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習應注重基礎,不能急于求成。每天制定好計劃,哪怕只做一點兒但只要堅持語文水平就會大有長進。不妨看看2018屆高三語文摸底考試測試題,以下僅供參考!
第Ⅰ卷 閱讀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戌:早期王權的象征
王者,一國之主。其形三橫一豎,為何這樣的構形?漢字早期在表達這個王字時,以器具“戉”的象形來指代“王”,表明了“戉”即“王”的含義。不過這個原初的字義,似乎很快就被淡忘了。兩周到西漢時期對“王”字的解釋,臆斷成分很重??鬃釉唬骸回炄秊橥酢??!倍偈嬖唬骸叭嫸B其中謂之王。”孔子和董仲舒都沒有將這個字解釋準確。
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為推定“王”字的本初意義提供了證據(jù)。文史學家吳其昌說,戊、戉、戍、成、咸諸字皆由石斧的形狀演化而來,其鋒刃左右旁向者衍為上述各字,其鋒刃向下時則衍為工、士、壬、王諸字。這個斧頭的形狀,居然造就了如此多的字形,斧頭的方向判定了字的意義,讓我們見識了古人造字的意趣??脊艑W家林沄有專文《說王》,論“王”字本像無柄且刃緣向下的斧鉞之形,本表示軍事統(tǒng)率權,后來這軍事統(tǒng)率權的象征演變?yōu)橥醯臋嗾取?/p>
戉()的象形,是王字定形的基礎,這已經(jīng)成為古文字學家的共識。歷史學家徐中舒也說戉的寫法,“像刃部下向之斧形,以主刑殺之斧鉞象征王者之權威”。甲骨文存在的商代,鉞已經(jīng)是青銅質(zhì),而戉字的出現(xiàn)卻是更早時代的事,良渚文化陶器上的刻畫就是證據(jù)。良渚文化玉戉的背后,也許已經(jīng)有了王權的定義吧。
戉這個字,可以給相關的字形字義更多的提示。有研究者論“辛”,說最早的甲骨文“辛”,是一把執(zhí)行最嚴厲刑法的割人肉用的鋒利小刀,三面有刃,字的下尖或左偏或右偏,表示刀鋒歪斜,類似雕刻刀。這樣解釋其實并不到位,“辛”()的字形其實是一柄刃部向上的戉,下面那個尖尖其實是柄,刃在上方,那些學者顯然是將它認倒了。
再看看帶有“辛”字根的“辟”(),甲骨文寫成用戉砍掉了一個人的頭的樣子,所以這是一種極重的刑罰,砍頭,古代謂之“大辟”。王是下達或者執(zhí)行“大辟”的主體,所以王又有了“辟”這樣奇怪的代稱,這與用戉代稱王的意義是一樣的?!对娊?jīng)》中有辟王,如《大雅棫樸》有“濟濟辟王,左右趣之。濟濟辟王,左右奉璋”,這里說的“辟王”,就是周天子。漢代賈誼《新書審微》說到這樣一個故事:衛(wèi)侯要朝見于周天子,掌管接見事務的周行人問他的名號,說是叫“衛(wèi)侯辟疆”。周行人鄭重地對衛(wèi)侯說,辟為天子之號,諸侯是用不得的。衛(wèi)侯不得已臨時更改了自己的名字,如此天子才接受了他的朝見。
古人將天子、辟、璧相提并論。辟之名,可以是天子,也可以就是璧。金文璧()字恰恰是借用了辟字的字形,借形亦借義,只是在字下加了個“玉”。璧是獻給天子的,璧因此有了天子的稱名“辟”。璧是由辟而來,辟即為戉。在紅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中,都發(fā)現(xiàn)過璧形戉,也許透露出了一個信息:璧與戉之間本來是可以畫等號的,都是王權的體現(xiàn)。
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王”字的構形是由器具“戊”的象征指代而來的,“戊”像斧頭之形,其鋒刃向下,就衍生出了“王”的字形。
B.“辛”的字形是一柄刃部向上的戊,用來執(zhí)行割人肉的刑罰,但是一些學者將它認倒了,把它當做一把三面有刃的小刀。
C.“辟”字的甲骨文寫成了用戊砍掉一個人的頭,而下達或執(zhí)行砍頭刑罰的主體是王,所以“辟”字又可以用來代稱王。
D.“璧”是獻給天子的,所以古人造字時借用了代表天子的“辟”字,然后在字下加上了玉字,于是就是成了“璧”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孔子和董仲舒采取臆測方法,沒有將王字含義解釋準確,所以漢字的造字研究不能有主觀想象,而應依據(jù)材料,科學推斷。
