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鈴 系 鈴
系(xì):把鈴鐺用繩索栓起來,掛在老虎脖子上。比喻誰惹出來的麻煩,還得由誰去解決。亦作" 解鈴還須系鈴人"。
成語故事-解鈴系鈴來自在線成語故事大全00:0001:57
近義詞:心病還須心藥醫(yī)
出處
宋·惠洪《林間集》卷下載:法燈泰欽禪師少解悟,然未為人知,獨法眼禪師深奇之。一日法眼問大眾曰:“虎項下金鈴,何人解得?”眾無以對。泰欽適至,法眼舉前語問之,泰欽曰:“大眾何不道:‘系者解得?!庇墒侨巳斯文肯嗫?。
譯文:
宋·惠洪《林間集》卷下載:泰欽和尚自小悟性過人,但是不被人所了解,唯獨主持法眼禪師對他頗器重。有一天,金陵清涼寺方丈法眼和尚開壇講法,問眾人:“老虎脖子上系了一個金鈴,誰能把它解下來?”眾人都回答不出來。這時,恰好小泰欽來了。法眼便問泰欽,泰欽說:“大家為什么不回答:‘系鈴的人能夠解下來呢?’”“解鈴還須系鈴人”于是人人對他刮目相看。
故事
在南北朝時期,有一位名叫泰欽的得道高僧,從小悟性過人。但是他性格很豪放,平時也不注意佛門的一些戒規(guī),總是大大咧咧的,所以寺內(nèi)的一些和尚都瞧不起他,對他的做法也看不慣,唯有住持特別看好他,知道他是個有才的人。
有一次,住持在講經(jīng)法時給大家提出一個問題:“在老虎脖子上有一枚金鈴,誰能解下來?”下面的和尚思考了一會兒,大眼瞪小眼,卻沒有一個人能答出來的。這時法燈正好挑水路過這里,住持于是重復(fù)了剛才的問題又問法燈,法燈聽后很快地回答道:“只有那個把金鈴系到老虎脖子上面的人才能解下金鈴?!弊〕致犃宋⑽⒌攸c了點頭,其實法燈已經(jīng)深深地領(lǐng)悟了佛教教義。
這件事之后法燈深得法眼禪師的賞識,后來在法眼禪師座下作維那(寺廟中統(tǒng)攝僧眾統(tǒng)管禪堂的主要負(fù)責(zé)人),協(xié)助法眼開創(chuàng)了佛教五宗中著名的法眼宗(佛教五派七流。即臨濟宗、曹洞宗、溈仰宗、云門宗、法眼宗等五家,加上由臨濟宗分出的黃龍派和楊岐派,合稱為七宗)。其禪學(xué)思想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價值,影響遠及日本、韓國及東南亞,歷史意義十分深遠。
人們將“解鈴還需系鈴人”這句話廣泛地流傳下來而沿用至今。也作"解鈴系鈴"。所以,在生活中自己要是惹了麻煩,最好還是由自己去解決。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