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 導(dǎo)語】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準(zhǔn)備,以自信、寬容的心態(tài),盡快融入集體,適應(yīng)新同學(xué)、適應(yīng)新校園環(huán)境、適應(yīng)與初中迥異的紀(jì)律制度。記?。菏悄阒鲃拥剡m應(yīng)環(huán)境,而不是環(huán)境適應(yīng)你。因?yàn)槟阕呦蛏鐣⒓庸ぷ饕驳眠m應(yīng)社會。以下內(nèi)容是為你整理的《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diǎn)梳理》,希望你不負(fù)時(shí)光,努力向前,加油!
1.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diǎn)梳理
一、通假字1.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fù)取(“取”同“娶”,娶妻)
2.箱簾六七十(“簾”同“奩”,古代盛梳妝用品的器具)
3.蒲葦紉如絲(“紉”同“韌”,堅(jiān)韌,柔軟而又堅(jiān)固)
4.十七遣汝嫁,謂言無誓違(“誓”同“愆”,過失、過錯)
5.府吏見丁寧(“丁寧”同“叮嚀”,囑咐)
6.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要”同“邀”,相約、約定)
(附:便要還家“要”同“邀”,邀請)
7.未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藏”同“臟”,臟腑)
8.奄奄黃昏后(“奄奄”同“????”,暗沉沉的)
二、古今異義
1.可憐體無比(古義:可愛。今義:同情,憐憫。)
2.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古義:坐具,比板凳稍寬。今義:臥具。)
3.涕落百余行(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4.感君區(qū)區(qū)懷(古義:忠誠相愛,真摯。今義:數(shù)量少,事物不重要。)
5.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古義:信使,這里指媒人。今義:書信,信件。)
6.處分適兄意,那得任自專(古義:處置、安排。今義:對犯罪或犯錯誤的人做出處罰決定。)
7.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古義:活著的人。今義:陌生人。)
8.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古義:彼此相通,連接。今義:各種運(yùn)輸和郵電事業(yè)的總稱。)
三、一詞多義
1.適
①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出嫁)
②中道還兄門,處分適兄意(適合、按照)
③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剛才、方才)
④少無適俗韻/削足適履(適合)
⑤從上觀之,適與地平(正、恰好)
⑥逝將去女,適彼樂土(到、往)
2.謝
①謝家來貴門/上堂謝阿母/謝家事夫婿(辭別)
②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辭謝)
③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勸告)
3.令
①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美好)
②不堪吏人婦,豈合令郎君(對對方親屬的尊稱)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讓,使)
4.舉
①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開口)
②舉手長勞勞/舉手拍馬鞍(舉起,抬起)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成功)
5.為
①為詩云爾(做、寫,動詞)
②非為織作遲(是,動詞)
③始爾未為久(算,動詞)
④阿母為汝求(替,介詞)
⑤時(shí)時(shí)為安慰(作為,動詞)
⑥自名為鴛鴦(叫作,動詞)
6.相
①相見常日稀(互相,副詞)
六合正相應(yīng)(副詞,互相)
黃泉下相見(互相,副詞)
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互相,副詞;互相,副詞)
仰頭相向鳴(互相,副詞)
②兒已薄祿相(xiàng,相貌,名詞)
③及時(shí)相譴歸(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我)
④會不相從許(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你)
⑤還必相迎取(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你)
⑥久久莫相忘(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我)
⑦好自相扶將(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她)
⑧嬉戲莫相忘(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我)
⑨誓不相擱卿(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你,與“卿”復(fù)指)
⑩誓天不相負(fù)(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你)
⑾登即相許和(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他)
⒀躡履相逢迎(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他)
⒁悵然遙相望(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他)
7.自
①自可斷來信(即,馬上,副詞)
②自名秦羅敷/自命為鴛鴦(其,代詞)
③我自不驅(qū)卿(本來,副詞)
④葳蕤自生光(連詞“而”)
⑤物物各自異(相當(dāng)于“有”,動詞)
⑥本自無教訓(xùn)(已,已經(jīng),副詞)
⑦好自相扶將(與他詞合成詞組)
⑧不圖子自歸(自己)
自誓不嫁
舉動自專由
進(jìn)止敢自專
哪得自任專
2.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diǎn)梳理
一、掌握下列重點(diǎn)詞語1、既望:七月既望(農(nóng)歷十六。既,過了。望,農(nóng)歷每月十五)
2、少焉: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不多一會兒)
3、如:縱一葦之所如(往)
4、凌:凌萬頃之茫然(越過)
5、御: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駕)
6、溯:擊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7、予懷:渺渺兮予懷(我的心)
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
9、方、破:方其破荊州(當(dāng);占領(lǐng))
10、下:下江陵(攻下)
11、渚:漁樵于江渚之上(江邊)
12、卒、消長:而卒莫消長也(到底;消減和增長)
13、適: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享受)
14、狼藉:杯盤狼藉(凌亂)
15、白:不知東方之既白(亮)
二、通假字
1、屬:舉酒屬客(通"囑",勸酒)
2、馮:浩浩乎如馮(píng)虛御風(fēng)(通"憑",乘)
3、繆:山川相繆(通"繚",環(huán)繞,盤繞)