B.古人造字僅從斧頭鋒刃的左右旁向和向下方向,就衍生出了不同的系列字形,形成了字的意義,由此可見古人造字的童趣。
C.衛(wèi)侯參見周天子,入了“辟疆”的名字,才得朝見,可見當時對“辟”字的用法,有明顯限制,不可以隨便用這個字取名。
D.判定文字的構形及意義,可以依據(jù)文字象形的特點,還可以用出土文物進行佐證,甚至能在原始的刻畫中找到蛛絲馬跡。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對于刃緣向下的斧鉞之形,雖然學者林沄認為表示軍事統(tǒng)率權,徐中舒認為主刑殺,但是他們都認為其象征王者權力。
B.作為斧形的器物,“戊”有石質(zhì)、青銅質(zhì)和玉質(zhì),良渚文化陶器上的刻畫證明“戊”字的出現(xiàn)在商代青銅材質(zhì)的鉞之前。
C.作者引用《大雅棫樸》中“辟王”的例子,是為了證明“辟”可以作為王的代稱,這一結構和“戊”代稱王是一樣的。
D.紅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中,發(fā)現(xiàn)的璧形戊,證實了璧是王權的體現(xiàn),所以璧和戊所代表的含意基本是等同的。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1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沒有學生的老師
任章
早晨,太陽剛剛升起,他就站在堂屋中間的八仙桌后。八仙桌上放著一根枝條。他表情嚴肅,兩手撐在桌的兩角,身子微微前傾,環(huán)顧堂屋里一把把排列整齊的椅子,他喊:“同學們,上課了!”
表叔嘆一口氣,說:“三兒的課又開始了?!蔽覜]看見過他上課時的情景,我好奇地望著他。他迎著從門楣里投射進來的一束陽光,穿著整齊的中山服,很氣派,很儒雅,陽光勾勒出他的身影。
他開始在八仙桌后踱步。我觀察了好一會兒,他從堂屋的南頭走到北頭,再從北頭走回南頭,沉思的樣兒。我發(fā)現(xiàn),他接近墻根的進候,絕不多停留一會兒,又折回身,繼續(xù)走。他的皮膚很白,不是那種沒見紫外線的白皙,是病態(tài)的蒼白。表叔告訴我,他走得那么準確。表叔說,他的講壇長度和堂屋寬度差不多,表叔叫我不要打擾他。
太陽在不知不覺中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手里攢著教鞭,在巡視他的學生呢。 表嬸從房間里出來,身子擦動了堂屋門口的那把椅子。他發(fā)現(xiàn)了,他拎著教鞭走到那把椅子跟前。他舉起教鞭,向下點去。教鞭在椅子把手的上邊突然停住,他說:“上課時,不要搗亂。我的教鞭敲在你的腦袋上,會疼呢。”他的表情有些嚴肅,嚴肅中又帶著微微笑意。
表叔說,兩年前,他師范學校畢業(yè)了,他堅決回到山村小學。去年,一場暴雨突如其來,他在疏散學生時,屋頂一根蟲蛀腐蝕了的脊檁斷了,砸在他的腦袋上,他就這樣了……
不知從哪里鉆出了烏云,發(fā)酵似地膨脹,遮住了太陽,天陰了下來。他跑出堂屋抬頭仰望,旋即又奔了回去,看著屋頂。他焦躁起來,說:“同學們,暴雨要來了,趕快出教室!”我看見他忙乎起來,一把把椅子被他從堂屋搬到院子里。他一邊忙乎一邊喊:“同學們不要擠!不要怕,有我呢。”我沉不住氣了,我真想過去幫他一把。我瞧了表叔一眼,表嬸低聲說,別過去,他瘋病發(fā)了,過一陣就會好了。我真想過去支援他,他需要幫助。我看他像熱鍋上的螞蟻,在堂屋院子間瘋狂地穿梭,我真不忍心他那么孤獨。
太陽鉆出烏云。他終于停下來,哭腔哭調(diào)地說:“塌了,塌了,我們的教室塌了。你們吃吧,喝吧,你們不修教室,會有人收拾你們的?!彼穆曇舻拖聛?,似乎在念咒語。我望著環(huán)繞小山村的山嶺,好似表叔的房子在下沉,下沉。
他的神色開始恢復正常,象是經(jīng)歷了一場風暴?,F(xiàn)在,他表情呆滯、冷漠。他根本不看我們一眼,似乎我們不存在,他穿過我們中間,徑直走回他的屋子。
我走到八仙桌的后面——他的講壇上。我學著他的樣子,在講壇上踱步,想體驗當老師的感受。踱步中,我無法不想著他——這位沒有學生的老師,所以,我感覺我的步子越來越重!
