鸚鵡子?!鼻嗳?,暗指孝靜帝;鸚鵡,暗指高歡。這首童謠,形象地道出了北魏皇權(quán)的一敗涂地和少年天子的艱險處境。孝靜帝從即位的那一天起,就注定無法擺脫傀儡皇帝的屈辱命運(yùn)。
高歡的野心很大,但他是靠討伐叛逆、復(fù)辟君位起家的,所以不敢輕易篡位稱君。孝靜帝自幼聰明,幾年的傀儡生涯使他更懂得人情世故。為了拉近與高歡的距離,天平四年(538年),孝靜帝主動提出立高歡的二女兒為皇后。對此,高歡“前后固辭”,孝靜帝死纏硬磨。直到興和元年(539年)五月,孝靜帝才如愿以償?shù)爻蔀楦邭g的女婿。此后,高歡表面上對孝靜帝還算謙恭,孝靜帝也成長得有膽有謀,文武雙全,《魏書》稱他“好文學(xué),力能挾石獅子以逾墻,射無不中”,大有“孝文之風(fēng)”。
武定五年(547年),高歡去世,高澄承襲父職,繼續(xù)把持著東魏朝政。如果說高歡還算有點良知的話,那么,高澄簡直就是蠻夫,就是野獸。在高澄看來,東魏的江山是高家打下來的,皇帝也應(yīng)該姓高。高澄的目的,就是要取而代之,自己當(dāng)皇帝。為了控制孝靜帝,高澄提拔心腹崔季舒當(dāng)黃門侍郎,監(jiān)視孝靜帝的一舉一動,并隨時匯報。有一次,高澄寫信問崔季舒:“癡人比復(fù)何似?癡勢小差未?宜用心檢校!”意思是說,皇帝比以前如何?癡癲情況好些了沒?你可得給我用心盯著!此后,孝靜帝處處受高澄掣肘。
武定七年(549年)四月,高澄趁“侯景之亂”,攻陷了蕭梁不少城池,孝靜帝被迫封高澄為“相國,封齊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有了功勛,有了高位,高澄的篡逆之心更加膨脹,而對孝靜帝的欺辱、羞辱和侮辱也變得更加肆無忌憚。據(jù)《資治通鑒》記載:“帝嘗獵于鄴東,馳逐如飛,監(jiān)衛(wèi)都督烏那羅受工伐從后呼曰:'天子勿走馬,大將軍嗔!'澄嘗侍飲酒,舉大觴屬帝曰:'臣澄勸陛下酒。'帝不勝忿,曰:'自古無不亡之國,朕亦何用此生為!'澄怒曰:'朕,朕,狗腳朕!'使崔季舒毆帝三拳,奮衣而出。”
在皇帝--權(quán)力--大臣的政治格局中,權(quán)力就像是一臺天平的指針。指針偏左,可能會出現(xiàn)獨裁皇帝;指針偏右,多半要產(chǎn)生傀儡皇帝。因為有命無運(yùn)、有名無實、有位無權(quán),所以,傀儡皇帝大都被權(quán)臣搞得很郁悶,很狼狽。在歷代傀儡皇帝中,被人挾持者有之,被人廢黜者有之,被人幽禁者有之,被人砍頭者有之;但是,被人當(dāng)眾警告,當(dāng)眾臭罵,當(dāng)眾毆打,甚至被人當(dāng)眾指責(zé)“謀反”者,恐怕也只有東魏的孝靜帝了。
孝靜帝(524-551年),名叫元善見,祖父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父親是清河王元亶。北魏末年,高歡操控了生殺予奪大權(quán)。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與高歡決裂,于是逃離洛陽,投奔了宇文泰。元修走后,高歡任命清河王元亶為大司馬,全權(quán)處理國家政務(wù)。元亶還沒即位,就“出入已稱警蹕”,而且剛愎自用,唯我獨尊,不把高歡放在眼里。鑒于此,高歡把元亶趕下臺,另立元亶的世子元善見為帝,改元天平。這樣一來,北魏同時出現(xiàn)了元善見和元修兩位皇帝,從而分裂為東魏和西魏。
