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 導語】進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這樣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績優(yōu)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這是正常心理,但是應盡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高一頻道為正在努力學習的你整理了《高一上冊語文必修三知識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1.高一上冊語文必修三知識點
《林黛玉進賈府》《祝?!贰独先伺c?!贰O鄬τ诔踔须A段所學的小說而言,這幾篇小說情節(jié)結構比較復雜,反映的社會生活面也比較廣,而且風格多樣。《林黛玉進賈府》節(jié)選自《紅樓夢》,為該書序幕之一,通過林黛玉的所見所聞,對賈府這個封建大家族做了具體的介紹,人物刻畫、環(huán)境描寫都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小說的藝術特色。
《祝?!肥囚斞傅拇碜?,關注的是一位下層農村婦女祥林嫂創(chuàng)傷累累而又麻木愚鈍的心靈世界,一以貫之地體現(xiàn)了魯迅關注農民命運、反對封建壓迫的主題,代表了中國現(xiàn)代小說的藝術成就。
《老人與海》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成功塑造了一位“硬漢子”形象。作品中充滿象征意味的故事,簡潔洗練的文風,生動的心理描寫,充分表現(xiàn)了海明威爐火純青的敘事藝術。
傳統(tǒng)意義上的小說是一種通過敘述故事情節(jié),刻畫人物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深入細致的人物刻畫、完整復雜的故事情節(jié)、具體充分的環(huán)境描寫構成了小說的三要素,欣賞《林黛玉進賈府》《祝?!贰独先伺c海》,可以通過分析這三個要素把握小說的主旨。而其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則是重點,三篇小說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很成功的,像林黛玉、賈寶玉、王熙鳳、祥林嫂、桑地亞哥,無不栩栩如生,學習時可以從人物語言、心理、神態(tài)、動作等方面來把握。
2.高一上冊語文必修三知識點
1、戴望舒是中國現(xiàn)代派象征主義詩人,代表作有詩歌《雨巷》,并因此作被稱為“雨巷詩人”。
2、徐志摩是中國新月詩派的代表作家,其詩作《再別康橋》細致入微地表達了詩人對康橋的愛戀。
3、艾青是中國現(xiàn)代詩人,其詩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抒發(fā)了詩人對大堰河的真摯感情。
4、《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它的原名是《左氏春秋》,又稱《春秋左氏傳》,與《公羊?!贰豆攘簜鳌泛戏Q為“春秋三傳”。
5、《國語》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稇?zhàn)國策》是我國古代的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zhàn)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
6、司馬遷是西漢(朝代)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開創(chuàng)了我國史學紀傳體的先河,被后人尊稱為“史圣”。
7、《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迄漢武帝太初四年共約3000年的歷史,分為本紀、世家、列傳、書、表等五種體裁。
8、西漢司馬遷(作者)創(chuàng)作的《史記》被魯迅贊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9、魯迅是中國現(xiàn)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和《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散文詩集《野草》等。
3.高一上冊語文必修三知識點
古今異義至于今,郡之賢士大夫請于當?shù)溃ü牛旱?;今: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古:黨羽;今:指與公家相對的個人)
吳之民方痛心焉(古:痛于心,痛恨;今:極端傷心)
非常之謀難于猝發(fā)(古:非同尋常;今:程度副詞,十分,極)
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于戶牖之下(古:頭顱,借指性命;今:借指某些集團的領導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個人;今:尊稱別人的妻子)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古:東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設宴請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使者,出使的人;今:外出之人隨身攜帶的物品)
承天景命(古:大;今:景色)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古:虛;今:朝特定的方向或目標快速猛闖)
簡能而任之(古:選拔;今:用于形容詞“結構簡單”或動詞“使繁變簡”)
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古:放縱XX;今:盡情)
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古:以之為;今:認為)
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古:從這里到那里,指地點;今:表示時間,從前,過去)
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古:盟約;今:限制)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古:離開;今: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去)
不如因而厚遇之(古:趁此就……;今:表因果關系的.連詞)
于是相如前進缶(古:走上去奉獻;今:向前行動或發(fā)展)
位在廉頗之右(古:上;今:方位名詞,與“左”相對)
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古:揚言;今:表示政見的公告)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古:特殊指示代詞“所”和介詞“以”的連用;內親外戚;今:……的原因;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的家庭或成員)
