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的同學在寫作文的時候,經(jīng)常會用到一些高考的歷史人物素材,那么高考作文歷史人物素材有哪些呢,請跟隨小編來看一下!
周瑜:歷史長河中的不滅星光
【獲獎名片】堅守信念為國捐軀
【評價】
1.談笑間,羽扇輕搖,破敵百萬;沙場上,征袍染紅,血戰(zhàn)南郡。他用短暫的一生,詮釋忠誠與智慧的真正含義。
2.國家危難,他力排眾議,強據(jù)曹魏,盡顯名士風采;赤壁陣前,他泰然自若,拔劍相迎,破百萬曹軍。他短暫的一生確如高山般讓人仰止!
【頒獎詞】
權力的巔峰,他觸手可及;忠誠的信條,他永生不忘。他火燒赤壁,血戰(zhàn)南郡,以自己短暫的生命,成就他人的王者霸業(yè)。一顆忠心,東吳元老,他深謀遠慮,助吳天下三分。何謂賢謀,何謂良帥,何謂能臣,公瑾是也。
【事跡】
周瑜出身士族,早年與孫策是摯友。他盡心輔佐孫策,為孫策東渡江東立下汗馬功勞。孫策死后,周瑜又效力孫權。建安七年,曹操下書責令孫權送其子為人質,眾大臣猶豫再三不能決斷。周瑜力挽狂瀾,分析利弊,最終說服群臣。周瑜對孫氏忠貞不二。他拒絕了曹操派人的游說,態(tài)度堅決。
建安十三年,曹操揮軍三十萬會獵江東。周瑜英勇不懼,說服眾人,與曹決一死戰(zhàn)。面對三十萬曹軍,周瑜展現(xiàn)的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擁有的豪邁。一句“操直送死”,一計“火燒曹軍”,一場“赤壁之戰(zhàn)”,成就了他的輝煌。這場大火使曹元氣大傷,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熊熊的火焰是周瑜愛國的心火,是他誓死效忠的赤子之心。
赤壁之戰(zhàn)后,他為了擴張東吳的勢力,主張攻打南郡,在那場戰(zhàn)爭里他失去了生命,但他在赤壁船頭傲立的風姿,依然讓人仰望。他將一生都奉獻于東吳霸業(yè),直到最后一刻都不曾倒下。
阮籍的“現(xiàn)場辦公”與“拆墻辦公”
話說當年曹操的身邊,有一個深受信用的書記官,名叫阮王禹。這阮王禹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他的兒子就是阮籍。
曹操去世的時候,阮籍正好10歲。當時正值亂世,到處可見鮮血和頭顱,阮籍就有了避世的思想,對當官不感興趣。但他不斷成長,不斷進步,從學問到人品都非常出眾,這就引起了官場的注意,朝廷非讓他當官不可。
阮籍當官,完全是抱著一種游戲的心態(tài),他的舉動讓人深感意外和新鮮。
第一個把他往政壇上引的人,是曹爽。阮籍推辭道:我身體不好,還是隱居鄉(xiāng)間為好。一年后,曹爽倒臺,他重用的幾個文人跟著倒霉,而阮籍沒受到牽連,逃過一劫。
司馬昭斗敗曹爽后,把持朝政,他想與名士阮籍聯(lián)姻,讓阮籍的女兒做兒媳,就托媒人來敲阮籍的門。但每次來,媒人都看到阮籍喝得酩酊大醉,一直醉了60天,聯(lián)姻的事兒也就擱淺了。
一次,阮籍無意中說:我曾去過山東的東平,那里的風土人情很好!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司馬昭就讓阮籍去東平做官。阮籍想:反正東平那地方好玩,去就去,騎著驢就去了。到了東平之后,他發(fā)現(xiàn)官衙辦公是一人一屋,官員們商量公務時,還得到對方的辦公室寒暄半天,很不方便,也影響辦公效率。 (運動會加油稿)
他立即“現(xiàn)場辦公”,下令把墻壁都拆掉??蚣芙Y構的房屋,有“墻倒屋不塌”的特點,這樣一拆,房屋之間一下子就通透了,敞亮得很,既便于大家溝通,又便于相互監(jiān)督,官員們不得不認真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這是了不起的改革,采用這種高度透明的辦公方式,哪個官員想接受別人的賄賂,已經(jīng)不太可能了。
