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的小說,以描寫戰(zhàn)爭為主,反映了蜀、魏、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娜龂萘x600字以上讀后感五篇,歡迎查閱!
三國演義600字以上讀后感1
《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是家喻戶曉的一個故事。第一次接觸是在孩提時代,是老版的電視劇。小孩子理解東西很簡單:就是誰是是非,正義一方與_一方。那時候的觀后感就是劉備是好的他應(yīng)該贏,曹操是壞的。其他的就什么也記不住了。這里強調(diào)一下我是極討厭看的,你知道孩子腦中只有動畫片。但是我爹不許啊,非緊緊抱著我跟他一起看,然后一個一個給我講解人物,我哪聽得進去。枉費了他的一番苦心,只記住了劉備曹操。
再后來,識了幾個字,大概四年級吧,盡管腦中還是只有灌籃高手,光明使者,龍珠等一系列動畫片。但是有一天在幫學(xué)校打掃圖書館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一本插畫版的《三國演義》,里面大刀長矛,刀光劍影,黑白畫把人物畫得很搞笑,真是太有趣了。然后我就決定借了去看了,接著一發(fā)不可收拾,沒日沒夜的看,最激動的莫過于又有新的厲害人物出現(xiàn)這種情節(jié)對故事情節(jié)也有了一點了解,就是一幫英雄幫著曹操劉備打天下,很奇葩的是我居然還記住了一段時間內(nèi)牛b閃閃的董卓。讀后感:趙云,關(guān)羽,張飛,諸葛亮,厲害的蜀將全記住了,還有呂布,周瑜。現(xiàn)在想想那時候是個人英雄主義在我心底占了主導(dǎo)地位。為什么?因為我記住的全是能打會說的,連孫權(quán)這種大人物都被我忽略了,還有司馬懿,全然記不下他這個人。對我影響還是挺大的,所以那時就覺得我要么要非常能打,要么就像諸葛亮一樣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能打就算了,用不上,況且照我當時又瘦又小的,完全是沒機會做武將了。那就做諸葛亮吧,什么都懂一點,說得小伙伴們一個個全仰視著我,多爽。我想就是那時候養(yǎng)成愛讀書的習(xí)慣吧。讀的越多汲取越多。以至于六年級的時候聊到各種歷史人物我都能跟老師夸夸而談,上生物課也能跟老師大論clone,我還記得老師居然不會念這個單詞,跟我說就是克隆技術(shù),不用關(guān)心他怎么,小伙伴都驚呆了,然后當時班主任定義我以后讀歷史系肯定特牛b。好吧,如果你的孩子是七八歲,那趕緊給他買本有趣的插畫版三國演義吧。
再后來一次讀就是初中時代了,讀的是原著。雖然情節(jié)還是一樣吸引人,但是你能想象得到讀半古半現(xiàn)的文字是多枯燥。這一階段思考方式也變了,所以記住了一些高光鏡頭: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赤壁之戰(zhàn),千里走單騎,空城計,諸葛亮北伐……這一階段教給我的是:為人臣者必將盡心盡力,對事的態(tài)度上一定的盡全力,這樣也許才有一個好歸屬。當然個人英雄主義仍然存在,比如這階段我就看到了孫權(quán)其實還可以,然后曹操已成我偶像了,他看到人才時的那種興奮,對待事情那種方式反正還對我影響蠻大的。你也會為那些人物的心路歷程所吸引,包括他們制定的對戰(zhàn)術(shù)。
三國演義600字以上讀后感2
第一次讀《三國演義》,我就對它癡迷不已,它像一個知心朋友,與我一起成長。
翻開《三國演義》,我像回到了東漢末年,我與關(guān)公一起過關(guān)斬將,與孔明一起神機妙算,與趙子龍一起勇斗長坂坡。這一路上,我認識了大仁大義的劉備,鞠躬盡瘁的諸葛亮,英勇無敵的關(guān)羽,疑心重重的曹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最讓我佩服。他是智與忠的典型,賢相的化身。他運籌帷幄,決戰(zhàn)千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首先,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知識淵博,才識過人。在茅廬時,他心系天下,對當時的形勢有著深入的觀察與研究。走出茅廬后,他用兵如神,處事果斷,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六出祁山……幾乎戰(zhàn)無不勝。在我的心目中,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
