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是唐朝詩人。本文中,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李商隱的相關(guān)內(nèi)容,歡迎大家閱讀。
李商隱簡介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nèi)(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gòu)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xiāng)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李商隱人物軼事望提遭嫉
李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中記載:在令狐楚去世后多年的某個重陽節(jié),李商隱拜訪令狐绹,恰好令狐绹不在家。在此之前,李商隱已曾經(jīng)多次向身居高位的令狐绹陳訴舊情,希望得到提攜,都遭到對方的冷遇。感慨之余,就題了一首詩在令狐绹家的廳里:“曾共山翁把酒時,霜天白菊繞階墀。十年泉下無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不學漢臣栽苜蓿,空教楚客詠江蘺。郎君官貴施行馬,東閣無因再得窺?!蔽竦刂S刺令狐绹忘記舊日的友情。令狐绹回來看到這首詩,既慚愧又惆悵,于是令人將這間廳鎖起來,終生不開。后來又有人說,這首詩使令狐绹惱羞成怒,很想鏟除題詩的墻壁,但由于這首詩里有出現(xiàn)了他父親的名字(“楚”),按照當時的習俗,他無法毀掉詩作,就只好鎖上門不看。也因此更加嫉恨李商隱。
聞詩識李
李宋·姚寬《西溪叢語》中記載唐末流傳的一個故事:一群文人在洞庭湖中泛舟游玩,有人提議以木蘭為題作詩。于是眾人一邊飲酒一邊輪流賦詩。這時,突然出現(xiàn)一位貧窮的書生,口占一絕:“洞庭波冷曉侵云,日日征帆送遠人。幾度木蘭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币髁T隱身而去。大家都感到驚奇,后來得知,這人就是李商隱的鬼魂。在另一個版本(宋·李頎《古今詩話》)中并沒有鬼魂出現(xiàn),是一群詩人在長安聚會時,有人朗誦這首詩,大家才發(fā)現(xiàn)原來他就是李商隱。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