東魏初期,時局動蕩,烽煙四起。東面兗州、青州的起兵,西面西魏的宼掠,南面蕭梁的進(jìn)攻,這種復(fù)雜的局勢,是11歲的孝靜帝所無力應(yīng)付的。再者,父親的廢立遭遇,也讓他學(xué)會了隱忍,一切唯高歡之命是從。不久,東魏都城從洛陽遷到了鄴城。當(dāng)時,鄴城出現(xiàn)了一首童謠:“可憐青雀子,飛來鄴城里。羽翮垂欲成,化作鸚鵡子?!鼻嗳福抵感㈧o帝;鸚鵡,暗指高歡。這首童謠,形象地道出了北魏皇權(quán)的一敗涂地和少年天子的艱險處境。孝靜帝從即位的那一天起,就注定無法擺脫傀儡皇帝的屈辱命運(yùn)。
東魏:534--550,共l7年,只有一個皇帝:孝靜帝善見,建都:鄴。
僅一代,即孝武帝元善見。
我只找到元善見的材料”
人物生平編輯
清河世子
東魏孝靜帝
孝靜帝元善見,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曾孫,清河文獻(xiàn)王元懌之孫,清河文宣王元亶之子,清河王妃胡智(靈太后的堂侄女)。初為清河王世子,永熙三年(534年,拜通直散騎侍郎。同年八月,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登基為帝
北魏末年,高歡操控了生殺予奪大權(quán)。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與高歡決裂,于是逃離洛陽,投奔了宇文泰。元修走后,高歡任命清河王元亶為大司馬,全權(quán)處理國家政務(wù)。元亶還沒即位,就“出入已稱警蹕”,而且剛愎自用,惟我獨尊,不把高歡放在眼里。鑒于此,高歡把元亶趕下臺,另立元亶的世子元善見為帝。
同年十月丙寅日(十七日),元善見在洛陽城東北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天平。這樣以來,北魏同時出現(xiàn)了元善見和元修兩位皇帝,從而分裂為東魏和西魏。
傀儡皇帝
東魏初期,時局動蕩,烽煙四起。東面兗州、青州的起兵,西面西魏的宼掠,南面蕭梁的進(jìn)攻,這種復(fù)雜的局勢,是十一歲的孝靜帝所無力應(yīng)付的。再者,父親的廢立遭遇,也讓他學(xué)會了隱忍,一切惟高歡之命是從。不久,東魏都城從洛陽遷到了鄴城(今河北臨漳)。當(dāng)時,鄴城出現(xiàn)了一首童謠:“可憐青雀子,飛來鄴城里。羽翮垂欲成,化作鸚鵡子?!鼻嗳?,暗指孝靜帝;鸚鵡,暗指高歡。這首童謠,形象地道出了北魏皇權(quán)的一敗涂地和少年天子的艱險處境。孝靜帝從即位的那一天起,就注定無法擺脫傀儡皇帝的屈辱命運(yùn)。
高歡的野心很大,但他是靠討伐叛逆、復(fù)辟君位起家的,所以不敢輕易篡位稱君。孝靜帝自幼聰明,幾年的傀儡生涯使他更懂得人情世故。為了拉近與高歡的距離,天平四年(538年),孝靜帝主動提出立高歡的二女兒為皇后。對此,高歡“前后固辭”,孝靜帝死纏硬磨。直到興和元年(539年)五月,孝靜帝才如愿以償?shù)爻蔀楦邭g的女婿。此后,高歡表面上對孝靜帝還算恭謙,孝靜帝也成長得有膽有謀,文武雙全,《魏書》稱他“好文學(xué),力能挾石獅子以逾墻,射無不中”,大有“孝文之風(fēng)”。