其次,諸葛亮的忠誠也堪稱絕唱。他忠心耿耿幫助劉備白手起家,打出三分天下。劉備死后他臨危受命,勵精圖治,由于操勞過度,病死在五丈原軍中,終年五十四歲留下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遺憾。
但是,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諸葛亮也有失誤,他錯用馬謖,大意失街亭。使蜀漢受到了很大的損傷。他事無巨細,件件親為,小事抓多了,勢必會影響大事。最后,心力交瘁,勞累而死。
從諸葛亮的身上,我學(xué)會了很多優(yōu)秀的品質(zhì)和做人的道理。而他的失誤使我想到了“吾日三省吾身?!边B諸葛亮這樣的奇能異士都有失誤,何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呢?不要因為考試的一點失誤而灰心,也不要因為取得了一點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不要做最完美的,我們只要做的自己,就好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薄度龂萘x》是一盞燈,一盞明亮而永不熄滅的燈,它不僅照亮了我的心靈,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國演義600字以上讀后感3
三國,一個烽火連天、英雄輩出的年代;三國,一個撲朔迷離、疑問重重的年代;三國,一個令人神往、轟動幾世的年代。三國,它是一段言不盡,說不明的奇幻歷史。
第一次接觸《三國演義》時,我還只是個小學(xué)二年級的學(xué)生。雖說能看懂許多字,但卻不知其意。就這樣,一直到了四年級,我再次觀賞了這本名著。從前籠罩在心間的濃霧變稀了,文章大意也悟出了許多。如今,我又翻開了這本陳舊的書,打開塵封的記憶,暢談今之感言。
每每回想起“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边@段詩句時,我總會情不自禁地聯(lián)想到三國?;蛟S,這正是三國的一個寫照吧。說到《三國演義》,也許有人佩服諸葛孔明的足智多謀,感動關(guān)云長的忠心耿耿,感慨桃園三結(jié)義的情切。而我卻對那“治世之能臣,亂世之_雄”的曹操情有獨衷。也許有人不解,認為曹操不過是個_雄、梟雄。而你們卻忽視了曹操的不凡才能。曹操門客眾多,這無不是表明了他任人為賢、知人善任么?曹操的軍隊如此之雄大,這難道也不是表明了曹操超人的領(lǐng)導(dǎo)能力么?曹操取冀州,奪荊襄,滅劉表,擁軍百萬,上將數(shù)千,兵精糧足,橫掃中原。意氣洋洋,躊躇滿志,旌麾南指。三國時期,“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然大多旋起旋滅,而后天下三分。三分之中,曹操實力,據(jù)天下三分之二,天下最終一統(tǒng)的基礎(chǔ)由此而奠定。這怎么不說明曹操的政治手腕與軍事能力超乎尋常呢?曹操上任濟南相后,罷免了八名依附權(quán)貴,貪贓枉法的縣級官吏,又下令拆毀祠堂,禁絕祭祀。一時使?jié)系纳鐣L(fēng)氣改變不少。遷都許昌后,曹操立即招募農(nóng)民,利用荒地屯田,后來又讓軍士屯田。曹操還大修水利,推廣種稻,使中原經(jīng)濟得到了恢復(fù)和發(fā)展。這不正是體現(xiàn)了曹操的治世本領(lǐng)么?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這正是曹操的人格風(fēng)范。這種人格風(fēng)范,氣勢恢宏,君臨天下,是他成為三國時期最有成就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內(nèi)在決定力量。但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曹操縱然是稀世偉才,但他也有不足。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可見其“_”。他曾狂語:“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笨梢娖洹皭骸?。
有道是,大丈夫俠肝義膽,應(yīng)擒日月,斬星斗,做一番轟轟烈烈、經(jīng)天緯地的大事業(yè),只有這種人才是真的英雄,才會有號召力,才會席卷英豪天下來。這般,曹操不正是英雄么?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辈懿?,他是才華橫溢的文人,他是凌云壯志的政客,他是用兵如神的宰相。他是個善惡共存的奇幻偉才。
品淡茶,依坐窗前,手捧一名著,笑談風(fēng)云人物,縱觀三國之變幻。悠哉!悠哉!