4.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最恰當?shù)囊豁検?3分)
A.題目叫“沒有學生的老師”,匠心獨運,在矛盾的詞語組合中,設置了懸念,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同時也暗示了小說的內(nèi)容。
B.“表叔嘆一口氣,說,‘三兒的課又開始了?!@一聲嘆氣,即包含著表叔對三兒病態(tài)的無奈,也有對三兒這種病態(tài)行為的不滿。”
C.三兒用教鞭向下點去的動作描寫,內(nèi)涵豐富,從側面生動地表現(xiàn)了三兒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也包含著他對學生的深深愛意。
D.小說語言簡潔而生動,人物形象個性鮮明,通過對三兒這樣普通的鄉(xiāng)村教師的敘述,表達了一個深刻的現(xiàn)實主題——教育公平。
5.文中劃線處都寫到“太陽”,結合小說內(nèi)容分別說明其作用。(5分)
6.小說結尾說“我感覺我的步子越來越重!”試分析其原因、(6分)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12分)
文心清如許,譯筆生豪情
1912年,朱生豪出生于浙江嘉興。他幼年失怙,家境中落。然而,他癡迷讀書,從無懈怠,從秀州中學到之江大學,教會學校的背景培育了他中英文俱佳的文學功底,詩文清秀,才華穎脫。一代詞宗夏承燾先生執(zhí)教之江大學,對這位學生的才華“一唱三嘆”,贊為“不易才”。
20世紀30年代,朱生豪大學畢業(yè)后來到上海,此時國 民黨當局在“攘外必先安內(nèi)”政策下進行文化圍剿。他在當時上海的世界書局任職,耳聞目睹令人窒息的文化封鎖,思想上憤懣彷徨。書局英文部負責人詹文滸先生了解到朱生豪的中英文功底,向他作出了重要建議——翻譯《莎士比亞戲劇全集》。
這個建議讓這位溫和靦腆、“淵默如處子”的青年文人,胸中翻涌起了豪邁的激情。朱生豪在給妻子的信中說:“某國人說中國是無文化的國家,連老莎的譯本都沒有。我這兩天大起勁……”朱生豪說的“某國”就是當時覬覦中華、到處挑釁的日本。
莎士比亞戲劇大部分為詩體劇。一位學者曾評說:只有詩人方得譯出詩人之劇。朱生豪在新舊體中文詩詞方面極富老化他的英文詩歌創(chuàng)作也十分有靈氣,具有清新自然的田園牧歌風格。然而,莎劇如按中文詩體來譯,難度極大,且在語言文字的使用上受限頗多,最終,朱生豪決定用散文體來翻譯莎劇。
盡管如此,朱生豪在處理劇本中的歌詞及念白時,仍盡量采取詩體形式,在韻律、節(jié)奏和意境的把握上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以圖存留莎翁原本的風貌。特別是針對不同的戲劇場景,分別采用了自由體詩或詩經(jīng)體、騷體、古體詩等中國傳統(tǒng)詩歌體裁,最大限度地還原了原文中角色所處的環(huán)境與情緒,竭力避免翻譯文學中通常會出現(xiàn)的“洋味”和陌生感。
翻譯莎劇需要的不僅是激情,也不僅是才華。梁實秋先生譯莎劇,最后宣告要與莎士比亞“斷絕來往”。雖為危言,并非聳聽,梁公花費30余載始得譯完莎翁全集。林語堂先生也曾面對翻譯莎劇的邀約,但婉拒之,言到老年再作打算。
然而,譯莎并非年長者的專利了第一部劇作是在26歲,青年的熱血激情只有同為青年的譯者都會感受深切。朱生豪翻譯莎劇,消耗的是他二十二歲到三十二歲這樣充滿才情、詩意、熱情、血氣方剛而義無反顧的精華年齡段!
