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避雨》寫的是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事情,語文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山中避雨知識點,讓我們一起學習和一起進步吧!加油哦!
知識點
一、作者簡介
豐子愷(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中國浙江省嘉興市桐鄉(xiāng)市石門鎮(zhèn)人,散文家、畫家、文學家、美術(shù)與音樂教育家,原名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后改為子愷,筆名TK。
豐子愷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畫集《子愷漫畫》等。師從弘一法師(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畫法創(chuàng)作漫畫以及散文而著名。1926年9月30日,豐子愷漫畫結(jié)集面世。
二、課文結(jié)構(gòu)
從情節(jié)看,四段依次是:遇雨、避雨——借琴——拉琴、和唱——齊唱、惜別
從感情發(fā)展變化的過程來看,開始“因游山遇雨,覺得掃興”;繼而恰恰是因阻雨而感受到了一種“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再往下是給青年們拉琴,大家齊聲歌唱,由此嘗到了有生以來從未嘗過的“音樂的趣味”;最后是產(chǎn)生了與青年們難舍難分的感情,又因為今日實證了“樂以教和”這句話而產(chǎn)生了一種喜悅之情。至于兩個女孩,開始是因遇雨而“怨天尤人,苦悶萬狀”,繼而是因作者借琴而開始轉(zhuǎn)憂為喜,最后是隨琴聲歌唱而無比興奮。
三、字詞
寂寥(liáo ) 嘈雜( cáo )( zá )
冗長(rǒng) 弄堂( lòng)
陶冶( táo )( yě ) 樂以教和( yuè )( hé )
趨之如歸:很快地走過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樣。
怨天尤人:埋怨天,責怪人。指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觀條件。
望洋興嘆:比喻做事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逢。
樂以教和:音樂是用來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諧相處的。
課后練習
1.《山中避雨》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現(xiàn)代家_________、家、_________美術(shù)和音樂教育家、翻譯家。
答案:豐子愷 畫家 文學家
2.“山色空蒙雨亦奇”出自_________寫的《_________》。請你查閱資料寫出這首詩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蘇軾 飲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3.給加點字注音。
(1)一種寂寥而深沉的趣味。( )
(2)嘈雜而冗長的雨聲。( )( )
(3)又請對面弄里一個裁縫。( )( )
(4)兩女孩和著歌來唱。( )
提示:(2)中“嘈”不要讀成“zāo”;(3)中“弄”在這里讀“l(fā)ònɡ”,不要讀成“nònɡ”;(4)中“和”為多音字,在這里讀“hè”,“應和”的意思。
答案:(1)liáo (2)cáo rǒnɡ (3)lònɡ cái (4)hè
4.說說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
(1)三家村里的青年們也齊唱起來,一時把這苦雨荒山鬧得十分溫暖。
(2)有生以來,沒有嘗過今日般的音樂的趣味。
提示:(1)“鬧”字用得非常妙,寫出了當時一派喧囂沸騰的熱鬧景象。我拉著胡琴,兩個女孩和唱著,三家村的青年們齊唱著,氣氛熱烈,人們無拘無束盡情歌唱。
(2)音樂使兩個女孩轉(zhuǎn)憂為喜;音樂使素不相識的青年人聚攏在一起,共同唱出和諧、悅耳的歌聲;音樂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距離,使人與人的心更貼近。而這種和諧之美、真摯之美、氛圍之美,作者在平時是無法感受到的。
參考答案:
(1)“鬧”字寫出了當時無拘無束的熱烈氣氛和作者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摯感情?!皽嘏奔葘懗隽谁h(huán)境的溫暖,又表現(xiàn)出作者的溫暖,表達了他的欣喜之情。
(2)“沒有嘗過”,這里是以前沒有經(jīng)歷過,沒有感受到。
山中避雨知識點的全部內(nèi)容就是這些,預祝大家在新學期可以更好的學習。
【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上冊山中避雨知識點】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