三國演義600字以上讀后感4
“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這是三國演義的大概內(nèi)容。但其獨特的內(nèi)涵和姿態(tài)各異的人物形象確是千古的佳話。
初讀三國我只知江山破碎,豪杰輩出,結(jié)盟立誓,談笑風(fēng)生,讓我如此向往,如此癡迷。且看關(guān)公溫酒斬華雄,張飛長坂震曹兵,子龍單騎救主。蕩氣回腸,仿佛歷歷在目。再讀三國,我只知英雄悲劇處讓我心酸,白帝托孤,一時的大意斷送了整個國家的前程。諸葛武侯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撐起一個國家,一片江山。
鄧艾翻山越嶺,來到了蜀國的腹地,卻見諸葛武侯碑:二火初興,有人越此。二士爭衡,不久自死??梢娝系搅宋磥碇拢芍^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但我覺得他悲劇的地方讓我傷感。出師未捷身先死,沒能看到國家的繁榮,令人可悲??艿谒乖f:“書籍乃世人累積智慧之不滅明燈,”讀三國,就時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輝帶來的溫暖,它字里行間蘊含著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讀三國,讓人深刻體會到它透露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匡扶社稷,兼濟天下”的思想。這種思想與我內(nèi)心深埋的理想交織、碰撞,產(chǎn)生共鳴,激蕩出串串亮麗的火花,鼓勵我為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而拼搏、前進……當我第三遍讀三國時,我發(fā)現(xiàn)每個人身上都蘊含許多哲理,呂布的有勇無謀,見利忘義。即使他武功再怎么高強也絕對比不上關(guān)云長的忠義兩全。曹操的從諫如流,求賢若渴奠定了他一統(tǒng)河山,號令天下的地位。
姜維的身先士卒,鞠躬盡瘁一統(tǒng)河山的宏偉志向,維持了蜀漢的江山。劉禪的無能卻斷送了這一切切的一切??磥碣t明的君主永遠比掌握大權(quán)昏庸的君主強。縱觀歷史長河,唯有任用賢才,遠離小人,方可以使國家經(jīng)久不衰,國泰民安。問何人仰天長笑,嗟嘆歷史,追逐日月,在書中探尋那不安的歷史。千萬讀者此時定和我有一樣的感覺,品三國戰(zhàn)火,嘗人間心酸,嘆英雄早逝,恨未逢亂世,縱使一刀被斬,縱使爾虞我詐,也可馳騁戰(zhàn)場,領(lǐng)略豪情壯志。
三國作為我們崇拜的對象,作為我們茶余飯后的佳話,已流傳千古?,F(xiàn)在更有易中天品三國,帶我們區(qū)別小說與現(xiàn)實的差距,無論怎樣,這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將會永留歷史。
三國演義600字以上讀后感5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兒女情長被亂世左右,誰來煮酒,爾虞我詐是三國,分不清對與錯,紛紛擾擾千百年以后,一切又從頭”
東漢末年,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徹底動搖了東漢王朝的統(tǒng)治,中國進入了一個群雄爭霸的時代?!度龂萘x》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這一段歷史畫卷作家羅貫中用他那如椽的大筆,描繪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塑造了眾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驍勇善戰(zhàn)的關(guān)羽,性格直爽的張飛,一身是膽的趙子龍,還有曹操,劉備......正因為如此《三國演義》成了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的一顆明珠。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薄度龂萘x》完美的詮釋了這句話,魏,曾經(jīng)煊赫一時;蜀,曾經(jīng)功成不居;吳,曾經(jīng)名震江東。這么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quán),稱霸江東。歷史總是在不斷改變。
書里的人物多種多樣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仿佛進入了一種境界。我最佩服的當然還是諸葛亮。封建統(tǒng)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fēng),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yīng)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為卻給后人很深的印象。
《三國演義》有兄弟,有敵人,有謀略,有忠心,有奸詐,有陰險,演繹了歷史的變遷,
文學(xué)是比鳥飛得還遠的夢想、比花開得還美的感情、比星閃得還美的智慧,是我們到了一百歲還忘不掉的信念,文學(xué)名著永遠是全世界人民的無價之寶,是值得人民繼承和發(fā)揚光大的精神財富。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