朱生豪深受莎劇,在著手翻譯之前早已熟讀并反復揣摩了原作。在《莎士比亞戲劇全集》的“譯者自序”中,他寫道:“余篤嗜莎劇,嘗首尾研通全集至十余遍,于是原作精神,自覺頗有會心?!痹谧g著進程之中,他更是每每大聲反復吟誦,以此定奪文意優(yōu)美且適合劇院演出的表達方式。
他在1935年23歲之時開始籌備譯莎大事,而手頭的工具只有舊版《牛津詞典》和《英文四部詞典》。從1936年開始的九年間,大部分譯作陸續(xù)完成。由于日軍侵華,譯莎手稿兩次毀于戰(zhàn)亂。直至1944年病逝,他堅持重譯被毀的部分,并繼續(xù)握管不輟,一共完成31部半莎劇的翻譯工作。
自1954年以來,朱生豪散文體譯本在大陸以單行本、戲劇集、校訂補譯本全集、英漢對照(注釋)版等多種方式出版,出版延續(xù)時間之長、出版頻率之高、印刷數(shù)量之大可謂空前,超過任何其他莎劇中譯本。
朱譯本的社會影響也是最廣泛的。人們所津津樂道的莎翁名句,如“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哈姆雷特》)、“慈悲不是出于勉強,它是像甘霖一樣從天上降下塵世;它不但給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樣給幸福于施與的人”(《威尼斯商人》)等均出版朱生豪的翻譯。
(選編自《光明日報》2017年01月16日)
相關鏈接:
朱生豪翻譯語言生動、華麗,初讀便有起身想動起來的沖動。誠然,翻譯是文字的功夫,更是文字之外的打磨。譯文對戲劇舞臺的親和力實在是身體力行得來的,并無半分的臆斷想象啊。
(戲劇導演陳薪伊語)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幼年朱生豪對讀書的癡迷,教會學校背景使他形成深厚的中英文文學功底,為朱生豪翻譯莎劇奠定了基礎。
B.朱生豪對于覬覦中華、到處挑釁的日本,在給妻子的信中以“某國”稱之,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民族自尊心。
C.作者將梁實秋、林語堂翻譯莎劇的情形和朱生豪進行比較,意在說明朱生豪翻譯成就的偉大是他人難以比擬的。
D.朱生豪的翻譯語言生動、華麗,和舞臺契合緊密,人們津津樂道的莎翁名句很多出自朱生豪的翻譯。
8.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4分)
A.國 民黨當局進行文化圍剿,朱生豪苦悶彷徨,為了突破令人窒息的文化封鎖,他在同事的建議下,走上了翻譯莎劇的道路。
B.朱生豪翻譯莎劇采用的是散文體,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翻譯的質(zhì)量,但這只是白璧微瑕,對譯作的藝術魅力影響不大。
C.在翻譯莎劇時,朱生豪對不同場景采用了自由體詩或中國傳統(tǒng)詩歌體裁,既最大限度還原了劇本中的情景,又增強了民族色彩。
D.朱生豪一生一共完成31部半莎劇的翻譯工作,無論是譯作的水平還是出版的熱度、數(shù)量都超過了任何其他莎劇的中譯本。
E.文章記述了朱生豪翻譯莎劇的坎坷歷程,介紹了朱生豪在莎劇翻譯方面的偉大成就,表達了對他獻身文學的敬仰之情。
9.朱生豪在翻譯莎劇中,有哪些優(yōu)秀品質(zhì)值得我們借鑒?請結合文本具體說明。(5分)
二、古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題。
王都中,字元俞,福之福寧州人。父積翁為國信使,宣諭日本,遇害于海上。都中生三歲,從其母葉訴闕下,世祖閔焉,給驛券,俾南還,賜平江田八千畝、宅一區(qū)。已而世祖追念其父功,特授都平江路總管府治中,時年甫十七。僚吏見其年少,頗易之。都中遇事剖析,動中肯綮,皆愕眙不敢欺。昆山有詭易官田者,事覺,而八年不決,都中為披故牘,洞見底里,其人乃伏辜。吳江學舍久壞不治,而郡守闕,都中曰:“圣人之道,人所共由,何獨守得為乎?”乃首募大家,合錢新其禮殿。秩滿,改郴州路總管。郴居楚上流,溪洞徭獠往來民間,憚其強猾,莫敢與相貿(mào)易。都中煦之以恩,懾之以威,乃皆悅服。郴民染于蠻俗,喜斗爭,都中乃大治學舍,作籩豆簠簋、笙磬琴瑟之屬,使其民識先王禮樂之器,延宿儒教學其中,以義理開曉之,俗為之變。遷饒州路總管。年饑,米價翔踴。官倉之米,定其價為三等,都中于下等價減十之二,使民就糴。父老或以兩岐之麥六穗之禾為獻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當遂以聞于朝以內(nèi)憂去郡民生為立祠服闋,除海北海南道肅政廉訪使。中書省臣奏國計莫重于鹽策。乃如前除鹽亭灶戶,三年一比附推排,世祖舊制也。任事者恐斂怨,久不舉行。都中曰:“為臣子者,使皆避謫,何以集事?”乃遍歷三十四場,驗其物力高下,以損益之,役既平而課亦足,公私便之。以疾致仕,至正元年卒。贈昭文館大學士,謚清獻。都中歷仕四十余年,所至政譽輒暴著,雖古循吏無以尚之。又其清白之操,得于家傳,所賜田宅之外,廩祿悉以給族姻之貧者,人尤以是多之。幼留京師,及拜許衡,即知所趨向。中年尤致力于根本之學,有詩集三卷。
