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下冊文言文拓展提高
(一)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問題。
(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選自《孟子》)
(乙)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選自《孔子家語》)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②即與之化矣( )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①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②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
3.請分別寫出(甲)(乙)兩文中作者的主要觀點。(2分)
(甲)文觀點:
(乙)文觀點: 4.為了證明觀點,(甲)(乙)兩文運用了哪種相同的論證方法?運用這種論證方法的好處是什么?(2分)
5.對于兩文中作者的觀點,一向有不同的意見。請選擇其一,結(jié)合自己的學(xué)習(xí)和生活體驗,談?wù)勀愕目捶ā?3分)
(二)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問題。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幢?,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
[乙]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關(guān)。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p>
1.解釋文中加點詞。(2分)
鄙: 以:
2.將下列兩句話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3.曹劌和鄒忌勸諫(表述自己的主張)的方式有什么不同?(2分)
曹劌:
鄒忌:
4. 曹劌認(rèn)為決定戰(zhàn)爭勝負(fù)的先決條件是什么?你認(rèn)為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決定勝負(fù)的先決條件應(yīng)該是什么?談?wù)勀愕挠^點。(3分)
5.鄒忌見齊王,希望表明一個什么主張?這個主張在今天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 (3分)
(三)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問題。閱讀[甲][乙]兩語段,完成下列問題
[甲]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選自《孟子》)
[乙]淮北蜂毒,尾能殺人;江南蟹雄,螯能敵虎,然取蜂兒者不論斗,而捕蟹者未聞血指①也。
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蹤跡得其處,則夜持烈炬臨之,蜂空群赴焰,盡殪,然后連房刳?、?。
蟹處蒲葦間,一燈水滸,莫不郭索③而來,悉可俯拾。
惟知趨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殞也固宜。(選自《齊東野語》)
注:①血指:傷指 ②刳(kū)?。焊钊?③郭索:急競爬行的樣子 ④殞:死亡
1、解釋句子的加點詞:(2分)
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喻: ;悉可俯拾 悉:
2、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人恒過,然后能改:譯:
惟知趨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殞也固宜。譯:
3、甲、乙兩文的主要觀點是什么?(2分)
甲文的主要觀點:;乙文的主要觀點可概括為:
4、甲、乙兩文在寫法上有什么共同特點?(2分)
共同特點:
(四)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回答后面問題。(14分)
[甲]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薄?jié)選《曹劌論戰(zhàn)》
[乙]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zhàn)于泓 (今河南柘城西)。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jì)。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jì)也,請擊之?!惫唬骸安豢伞!奔葷?jì)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后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節(jié)選《子魚論戰(zhàn)》
1.解釋下列帶點詞。(6分)
既克( )望其旗靡( )戰(zhàn)于長勺( ) 彼竭我盈( )楚人未既濟(jì)( )公傷股( )
2.翻譯下列句子。(4分)
(1)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既陳而后擊之,宋師敗績。
3.齊魯長勺之戰(zhàn),魯國勝;宋楚泓之戰(zhàn),宋大敗。一勝一敗,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請你簡要分析其原因各是什么?(4分)
(五)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13分)
[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jìn)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jìn)。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jìn)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乙]楚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①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江乙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⒉恢F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而專屬②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戰(zhàn)國策江乙對楚宣王》
注:①昭奚恤,楚國貴族,楚宜王的名將,在中原各諸侯國中有較大影響。②專屬,單獨地托付。
1.請用“/”線為下面的句子劃分節(jié)奏。(劃兩處)(2分)
臣 誠 知 不 如 徐 公 美
2.解釋下列帶點詞。(6分)
有求于王( ) 能面刺寡人( )
聞寡人之耳( ) 皆朝于齊( )
虎以為然( ) 猶百獸之畏虎( )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jìn)者。
②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4. [甲] [乙]兩文都采用了 的手法勸諫,[甲]文中鄒忌現(xiàn)身說法說服了齊王要
(填成語);[乙]文江乙則用了狐假虎威的寓言故事,向楚宣王解釋了“ ”的原因。(3分)
(六)閱讀下列文言文語段,完成1-4題。(16分)
[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p>
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jìn)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jìn);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jìn)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節(jié)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
[乙]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闭俟唬骸笆钦现并佟7烂裰?,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dǎo);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xiàn)詩,瞽獻(xiàn)曲②,史獻(xiàn)書,師箴,瞍賦③,矇誦④,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guī),親戚補(bǔ)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⑤,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⑥,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于是乎興,行善而備敗,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王弗聽,于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⑦。 (《召公諫厲王止謗》)
注釋:①障:阻隔。②瞽:盲人。③瞍:無目的盲人。④矇:有目的盲人。⑤耆,六十歲的人。艾,五十歲的人。這里指國王的師傅和朝中老臣。 ⑥原隰衍沃:各種土地。⑦彘:地名。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2分)
①時時而間進(jìn) ②厲王虐
③是以事行而不悖 ④胡可壅也
2.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今齊地方千里 B.親戚補(bǔ)察 C.而后王斟酌焉 D.財用于是乎出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皆以美于徐公/道路以目 B.皆朝于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C.是以事行而不悖/吾恂恂而起 D. 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
4.翻譯下面句子。(4分)
①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②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dǎo);為民者,宣之使言。
5.縱觀甲乙兩段內(nèi)容,比較齊王和厲王在對待臣子進(jìn)諫的態(tài)度和結(jié)果上有何不同?(4分)
【中考語文資源:九年級下冊文言文拓展提高】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