武定五年(547年),高歡去世,高澄承襲父職,繼續(xù)把持著東魏朝政。如果說高歡還算有點良知的話,那么,高澄簡直就是蠻夫,就是野獸。在高澄看來,東魏的江山是高家打下來的,皇帝也應(yīng)該姓高。高澄的目的,就是要取而代之,自己當(dāng)皇帝。為了控制孝靜帝,高澄提拔心腹崔季舒當(dāng)黃門侍郎,監(jiān)視孝靜帝的一舉一動,并隨時匯報。有一次,高澄寫信問崔季舒:“癡人比復(fù)何似?癡勢小差未?宜用心檢校!”意思是說,皇帝比以前如何?癡癲情況好些了沒?你可得給我用心盯著!此后,孝靜帝處處受高澄掣肘。
武定七年(549年)四月,高澄趁“侯景之亂”,攻陷了蕭梁不少城池,孝靜帝被迫封高澄為“相國,封齊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有了功勛,有了高位,高澄的篡逆之心更加膨脹,對孝靜帝的欺辱、羞辱和侮辱也變得肆無忌憚。據(jù)《資治通鑒》記載:“帝嘗獵于鄴東,馳逐如飛,監(jiān)衛(wèi)都督烏那羅受工伐從后呼曰:‘天子勿走馬,大將軍嗔!’澄嘗侍飲酒,舉大觴屬帝曰:‘臣澄勸陛下酒?!鄄粍俜蓿唬骸怨艧o不亡之國,朕亦何用此生為!’澄怒曰:‘朕,朕,狗腳朕!’使崔季舒毆帝三拳,奮衣而出?!?br />馬騎快了,就要受到警告;敬酒不吃,就要挨罵遭打。拓跋珪當(dāng)年的雄姿,拓跋宏昔日的風(fēng)采,隨著北魏皇權(quán)的旁落,如今已是蕩然無存。但是,孝靜帝絕不是懦夫。盡管他身為傀儡,盡管他無力抗?fàn)帲白怨艧o不亡之國,朕亦何用此生為!”的這句話,就足以看出孝靜帝秉持著寧肯亡國,也不接受小人擺布的決心和勇氣?!绊n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本自江海人,忠義感君子?!贝藭r此境,孝靜帝詠頌謝靈運(yùn)的這首詩,不僅僅是受辱后的自我解嘲,同時也是反擊前的振臂高呼。不在屈辱中沉默,就在屈辱中爆發(fā)!
這首《抒懷》,是當(dāng)年謝靈運(yùn)起兵前的戰(zhàn)斗檄文。韓亡子房奮,是說張良行雇人錘擊秦始皇,立志為國報仇;秦帝魯連恥,是說魯連以魏國屈從于秦昭王為恥,主張聯(lián)合抗秦。侍講大臣荀濟(jì),顯然聽出了孝靜帝的心聲,于是與元瑾、劉思逸等人密謀討伐高澄,以解皇帝之危。由于朝中盡是高澄的耳目,他們便選擇了“地道戰(zhàn)術(shù)”,即在皇宮日夜挖掘通往城外的秘密通道,計劃與孝靜帝逃出皇宮后,組織天下兵馬,與高澄決一死戰(zhàn)??墒?,當(dāng)?shù)氐劳诘匠情T附近時,守門軍官聽到地下有響聲,便上報了高澄,荀濟(jì)等人被抓。
“陛下為什么要謀反?”高澄帶兵入宮,逼問孝靜帝?!拔覀兏缸觾纱鸀閲抑倚墓⒐?,有什么地方對不起陛下呢?這一定是你身邊的侍衛(wèi)和嬪妃慫恿你這么干的!”高澄說罷,便示意左右捕殺胡夫人和李嬪。孝靜帝義正詞嚴(yán)的說:“自古以來,只聽說臣子反叛君王,沒聽說君王反叛臣子。你自己要謀反,又何必指責(zé)我呢!殺了你,社稷就會安定!不殺,國家就會滅亡。我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何況是嬪妃!想弒君叛逆,看你的時間!”(《資治通鑒》)高澄被孝靜帝駁斥得啞口無言,連忙磕頭,大哭有罪,并連夜擺酒謝罪。
孝靜帝的話雖然很經(jīng)典,卻無法阻擋高澄的篡位步伐。畢竟,大權(quán)在高澄手里。三天后,高澄把孝靜帝囚禁在含章堂,“烹(荀)濟(jì)等于市”。然而,在準(zhǔn)備殺死孝靜帝時,高澄被廚師蘭京刺死。得知高澄被殺,孝靜帝高興的對左右說:“高澄之死真是天意,是朕該掌權(quán)的時候了?!比欢?,他的話音剛落,高澄的弟弟高洋就殺了出來。比起高澄,高洋更加兇殘,更難對付。單看這八千士兵和數(shù)百刀斧手的陣勢,孝靜帝就知道自己連傀儡皇帝也做不成。