(選自《元史列傳七十一》)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父老或以兩岐之麥/六穗之禾為獻/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當/遂以聞于朝/以內(nèi)憂去郡/民生為立祠/
B.父老或以兩岐之麥/六穗之禾/為獻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當/遂以聞于朝/以內(nèi)憂去郡/民生為立祠/
C.父老或以兩岐之麥/六穗之禾/為獻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當遂以聞于朝/以內(nèi)憂去郡/民生為立祠/
D.父老或以兩岐之麥/六穗之禾為獻/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當遂以聞于朝/以內(nèi)憂去郡/民生為立祠/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徭獠,古代民族,在湖南多有分布。“徭”,指瑤族,因歷經(jīng)征伐,部分成勞役,故有“徭”之稱謂;“獠”是當今壯族先民。
B.籩豆,古代祭祀時盛祭品的器具。竹制為籩,祭祀和宴會時用來盛果品等;木制為豆,開關像高腳盤,用來盛肉或其他食品。
C.廉訪使,宋、元時期職官員。宋代全稱廉訪使者,無代全稱肅政廉訪使,主管監(jiān)察事務?!傲L”,意為考察、察訪。
D.循吏,是指那些重農(nóng)宣教、清正廉潔、執(zhí)法嚴格,不考慮民情,理政、漢民一概遵循上級指令的州縣級地方官員。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都中才能卓越,善于斷案。初入仕途時,他分析事情就能切中要害;在處理昆山用欺騙手段買賣官田的案件時,他能查得實情。
B.王都中注重教化,邊民悅服。他注重學舍建設,改善了教育條件;他聘請著名儒士教授義理,開導百姓,使當?shù)仫L俗為之一變。
C.王都中一心為公,淡泊免得。他冒著被朝廷罷官危險,設置鹽亭灶戶,并走訪落實;他用俸祿周濟貧窮親族,人們認為他付出很多。
D.王都業(yè)卓著,成就多樣。他所到之處,政績都極其顯著,即使是古代的循吏沒有超過他的;他還擅長文學,有詩集三卷。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①都中為披故牘,洞見底里,其人乃伏辜。
②驗其物力高下,以損益之,役既平而課亦足,公私便之。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完成14-15題。
客中聞雁
黃仲則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成感物華。
獨上高樓慘無語,忽聞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帶月如聽絕漠笳。
我亦稻粱愁歲暮,年年星鬢為伊加。
14.下列對詩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首聯(lián)第一句寫景,山因落日返照顯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襯下顯得明澈,營造了一幅明亮澄麗但又蕭瑟凄涼的畫面。
B.首聯(lián)第二句寫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節(jié)更替漸漸地由生機盎然走向枯萎凋謝,顯得空寂寥落。
C.頷聯(lián)寫作者登上高樓,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機,內(nèi)心凄慘,這時偏偏又聽見孤獨的大雁發(fā)出凄涼的叫聲,讓作者頓起情思。
D.頸聯(lián)第一句實寫眼前之景,緊承頷聯(lián)的雁鳴敘述,雁鳴聲伴隨著霜露,千家萬戶都響起了搗衣聲,家家為遠方的親人趕制棉衣。
E.頸聯(lián)第二句描寫大雁在月亮的伴隨下發(fā)出的凄鳴哀唱,就好像在一望無際渺無人煙的沙漠里傳來的悲涼的胡笳聲。
15.本詩情感豐富,都表達了哪些思想情感?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寫(5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遙游》中作者用“ ”來評價列子乘風遠行時狀態(tài);而蘇軾的《赤壁賦》則用“ ”的想象來表現(xiàn)小船在寬廣滿面上自如漂流的狀態(tài)。
(2)《琵琶行》中用比喻的手法描寫琵琶曲婉轉流暢的句子是:“ ”。
(3)陸游的《游山西村》中以“ , ”描摹了南宋初年農(nóng)村的風俗畫卷。
第Ⅱ卷 表達題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使用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一座靜謐宜人、古韻悠長的百年石寨——英談村,三面環(huán)山,東面臨河,端莊古樸、別有洞天,素有“江北第一古石寨”之美譽。