三、一詞多義
1、望:
①七月既望(農(nóng)歷每月十五,名詞)
②西望夏口(向遠(yuǎn)處看,眺望,動詞)
2、長:
①抱明月而長終(永遠(yuǎn),副詞)
②而卒莫消長也(增長,動詞)
3、然:
①其聲嗚嗚然(擬聲詞詞尾,表狀態(tài))
②何為其然也(這樣,代詞)
4、于:
①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詞)
②月出于東山之上(從,介詞)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詞)
④于是飲酒樂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緊接前一事,連詞)
5、白:
①白露橫江(白色的,形容詞)
②不知東方之既白(亮,形容詞)
6、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動詞)
②歌曰(歌詞,名詞)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聲調(diào)或節(jié)拍)
四、詞類活用
1、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狀,像長了翅膀似的)
2、舞:舞幽壑之潛蛟(使動,使……起舞)
3、泣:泣孤舟之嫠(lí)婦(使動,使……哭泣)
4、正:正襟危坐(使動,整理,端正)
5、南、西:烏雀南飛……西望夏口(名作狀,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6、下:下江陵(名作動,攻下)
五、古今異義的詞
1、徘徊:徘徊于斗牛之間(①古義:明月停留。②今義:人在一個(gè)地方來回走動。)
2、美人:望美人兮天一方(①古義:內(nèi)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來作為圣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②今義:美貌的人。)
3、凌:凌萬頃之茫然(①古義:越過。②今義:欺侮。)
六、句式
1、蘇子與客泛舟于赤壁之下(介賓短語后置)
2、月出于東山之上(介賓短語后置)
3、徘徊于斗牛之間(介賓短語后置)
4、凌萬頃之茫然(定語后置)
5、渺渺兮予懷(主謂倒裝)
6、客有吹洞簫者(定語后置)
7、何為其然也(賓語前置)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判斷句)
9、固一世之雄也(判斷句)
10、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
七、難句翻譯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譯: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覽。
2、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譯:不一會兒,月亮從東山上升起來,在斗宿和牛宿之間徘徊。
3、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譯:我們?nèi)螒{小船隨意飄蕩,越過那茫茫萬頃的江面。
4、客有吹洞蕭者,倚歌而和之。
譯:客人中有位吹洞簫的,按著歌曲的聲調(diào)和節(jié)拍XX伴奏。
5、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lí)婦
譯:使?jié)摬卦谏顪Y里的蛟龍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婦傷心哭泣。
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譯:本來是一位蓋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7、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páo)樽以相屬。
譯:何況我和你在江洲之上捕魚打柴,與魚蝦結(jié)伴,和麋鹿做朋友,駕著一只葦葉般的小船,舉起匏樽互相勸飲。
8、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以共適。
譯:這是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它們。
3.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diǎn)梳理
實(shí)詞通假字
終老不復(fù)取(“取”通“娶”)
箱簾六七十(“簾”通“奩”,嫁妝)
蒲葦紉如絲(“紉”通“韌”)
摧藏馬悲哀(“藏”通“臟”)
合葬華山傍(“傍”通“旁”)
府吏見丁寧(“丁寧”通“叮嚀”)
雖與府吏要(要通邀)
槌床便大怒(槌通捶)
古今異義
可憐體無比(古義:可愛;今義:同情,憐憫)
千萬不復(fù)全(古義:無論如何;今義:再三叮囑)
葉葉相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各種運(yùn)輸和郵電事業(yè)的總稱)
感吾區(qū)區(qū)懷(古義:真摯的情義;今義:數(shù)量少,事物不重要)
汝豈得自由(古義:自作主張;今義:不受拘束和限制)
本自無教訓(xùn)(古義:教養(yǎng);今義:從錯誤失敗中取得知識)
共事二三年(古義:一起過日子;今義:在一起工作)
處分適兄意(古義:處理安排;今義:對犯罪或犯錯誤的人按情節(jié)輕重做出處罰決定)
便利此月內(nèi)(古義:吉利;今義:方便)
多謝后世人(古義:多多勸告;今義:多多感謝)
便可白公姥(白:古:告訴,今:常指一種顏色)
槌床便大怒(床:古:坐具今:睡覺的地方)
躡履相逢迎(逢迎:古:迎接今:常指奉承、拍馬)
再拜還入戶(再:古:兩次今:下一次)
自可斷來信(來信:古:使者,指媒人今:書信)
渠會永無緣(渠:古:他今:常指人工開鑿的河道)
4.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diǎn)梳理
一、中國文學(xué)之最: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jīng)》;
最早的愛國詩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邊塞詩人是盛唐的高適和岑參;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詞人是北宋的蘇軾;
古代最杰出的女詞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的愛國詞人是南宋的辛棄疾;
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shí)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XX詩最多的愛國詩人是南宋的陸游;
古代最的長篇神話小說是明代吳承恩的《西游記》;
古代最的長篇?dú)v史小說是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古代最早寫農(nóng)民起義的長篇小說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
古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shí)主義長篇小說是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
古代最杰出的長篇諷刺小說是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是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古代最早的語錄體散文是《論語》;
古代最早的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左傳》;
古代最早的紀(jì)傳體通史是《史記》;