禪位高洋
武定八年(550年)五月,在十萬精兵的逼迫下,孝靜帝被迫禪位于高洋。高洋即位之初,對孝靜帝還算優(yōu)待,封他為中山王,食邑一萬戶。在封地,孝靜帝可以懸掛天子旌旗,用天子年號,文書可以不稱臣,三個兒子也都封官食邑。孝靜帝沒事可干,整日和妻子飲酒、賦詩,聊以解愁,日子倒也安定。然而,這一切只是暫時的,都是高洋為贏得支持而做的政治文章。一年后,北齊政權(quán)的根基已經(jīng)相當(dāng)牢固,孝靜帝自然也就變成了毫無必要的累贅。
中毒身亡
天保二年(551)十二月己酉(初十)日(552年1月21日),高洋設(shè)宴款待孝靜帝時,偷偷在杯中下了毒,孝靜帝沒有防備,結(jié)果中毒而死。隨后,他的三個兒子也被高洋殺害。
十一歲即位,二十七歲禪位,二十八歲被殺,魏孝靜帝在悲憤中走完了屈辱的一生。孝靜帝的第一個年號是“天平”,但象征權(quán)力的指針卻始終沒有青睞過他。在專制主義社會里,權(quán)力只能偏向于一方,要么大臣遭殃,要么權(quán)臣跋扈。從建國,到禪讓,到滅亡,東魏的政權(quán)被高歡父子控制,魏孝靜帝只有任人宰割的份?;钪臅r候,被人稱作“癡人”,罵作“狗腳”,指責(zé)“謀反”;死后,這些遭際竟然還要白紙黑字的錄入正史。與漢獻(xiàn)帝劉協(xié)、宣統(tǒng)帝溥儀等人相比,孝靜帝元善見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屈辱的傀儡皇帝。
2歷史評價編輯
《魏書》:帝好文學(xué),美容儀。力能挾石師子以逾墻,射無不中。嘉辰宴會,多命郡臣賦詩,從容沉雅,有孝文風(fēng)。齊文襄王嗣事,甚忌焉,以大將軍中兵參軍崔季舒為中書黃門侍郎,令監(jiān)察動靜,小大皆令季舒知。文襄與季舒書曰:“癡人復(fù)何似?癡勢小差未?”帝嘗與獵于鄴東,馳逐如飛。監(jiān)衛(wèi)都督烏那羅受工伐從后呼帝曰:“天子莫走馬,大將軍怒?!蔽南鍑L侍飲,大舉觴曰:“臣澄勸陛下酒。”帝不悅,曰:“自古無不亡之國,朕亦何用此活!”文襄怒曰:“朕!朕!狗腳朕!”文襄使季舒毆帝三拳,奮衣而出。明日,文襄使季舒勞帝,帝亦謝焉。賜絹,季舒未敢受,以啟文襄,文襄使取一段。帝束百匹以與之,曰:“亦一段耳!”帝不堪憂辱,詠謝靈運(yùn)詩曰:“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本自江海人,忠義動君子?!背J淌讨v荀濟(jì)知帝意,乃與華山王大器、元瑾密謀,于宮內(nèi)為山,而作地道向北城。至千秋門,門者覺地下響動,以告文襄。文襄勒兵入宮,曰:“陛下何意反邪!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負(fù)陛下邪!”將殺諸妃嬪。帝正色曰:“王自欲反,何關(guān)于我?我尚不惜身,何況妃嬪!”文襄下床叩頭,大啼謝罪。于是酣飲,夜久乃出。居三日,幽帝于含章堂,大器、瑾等皆見烹于市。及將禪位于文宣,襄城王旭及司徒潘相樂、侍中張亮、黃門郎趙彥琛等求入奏事。帝在昭陽殿見之。旭曰:“五行遞運(yùn),有始有終。齊王圣德欽明,萬姓歸仰。臣等昧死聞奏,愿陛下則堯禪舜?!钡郾銛咳荽鹪唬骸按耸峦妻谝丫茫?jǐn)當(dāng)遜避。”