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筏是用羊牛皮扎制成的筏子, 為黃河沿岸的民間保留下來的一種古老的擺渡工具。接下來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筏子知識點,希望大家喜歡!
原文
黃河滾滾。即使這兒只是上游,還沒有具有一瀉千里的規(guī)模,但它那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氣概,完全足以使人膽驚心悸。
大水車在河邊緩緩地轉(zhuǎn)動著,從滔滔激流里吞下一木罐一木罐的黃水,傾注進木槽,流到渠道里去。這是蘭州特有的大水車,也只有這種比二層樓房還高的大水車,才能同面前滾滾大河相稱。
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強磁力似的,岸上人的眼光被河心一個什么東西吸引什了。那是什么,正在洶涌的激流里鼓浪前進?從岸上遠遠望占,那么小,那么輕,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個小小的浪頭,就能把它整個兒吞噬了。
啊,請你再定睛瞧一瞧吧,那上面還有人哩。不只一個,還有一個……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個人!這六個人,就如在湍急的黃河上貼著水面漂浮。
這就是黃河上的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過去是聽說過的。但是在親眼看到它之前,想象里的形象,總好像是風平浪靜時的小艇,決沒有想到是乘風破浪的輕騎。
十只到十二只羊的體積吧,總共能有多大呢?上面卻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五位乘客身邊,還堆著兩只裝得滿滿的麻袋。
岸上看的人不免提心吊膽,皮筏上的乘客卻從容地在談笑,向岸上指點什么,那神情,就如同坐的大城市的公共汽車里瀏覽窗外的新建筑。而那位艄公,就比較沉著,他目不轉(zhuǎn)睛地撐著篙,小心地注視著水勢,大膽地破浪前行。
據(jù)坐過羊皮筏子的人說,第一次嘗試,重要的就是小心和大膽。坐在吹滿了氣的羊皮上,緊貼著腳就是深不見底的黃水,如果沒有足夠的勇氣,是連眼睛也不敢睜一睜的。但是,如果只憑沖勁,天不怕地不怕,就隨便往羊皮筏上一蹲,那也會出大亂子。蘭州的同志說,多坐坐羊皮筏子,可以鍛煉意志、毅力和細心??上щS著交通運輸事業(yè)的發(fā)展,這種鍛煉的機會已經(jīng)不十分多了。眼前這只筏子,大約是雁灘公社的,你看它馬不停蹄,順流直下,像一支箭似的直射向雁灘。
然而,羊皮筏上的艄公,應(yīng)該是更值得景仰和贊頌的。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身后是幾個乘客的安全,面前是險惡的黃河風浪。手里呢,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細的篙子。就憑他的勇敢和智慧,鎮(zhèn)靜和機智,就憑他的經(jīng)驗和判斷,使得這小小的筏子戰(zhàn)勝了驚濤駭浪,化險為夷,在滾滾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黃河的主人。
你看,雁灘近了,近了,筏子在激流上奔跑得更加輕快,更加安詳。
簡介作者
袁鷹,原名田復(fù)春,又名田鐘洛,1924年生,江蘇淮安人。著有散文集《第一個火花》《風帆》《京華小品》《袁鷹散文選》等。他的散文作品善于以抒情、議論的手法和排比、疊句的形式,渲染氣氛,點化主題,詩意濃郁。
課文解讀
本文是一篇記敘性散文,通過對老艄公在黃河上撐筏這一場景的描寫,來歌頌人類的勇敢、機智、沉著和堅忍。同時提出“小心和大膽”應(yīng)有機結(jié)合,也是對當時(1958年)提出的“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chǎn)”以及“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的一種反駁,告訴人們做事情只憑天不怕、地不怕的沖勁是不行的,戰(zhàn)勝艱難險阻,征服自然還得靠沉著、細心、機智和毅力。本文以筏子為線索來布局謀篇。
課后練習(xí)
1、第一自然段屬于什么描寫?有何作用?
2、有人認為本文極力描寫的是黃河艄公的形象,寫乘客是多余的.對此,你有何看法?
3、作者說艄公是值得景仰和贊頌的,你從他的身上學(xué)到了什么?
答案:
1、第一自然段屬于景物描寫.作用:總領(lǐng)下文.
2、鞋乘客不多余.通過描寫乘客從容的談笑,與艄公沉穩(wěn)的狀態(tài)形成對比,突出艄公的駕船技藝之高超.
3、艄公值得敬仰和贊頌,因為他認真負責的對待自己的工作,而且機智勇敢,鎮(zhèn)靜、沉著.
筏子知識點整理的很及時吧,提高學(xué)習(xí)成績離不開知識點和練習(xí)的結(jié)合,因此大家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績一定要注重從平時中發(fā)現(xiàn)問題查缺補漏~
【初一語文北師大版下冊筏子知識點】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