相如奉璧奏秦王(古:呈現(xiàn),進獻;今:演奏或取得成效)
傳以示美人左右(古:妃嬪;今:美貌女子)
璧有瑕,請指示王(古:指出來給……看;今:上級給下級的指令)
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古:尊重;今:嚴密、嚴厲、嚴格)
故臣復取璧(古:再;今:往復,重復)
拜為上卿(古:授予官職;今:指一種表示敬意的禮節(jié))
竊計欲亡走燕(古:逃跑;今:行)
王必無人(古:果真,如果;今:一定,必然)
臣請完璧歸趙(古:請你允許我……;今:請求你……)
沛公居山東時(古:崤山以東;今:指山東?。?/p>
約為婚姻(古:由婚姻關系而形成的親戚;今:由結婚而形成的夫妻關系)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古:不同一般的事;今:副詞,很、非常)
百川灌河(古:黃河;今:泛指河流)
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古:到;北方的大海,指東海的北部;今: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我國一部分海域)
東面而視,不見水端(古:臉向東;今:東邊)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在這種情況下;臉;今:表示后一段緊接著前一段;面貌)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古:指修養(yǎng)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對財物不計較,言談舉止自然)
4.高一上冊語文必修三知識點
一詞多義一:
1、六王畢,四海一(統(tǒng)一。)
2、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數(shù)詞。)
3、黃鶴一去不復返(一旦。)
4、而或長煙一空(全都。)
5、用心一也(專一。)
6、合從締交,相與為一(一體。)
7、五步一樓,十步一閣。(一座)
8、一肌一容(每一)
9、所以興懷,其致一也。《蘭亭集序》(一樣)
愛:
1、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喜愛。)
2、使秦復愛六國之人(愛護。)
3、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吝惜。)
4、晉陶淵明獨愛菊(喜歡。)
取:
1、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奪取。)
2、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提取。)
3、今入關,財物無所取(拿。)
4、留取丹心照汗青(著,助詞。)
族: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滅族。)
2、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類。)
3、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4、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左傳成公四年》(家族)
焉:
1、盤盤焉,??镅桑?浞克??盤旋著,屈曲著,像蜂房水渦。用于形容詞后,相當于然:……的樣子。)
2、或師焉,或不焉(有的句讀向老師學習,有的疑惑,卻不向老師學習。助詞。)
3、且焉置土石(何況往哪里放置土石?哪里。疑問代詞。)
4、焉用亡鄭以陪鄰(怎么用滅亡鄭國來增強鄰國的力量呢?怎么。疑問副詞。)
5、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堆積土成為山,風雨在那里興起了。于之。兼詞。)
6、于是余有嘆焉。(《游褒禪山記》)(語氣助詞。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譯出。)
而:
1、驪山北構而西折(它從驪山向北建造,折向西面。)
2、不敢言而敢怒(不敢講話,卻敢在心里憤怒。)..
3、誰得而族滅也(誰能夠滅他們的族呢?)
4、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教他們讀書,幫助他們學習句讀的。)
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并且經常復習它,不也是很高興的事嗎?)
夫:
1、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唉,假使六國各自愛護他們的百姓,就有足夠的力量來抗拒秦國。)
2、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夫,語氣助詞。大國,難以測量啊,害怕有埋伏啊。)
予觀夫巴陵勝狀(我看那巴陵的美景。)
5.高一上冊語文必修三知識點
肇錫余以嘉名(同“賜”)
扈江離與辟芷兮(同“僻”)
縉紳、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插。)
幾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余?J(同“戮”,罪)
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過,僅僅;同“又”)
獨五人之??(同“皎皎”,光明顯耀的樣子)
斂貲財以送其行(同“資”)
亦曷故哉(同“何”,疑問代詞)
共其乏困(同“供”,供給)
夫晉,何厭之有(同“饜”,滿足)
秦伯說,與鄭人盟(同“悅”,高興)
失其所與,不知(同“智”,明智)
肉袒伏斧質(同“?”,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同“否”)
拜送書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圖(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同“佯”,假裝)
設九賓于廷(同“儐”)
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同“熟”,仔細)
請奏盆?秦王(同“缶”)
距關,毋內諸侯(同“拒”,據(jù)守;同“納”,納入)
要項伯(同“邀”,邀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違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同“早”,早上)
令與臣有?(同“隙”,隔閡,嫌隙)
因擊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拔劍切而??之(同“啖”,吃)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絲毫)
涇流之大(同“徑”,直)
不辯牛馬(同“辨”,分辨、辨別)
其不仁茲甚(同“滋”,更加)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