又云:“若爾,須作詔書?!笔汤纱捋?、裴讓之奏云:“詔已作訖?!奔锤稐類?,進(jìn)于帝,凡十條。書訖,帝曰:“將安朕何所?復(fù)若為而去?”楊愔對曰:“在北城別有館宇,還備法駕,依常仗衛(wèi)而去?!钡勰讼掠?,步就東廊,口詠范尉宗《后漢書贊》云:“獻(xiàn)生不辰,身播國屯。終我四百,永作虞賓?!彼咀嗾埌l(fā),帝曰:“古人念遺簪弊履,欲與六宮別,可乎?”高隆之曰:“今天下猶陛下之天下,況在后宮。”乃與夫人妃嬪已下訣,莫不欷歔掩涕。嬪趙國李氏誦陳思王詩云:“王其愛玉體,俱享黃發(fā)期?!被屎笠严陆钥?。直長趙德以故犢車一乘候于東上閣。帝上車,德超上車持帝。帝肘之曰:“朕畏天順人,授位相國,何物奴,敢逼人!”趙德尚不下。及出云龍門,王公百僚衣冠拜辭。帝曰:“今日不減常道鄉(xiāng)公、漢獻(xiàn)帝?!北娊员瘣?,高隆之泣灑。遂入北城下司馬子如南宅。及文宣行幸,常以帝自隨。帝后封太原公主,常為帝嘗食以護(hù)視焉。竟遇酖而崩。[1]
《北史》:帝好文,美容儀。力能挾石師子以逾墻,射無不中。嘉辰宴會,多命群臣賦詩。從容沉雅,有孝文風(fēng)。勃海王高澄嗣事,甚忌焉。以大將軍中兵參軍崔季舒為中書、黃門侍郎,令監(jiān)察動靜,小大皆令季舒知。澄與季舒書曰:“癡人復(fù)何似?癡勢小差未?”帝嘗與獵于鄴東,馳逐如飛。監(jiān)衛(wèi)都督烏那羅受工伐從后呼帝曰:“天子莫走馬,大將軍怒!”澄嘗侍帝飲,大舉觴曰:“臣澄勸陛下?!钡鄄粣傇唬骸白怨艧o不亡之國,朕亦何用此活!”澄怒曰:“朕,朕,狗腳朕!”澄使季舒毆帝三拳,奮衣而出。明日,澄,使季舒勞帝,帝亦謝焉。賜絹,季舒未敢受,以啟澄。澄使取一段。帝束百疋以與之,曰:"亦一段爾。"帝不堪憂辱,詠謝靈運(yùn)詩曰:“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本自江海人,志義動君子?!背J獭⑹讨v荀濟(jì)知帝意,乃與華山王大器、元瑾密謀于宮中。偽為山而作地道向北城。至千秋門,門者覺地下響動,以告澄。澄勒兵入營,曰:“陛下何意反耶?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負(fù)陛下耶?”及將殺諸妃嬪。帝正色曰:“王自欲反,何關(guān)于我?我尚不惜身,何況妃嬪!”澄下床叩頭,大啼,謝罪。于是酣飲,夜久乃出。居三日,幽帝于含章堂。大器、瑾等皆見烹于市。及將禪位于文宣,襄城王昶及司徒潘相樂、侍中張亮、黃門郎趙彥深等求入奏事。帝在昭陽殿見之。旭曰:“五行遞運(yùn),有始有終。齊王圣德欽明,萬姓歸仰。臣等昧死聞奏,愿陛下則堯禪舜?!钡郾銛咳荽鹪唬骸按耸峦妻谝丫?,謹(jǐn)當(dāng)遜避?!庇衷疲骸叭魻?,須作詔書?!笔汤纱迍隆⑴嶙屩嘣疲骸霸t已作訖。”即付楊愔進(jìn)于帝,凡十條。書訖,曰:“將安朕何所?復(fù)若為而去?”楊愔對曰:“在北城,別有館宇,還備法駕,依常仗衛(wèi)而去?!钡勰讼掠?,步就東廊??谠伔段底凇逗鬂h書贊》云:“獻(xiàn)生不辰,身播國屯,終我四百,永作虞賓。”所司奏請發(fā)。帝曰:“古人念遺簪弊履,欲與六宮別,可乎?”高隆之曰:“今天下猶陛下之天下,況在后宮!”乃與夫人嬪以下訣,莫不欷歔掩涕。嬪趙國李氏誦陳思王詩云:“王其愛玉體,俱享黃發(fā)期?!被屎笠严陆钥?。直長趙德以故犢車一乘,候于東上閣。帝上車,德超上車,持帝。帝肘之,曰:“朕畏天順人,授位相國,何物奴,敢逼人!”趙德尚不下。及出云龍門,王公百僚衣冠拜辭。帝曰:“今日不減常道鄉(xiāng)公、漢獻(xiàn)帝?!北娊员瘣?,高隆之泣灑。遂入北城,下司馬子如南宅。及文宣行幸,常以帝自隨。帝后封太原公主,常為帝嘗食,以護(hù)視焉。竟遇鴆而崩。[2]
