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的賞析一直是近年來中高考易失分題,把握好詩詞賞析我們得從全詩意思,作者意圖,景物寄予的情感等方面來闡述。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和南豐先生出山之作賞析,一起來看看吧。
和南豐先生出山之作
陳師道
側(cè)徑籃舁兩眼明,出山猶帶骨毛清。
白云笑我還多事,流水隨人合有情。
不及鳥飛渾自在,羨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與世全無意,起為蒼生試一鳴。
【注釋】
南豐先生:即曾鞏,為官廉潔奉公,關(guān)心民生疾苦。
籃舁(音魚,意為“抬”):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形制不一,一般以人力抬著行走,類似后世的轎子。也說古時一種竹制的坐椅。
【簡析】
首聯(lián)緊扣“出山”二字,寫出山路途。在狹窄的山路上,曾鞏乘坐著竹轎,眼前一片光明,帶著一身清爽。
頷聯(lián)承接上文,寫出山路上所見。白云和流水也像是有了人的情態(tài),白云笑我出山是多事之舉,而流水卻對我情誼頗深,一路隨著送我出山。
“云”這個意象在詩歌中有兩個比較常見的含義,一是指游子,二是指小人。因云無根,隨風(fēng)而飄,身不由己,正如羈旅之人,所以用來指游子。如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惫旁姟缎行兄匦行小罚骸案≡票伟兹?,游子不顧反?!睆牧硪粋€角度來看,云又是沒有主見的,風(fēng)往何處吹,云就往何處飄,正如見風(fēng)使舵之人,所以又可以用來指小人。比如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王安石《登飛來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边@里的“浮云”都是指小人。
在這首詩中,聯(lián)系后文“起為蒼生試一鳴”來看,曾鞏這次出山應(yīng)是為百姓而出仕從政的,所以這里的“白云”應(yīng)是指小人。小人們嘲笑我這次出山是多事之舉,殊不知我此行是要為天下蒼生發(fā)聲鳴不平。
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轉(zhuǎn)到曾鞏對“出”與“隱”的看法。身在官場,終不如山中飛鳥那般自由自在,隱居山中的僧人,這一生就可以悠然閑適地度過,這種生活真令人羨慕??梢钥闯?,曾鞏對隱居生活是充滿了向往的。然而,他與紅塵俗世也并非全然了斷,為了替天下蒼生發(fā)聲鳴不平,他最終還是放棄了隱居生活,決然出山。在“獨(dú)善其身”與“兼濟(jì)天下”之間,他選擇了后者,把個人之樂暫且放下,將蒼生之憂掛在心頭。在這一點(diǎn)上,他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可謂異代同心。
上面就是和南豐先生出山之作賞析了,想要了解更多內(nèi)容,請多關(guān)注查字典語文網(wǎng)。
【和南豐先生出山之作賞析 和南豐先生出山之作品讀簡析】相關(guān)推薦文章: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