B.人民網(wǎng)北京4月11日電(孟竹)今天,延慶區(qū)大莊科鄉(xiāng)天色碧藍,長城上杏花盛放,引來大量游客賞花、觀景并立此存照。
C.載望舒的《雨巷》哀而不傷,有一種中性美,在新年朗誦會上,他對《雨巷》的朗讀,恰到好處地詮釋了這首經(jīng)典的意蘊。
D.《人民的名義》中戲骨級演員獲得觀眾認可,無獨有偶,老演員惠英紅擊敗周冬雨,獲得36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E.一些直播平臺,以獵奇低俗內(nèi)容取悅觀眾、吸引眼球,從長遠看,是一種飲鴆止渴的錯誤路徑,對于整個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無益。
18.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A.未來5-10年,感知方面的人工智能會進展到能夠和人類智能相匹敵,計算機語音、視覺甚至會超過人,每一個商業(yè)應用都可以會被人工智能顛覆掉。
B.雄安新區(qū)是繼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和上海浦東新區(qū)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qū),作為肩負歷史使命的發(fā)展新區(qū),雄安的前途不可限量,發(fā)展的前景值得期待。
C.目前很多房企在加強成本控制以及資金周轉速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這兩方面的發(fā)展終究會遇到瓶頸,房企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關鍵在于戰(zhàn)略轉型。
D.繡花是慢工出細活,刺繡需要精心、耐心和恒心,其實,豈止是脫貧攻堅需要“繡花”功夫,做任何工作都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不可。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3分)
世界一流大學的本質(zhì)特征, ① 在于創(chuàng)新能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創(chuàng)建道路, ② 需要勇氣與自信, ③ 需要在辦學理念與制度建設上銳意創(chuàng)新,讓每一所高校 ④ 規(guī)模大小都可以輕裝上陣,根據(jù)自身優(yōu)勢確定辦學方向,辦出自己的特色, ⑤ 激發(fā)每一個細胞的創(chuàng)新原動力。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松綁減負、破除枷鎖,是 ⑥ 做在前頭的工作。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就 既 又 不管 / 必然
B / 既 又 無論 從而 必然
C 就 不僅 更 無論 進而 必須
D / 不僅 更 不管 / 必須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5分)
祭灶的習俗雖然由來已久, ① 。有的是在臘月二十三,有的是在臘月二十四。祭灶的主要活動是“送灶”,送灶不僅要準備好香燭, ② ,供杲的各類因地域和時代有很大的不同。 ③ ,這主要是因為傳說中灶神是個男子,所以女子主持祭灶儀式情況并不多見。
21.下列是統(tǒng)計出的近年最熱男寶寶的名字,請按要求回答問題。(5分)
浩然 宇軒 浩宇 鵬超 常皓 展哲 瑾瑜 思齊 擎蒼 睿淵翰海 哲彥
①請分析名字構成要素的來源
②根據(jù)這些名字概括出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是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報載,深圳一名女中學生騎單車在福田區(qū)街道上違規(guī)逆行,撞上一輛奔馳,奔馳前保險杠附近有幾處剮蹭,女司機提出要賠償,女生頓時被嚇得哇哇大哭。路人紛紛過來圍觀,勸奔馳司機算了,但女司機認為事情雖小,但如果就這樣讓女孩離開了,對她以后的人生觀、價值觀不好。也有圍觀者認為奔馳女司機有點兒太較真了,開奔馳還在乎這點兒錢。
對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請給女司機、女中學生或者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綜合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體現(xiàn)你的思考。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明確收信人,統(tǒng)一以“浩然”為寫信人,不得透露個人信息。
【2018屆高三語文摸底考試測試題】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