最令人叫絕的是,阮籍辦完這件事后,覺得好玩的已經(jīng)玩過了,不屑于邀功請賞,總結經(jīng)驗向全國推廣,就騎著驢回洛陽了。前后算起來,他這次當官,僅僅10天時間。
瀟灑,真瀟灑!唐代大詩人李白提起阮籍當官的舉動,欽佩至極,寫了一首詩:“阮籍為太守,乘驢上東平。判竹十余日,一朝化清風?!崩畎资呛蔚葹t灑之人,竟還佩服阮籍的瀟灑,可見阮籍是真瀟灑了。
有了前面的政績,朝廷又要阮籍做官,允許他在一定范圍內任選一職。阮籍歪頭一想,說:我就擔任北軍的步兵校尉吧。
行!就讓你當個步兵校尉。于是,阮籍就有了“阮步兵”的稱謂了。大家都以為他還會像上次那樣有所作為,再創(chuàng)輝煌,誰料,阮籍來到這個地方后,終日飲酒,不理政事。
原來,他是沖著酒來的!他打聽到這個兵營里有一個廚師特別會釀酒,庫里還保存著300斛酒!哈哈!有酒喝,他就來了!
除了喝酒,阮籍一件公務也沒管過。歷史上,像他這樣因酒而做官的人,實在太少了,實在太出奇了。
千古才女——李清照
【簡介】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她雖是千古稱頌的才女,卻曾被時人所詬病,生為女人,在充滿壓迫的男權社會之中,她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幸運的是童年的笑語,愛情的甜蜜,生活的閑逸都讓她用一支生花妙筆書寫下來,不幸卻是這樣的才能為世人所不容,風刀霜劍,國破家亡,晚年的李清照只能在黃昏中踽踽獨行,零落成泥。不過縱使塵煙如夢,荼蘼事了,她也在漫漫長河中留下了一抹最亮麗的花間晚照。
【生平】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1084年,宋神宗元豐七年,李清照出生于齊州章丘(今山東濟南)老家,她和宋代的許多文人學者一樣都成長于一個家學淵源的家庭。父親是有“蘇門后四學士”之稱的李格非,進士出身,官至禮部員外郎,藏書甚富,善屬文,工于詞章;母親王氏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亦善屬文。盡管傳統(tǒng)的正史很少記載女子的事跡,但在《宋史·李格非傳》中提到他的女兒和他的妻子亦很有文學才華,就這一點便能看出李清照生長于一個怎樣的家庭,這個家庭又給她帶來了怎樣的影響。由于歷史太過久遠,李清照的母親王氏的具體情況我們已不太清楚,但她絕非一個只知教導女兒三從四德的平庸婦人。
至于他的父親李格非,史料則相對較多,這位蘇門后四學士之一的李格非不僅繼承了他的老師蘇軾的文采寫得一手好文章,也傳承了老師精神,潔身自好,不卑不亢。蘇軾曾經(jīng)說過:“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顯然李格非深受其影響,在住所中開辟空地,手植竹林,取名有竹堂。這小小的竹林便是李清照成長的地方,清高卻也孤傲。
毫無疑問生長于書香門第的李清照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接受到了文學的陶冶與熏陶。但出人意料的是生長于這樣一個家庭,李清照并沒有成為一名傳統(tǒng)意義上端莊賢淑的大家閨秀,而是略有叛逆,充滿著生機與活力。她并不像同時代的女子一樣循規(guī)蹈矩,相夫教子走完了平凡的一生,而是大膽的按著自己的心意而活,用熱情和青春在文學史上留下屬于女性自己的符號。在風光旖旎的大明湖畔,童年的歡笑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在這段最無憂的歲月里,她留下了一生值得回味的記憶——自由的歡笑、肆意的青春、無拘的歲月……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