《北史》論曰:“靜、恭運(yùn)終天祿,高蹈唐、虞,各得其時也。
沒查到他有女兒
當(dāng)然是西魏的宇文泰綜合實力更強(qiáng)。
但是在宇文泰和高歡的時期,高歡的軍事實力是大于宇文泰的。不過高歡不擅長治理國家,他輕視漢族的人。而西魏的宇文泰由于地處關(guān)中地區(qū),鮮卑人口不足,想要擴(kuò)充軍隊不能全靠鮮卑人,于是采取確保漢人和鮮卑人有同樣的權(quán)利。因此后期西魏的實力大幅度增長。后來由于宇文泰的治理,到了北周時期綜合國力遠(yuǎn)勝北齊。最后北齊被北周所滅。
北魏末期,由于孝文帝改革漢化,并且把都城南遷到洛陽,邊疆戰(zhàn)士意識到自己被忽略,公元523年,邊疆六鎮(zhèn)起兵造反。六鎮(zhèn)指的是由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所設(shè)置,在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以北邊境設(shè)置的六個軍事重鎮(zhèn),自西向東分別為沃野、懷朔、武川、撫冥、柔玄、懷荒。六鎮(zhèn)起義后,北魏大將爾朱榮和北魏皇帝孝莊帝進(jìn)行爭奪,為宇文泰和高歡的崛起提供了機(jī)會。爾朱榮死后,高歡收編其軍隊。軍事實力空前強(qiáng)大。
公元534年,北魏帝國分裂,皇帝魏孝武帝元修投靠宇文泰,史稱西魏。(后宇文泰毒死魏孝武帝,另立元寶炬為帝)。高歡也擁立元善見為皇帝,史稱東魏。西魏的軍事實力在當(dāng)時遠(yuǎn)遠(yuǎn)不及東魏。東魏和西魏戰(zhàn)爭無數(shù),軍事實力遠(yuǎn)遠(yuǎn)弱于高歡的宇文泰卻能嚴(yán)防死守,可見其軍事才能。西魏后期,由于宇文泰的漢化政策,實力已經(jīng)慢慢的提升,勝利的天平開始倒向宇文泰。公元546年,高歡在玉壁這個小城遇到了韋孝寬。軍隊損失慘重。高歡于次年病逝。
宇文泰和高歡的戰(zhàn)斗,宇文泰走到了最后。高歡死后高洋襲位,建立北齊。公元577年,北齊被北周所滅。北周統(tǒng)一了南方。
從歷史的記錄以及他們與敵人之間的對戰(zhàn)記錄來看,西魏的宇文泰要更厲害一點,因為是他打下了王朝的基礎(chǔ),成就要比高歡更大一些。
西魏的宇文泰厲害。宇文泰能團(tuán)結(jié)一切可以團(tuán)結(jié)的人,實行漢化,接受和學(xué)習(xí)中原的先進(jìn)文化,精心治理國家,使國家整體實力大增,力壓東魏,最后使高歡兵敗自殺。
我認(rèn)為是宇文泰。宇文泰帶兵打仗強(qiáng)過高歡很多,而高歡在用人方面比宇文泰強(qiáng)。
綜合實力西魏的宇文泰更厲害,因為高歡不擅長治理國家,他輕視漢族的人所以滅亡,而宇文泰的治理,到了北周時期綜合國力遠(yuǎn)勝北齊。