古代最杰出的銘文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
現(xiàn)代最偉大的文學(xué)家是魯迅;
現(xiàn)代最杰出的長篇小說是茅盾的《子夜》;
現(xiàn)代最有影響的短篇小說集是魯迅的《吶喊》。
二、文化常識:
1、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2、三國:魏、蜀、吳。
3、“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游記》。
4、“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白蛇傳》。
5、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莫泊桑、馬克·吐溫、歐·亨利。
6、蘇軾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成就,其詩與黃庭堅(jiān)并稱“蘇黃”。
7、馬致遠(yuǎn)的散曲代表作《天凈沙·秋思》,被譽(yù)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創(chuàng)作了我國古典小說中最偉大的現(xiàn)實(shí)主義作品《紅樓夢》(又稱《石頭記》),它問世后就廣為流傳,深受人們喜愛,還出現(xiàn)了專門研究該書的一門學(xué)問——“紅學(xué)”,“紅學(xué)”現(xiàn)已成為世界文學(xué)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9、魯迅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的奠基人,陳毅被稱為“元帥詩人”;-臧克家因詩作多為農(nóng)村題材,有“泥土詩人”之稱;田間被聞一多譽(yù)為“時(shí)代的鼓手”(擂鼓詩人)。
10、歲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13、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14、四庫全書:經(jīng)、史、子、集。
15、《詩經(jīng)》“六義”指:風(fēng)、雅、頌(分類)、賦、比、興(表現(xiàn)手法)。
16、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17、桂冠、鰲頭、榜首、問鼎、奪魁:第一。
18、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yàn)槠蘧V;“五?!保喝?、義、禮、智、信。
19、“四書”“五經(jīng)”是儒家的主要經(jīng)典:“四書”即《論語》《孟子》《中庸》《大學(xué)》;“五經(jīng)”指《詩》《書》《禮》《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媧、神農(nóng);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21、五金:金、銀、銅、鐵、錫。-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說“永”字具有:點(diǎn)、橫、豎、撇、捺、折、鉤、提八種筆畫。
25、古代的學(xué)校有庠、序、太學(xué)等名稱,明清時(shí)學(xué)府為國子監(jiān)。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nóng)家。
27、古代科舉考試(從隋代至明清):
A童生試,也叫“童試”,應(yīng)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員(秀才、相公)資格,這樣才能參加科舉考試。
B鄉(xiāng)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的一次考試,由秀才參加,考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jiè)員。
C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皆可應(yīng)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D殿試,是科舉制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jìn)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賜“進(jìn)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jìn)士出身”的稱號。
正式科舉考試,時(shí)間每年一次,地點(diǎn)府(州)縣,應(yīng)試者儒生、童生,獲取功名秀才-鄉(xiāng)試,時(shí)間三年一次(秋),地點(diǎn)省城,應(yīng)試者秀才,獲取功名(舉人)第一名為解元-會試,時(shí)間三年一次(春),地點(diǎn)禮部(京城),應(yīng)試者舉人,獲取功名(貢士)第一名為會元-殿試,時(shí)間會試后同年4月,地點(diǎn)宮殿,應(yīng)試者貢士,獲取功名(進(jìn)士)前三名為狀元、榜眼、探花-正式的科舉考試分類: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三級。連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會元——狀元古代科舉考試。
5.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diǎn)梳理
1.敢以煩執(zhí)事古義:文中是對秦穆公的敬稱,不敢直接稱對方時(shí)的婉轉(zhuǎn)說法。今義:掌管某些項(xiàng)事情(工作)(的人),可用作動詞或名詞。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古義:東方道路上的主人。今義:請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來。古義:出使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箱子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義:那個(gè)人。今義:尊稱人的妻子。
5.然謀臣與爪牙之士。古義:像爪和牙一樣,指幫助者或得力助手。今義:比喻壞人的黨羽。
6.茍得聞子大夫之言。古義: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今義:醫(yī)生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義:死在野外尸體不能收殮埋葬。今義:隱蔽的事物,缺陷,矛盾,問題等顯露出來。古義:原野。今義:指黃河中下游地區(qū)。
8.丈夫二十不齲古義:男子。今義:男女結(jié)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9.今地方千里古義:土地方圓。今義:田地或疆域。
10.河內(nèi)兇古義: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義:兇惡。
11.是使民養(yǎng)生葬死無憾也古義:供養(yǎng)活著的人。今義:保養(yǎng)身體。
12.鄰國之民不加少古義:更。今義:增加。
13.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古義:音cān,驗(yàn),檢查。今義:探究并領(lǐng)會
14.假輿馬者古義:借。今義:虛偽的,不真實(shí)的
15.蟹六跪而二螯古義:腿,蟹腳。今義:兩腿彎曲,使一個(gè)或兩個(gè)膝蓋著地。
16.金就礪則利古義:金屬,此代指金屬制的刀劍等。今義:一種貴重金屬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