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生死二者不可得兼,正義比生命更為重要,應(yīng)得舍生取義。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魚我所欲也課文知識點梳理2021,希望大家喜歡。
一、文學(xué)常識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人。思想家、教育家。本文選自《孟子·告子上》?!陡孀由稀返闹饕獌?nèi)容是闡明“性善說” 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種子,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這種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二、朗讀節(jié)奏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4.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5.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6.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7.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8.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三、內(nèi)容理解
1.中心論點:人應(yīng)當(dāng)舍生取義(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內(nèi)容結(jié)構(gòu)
(1)第一段:人應(yīng)當(dāng)舍生取義
①論證過程:先通過魚和熊掌來設(shè)喻引出中心論點要舍生取義。接著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對比論證證明義比生命更重要。然后得出結(jié)論“所欲有甚至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最后進一步論證,人人都有向善之心。
②論證方法: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2)第二段 人應(yīng)保有本心,不要見利忘義。
①論證過程:先從正面舉貧者不食嗟來之食的實例,證明保有本心才能做到舍生取義。其次從反面舉貪求“萬鐘”的例子,論證喪失本心會見利忘義。最后通過反問,強調(diào)人應(yīng)當(dāng)保有本心。
②論證方法:舉例論證、對比論證
③反例所用修辭和論證方法,所起作用?
排比:強有力的批判了這種喪失本心、見利忘義的行為。
對比論證:突出強調(diào)了人應(yīng)保有本心,不能見利忘義,要舍生取義的論點,鮮明有力。
四、重點問題
1.文章開端沒有直接進入議題,而是先從生活中人們可能遇到的事情寫起,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①以生活常理為喻,生動形象,通俗易懂;②引出中心論點; ③ 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④ 暗含著大義比生命重要的觀點。
2.文中出現(xiàn)的成語:舍生取義、嗟來之食,由此我們可聯(lián)想到與本文觀點相關(guān)的孟子曾說過的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和孔子提倡的“舍身成仁”,一起成為中華民族的最高道德準(zhǔn)則,激勵著歷代仁人志士,慷慨赴難,為國捐軀。
4.課文中運用了許多兩兩相對的句子,它們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試找出兩個這樣的句子,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⑴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⑵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第⑴句意思相反,第⑵句意思相近。這些句式使行文流暢,論證嚴(yán)密,語氣連貫,氣勢恢弘。
5.結(jié)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談?wù)劇睹献印飞⑽牡恼Z言特色。
(1)明白曉暢,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詞匯。
(2)大量使用排偶句。這樣使文章讀起來節(jié)奏感強,并且富于文采和氣勢。
(3)善于比喻,這些比喻大多是根據(jù)生活常理設(shè)計的。這種取義淺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講的道理易于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學(xué)趣味。
6.補充道理和事實論據(jù)
(1)道理論據(jù)
①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
②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匈牙利 裴多菲)
③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④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夏明翰)
(2)事實論據(jù)(劉胡蘭、董存瑞、邱少云)
①南宋文天祥抗元,失敗被捕后,面對元朝威逼利誘,竟毫不動搖,視死如歸,最終被殺,體現(xiàn)了“舍生取義”的高貴品質(zhì)。
②清末,戊戌變法失敗后,譚嗣同留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名句,泰然赴死,體現(xiàn)了“舍生取義”的高貴品質(zhì) 。
③朱自清寧死不吃美國的救濟糧
④聞一多面對國民黨的白色恐怖,發(fā)表最后一次演講
7.孟子提倡的 “舍生取義”曾經(jīng)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現(xiàn)在的學(xué)校教育則強調(diào)我們中小學(xué)生要“珍愛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學(xué)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就刪掉了“見義勇為,敢于斗爭”的字樣,對于這些,你是怎樣看待的?
人的生命是寶貴的,我們應(yīng)當(dāng)要珍愛這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們不見義勇為,不伸張正義,只是我們在見義勇為時,要量力而行,要在與壞人斗勇的同時還更要斗智,盡量避免對自己的損害,對生命的威協(xié)。
8.本文主要闡述了“舍生取義”的道理。作為21世紀(jì)的中學(xué)生,你怎樣理解這個“義”字?
義:道義、大義。言行合乎道德規(guī)范,能見義勇為、為正義事業(yè)而獻身、做與國與民與人有益的事等。社會上的哥們義氣是與小團體個人私利相關(guān)的江湖義氣,與本文的“義”不同。
五、理解性默寫
1.哪句話體現(xiàn)了全文的大意: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孟子認為能做到舍生取義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3.在孟子看來,什么情況下,即使遇到禍患也會挺身而出的?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4.體現(xiàn)“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5.“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敝械摹笆切摹笔侵浮八猩跤谏?,所惡有甚于死者”。
6.孟子認為失其本心的行為是: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為宮室之美而受之為妻妾之奉受之;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7.不辯禮儀接受萬鐘是為了: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8.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以上就是小編收集的魚我所欲也課文知識點梳理2021的全部內(nèi)容了,本網(wǎng)站還有許多語文知識,期待大家的解鎖與關(guān)注。
【魚我所欲也課文知識點梳理2021 魚我所欲也知識點歸納】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