史上最小的開國君王元善見年僅十歲,開創(chuàng)朝代卻被人下毒致死,他其實并不是出于自己所愿,他上位和退位全部都是被別人逼的。我們都知道在中國的歷史上,皇帝是很多的,有幾百個皇帝,但其中最小的應(yīng)該就屬于元善見,他十歲的時候就上位了。他是南北朝時期的人,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后人。北魏在當(dāng)時也是一個很大的政權(quán),只是到他的末年臣子都起了野心,當(dāng)時當(dāng)中權(quán)力最大的應(yīng)該就是高歡呢,他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他不僅僅想當(dāng)一個臣子,他想控制整個北魏的朝廷。
這還是北魏的孝文帝元修在位的時候高歡的權(quán)力就很大,皇帝手上就沒有什么實權(quán),他也反抗不了高歡,于是趁著有一天晚上他偷偷地就從皇宮逃走了,他逃出了長安來到了洛陽,當(dāng)時是去了一個大臣宇文泰那里。不過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宇文泰和高歡,其實兩個是一類人,都是想覬覦著他的皇位。
于是他也控制了元修和在那邊的高歡,形成了一個對立的局面。高歡自然不可能隨便的被他打敗,于是他打算從新立一個皇帝。他最先想到的是元檀,但是元檀卻不愿意成為高歡的傀儡,處處針對著他,不愿意順從他,后來高歡就膩了,擁立了元善見做了皇帝還是用了原來北魏的國號,看起來象征性的稍微名正言順一點。
所以元善見就在高歡的手下變成了一個傀儡的皇帝,受著高歡的壓迫,當(dāng)時他還很小,他一直等待著機(jī)會,可是高歡死后馬上就被他的兒子給接替了,又被壓迫著,后來他的兒子被人殺死之后,卻又被他兒子的弟弟給壓迫著,他的弟弟比前兩任都兇,很直接的給他喝了毒酒把他給毒死了。
這是指東魏孝靜帝元善見。他是被人擁立的傀儡,后被權(quán)臣篡位、毒殺。
東魏孝靜帝元善見(524年—552年1月21日),鮮卑族。南北朝時期東魏皇帝,北魏孝文帝元宏曾孫,清河文獻(xiàn)王元懌之孫,清河文宣王元亶之子。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至東魏武定九年(551年)在位。
儀表瑰麗,沉雅明靜,心懷大志,世人嘆有孝文帝風(fēng)范。文武全才,力能挾石獅子以逾墻,射無不中,御獵時馳逐如飛;喜好文學(xué),每逢嘉辰宴會,多命郡臣賦詩,頗得朝望。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十月,在權(quán)臣高歡擁立下,登基即位于鄴城東北,年號天平,正式建立東魏,時年十一歲。丞相高歡輔政,權(quán)傾朝野,皇帝如坐針氈。高歡死后,其子高澄嗣位,權(quán)勢更大,甚為忌憚。
武定九年(551年),齊王高洋看見篡位時機(jī)成熟,逼迫元善見禪位,建立北齊王朝。東魏滅亡后,元善見降封中山王,食邑一萬戶,不久為高洋所毒死,年僅二十八歲。天保三年(553年),追謚孝靜皇帝,葬于鄴郡漳河以北。
史上最小的開國君王,年僅十歲就開創(chuàng)朝代,為何卻被人毒殺致死,我個人感覺他做人被毒死殺害很正常,因為自古以來誰都想當(dāng)皇帝,更何況這位皇帝這么小,誰都想來篡位。
因為殺他的人也想當(dāng)皇帝,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自古如此!
因為有太多的人想做皇帝,所以有人動心思把他毒殺了,就為了坐上皇位吧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