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下面是范文頻道小編為您推薦學習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心得體會五篇。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從一艘紅船到巍巍巨輪,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走過百年歷程,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創(chuàng)造了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人類社會進步史上的偉大奇跡。重慶市綦江區(qū)石角鎮(zhèn)掀起了黨史學習教育的熱潮,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日常、抓住經常,深耕“學、悟、做”田,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落地生根。
深耕教育“田”,走心入腦“學”。創(chuàng)建黨史學習教育品牌,系統(tǒng)學。創(chuàng)建了“鹽碼頭”黨史課堂,“迎風亭前話黨史”等學習教育品牌,深入黨員身邊,系統(tǒng)學,原文學。開辟專用版塊,隨時學。在單位公眾號上開辟了黨史學習教育專用的版塊,持續(xù)刊登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學習教育相關論述及石角的老歷史、老文化故事,黨員同志們可以利用碎片時間,在家里隨時學。講述當?shù)氐狞h史故事,鮮活學。用身邊的故事《一雙草鞋》《霍氏三杰》等黨史故事,進行黨史學習教育,故事更鮮活,黨員們學習起來更有趣。
深耕總結“田”,稽古振今“悟”。利用“三會一課”,引導黨員干部積極分享從黨的百年偉大奮斗歷程中所汲取到的寶貴經驗,通過黨史教育學習傳承紅色基因、牢記初心使命、堅持正確方向,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zhí)行力?;钣命h員分類積分管理,把黨史教育學習納入管理細則當中,特別是針對外出流動黨員,建立微信、QQ聯(lián)系群,將黨史教育學習內容傳入其中,要求流動黨員定期在群里向黨組織反饋黨史學習情況及思想?yún)R報,做到“流動不流學、離鄉(xiāng)不離黨、高飛不斷線”,確保黨史學習教育取得扎實成效,黨員教育管理有質量有實效。
深耕實踐“田”,求真務實“做”。深入一線在群眾中不斷加以實踐,是學習黨史的重要過程,每月的主題黨日活動就是實踐的好時機。轄區(qū)內的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積極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qū)活動,黨員干部在活動中將黨史學習教育與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擔起為民服務的責任,切實繼承和發(fā)揚好黨的光榮傳統(tǒng),讓黨史學習教育更加生動和豐富多彩。農村基層黨組織積極組織黨員開展義務活動,讓所有群眾深刻體會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讓黨史的學習,成為社會的普遍認知,讓更多的群眾參與到重溫歷史、銘記歷史、愛國愛黨的良好氛圍里,滿懷信心邁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
學習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心得體會2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昂揚姿態(tài)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以優(yōu)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廣東有一道糖水叫作紅豆蓮子百合湯,具有補血、益氣、解毒等功效;廣大黨員干部要牢牢抓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契機,熬制學習上的“紅豆蓮子百合湯”,為革命精神“補血”、為實踐意識“益氣”、為固化思想“解毒”,從而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tài)和奮斗姿態(tài)建功新時代。
熬煮黨史“紅豆”,汲取紅色基因為革命精神“補血”。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先后部署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以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在迎來建黨100周年之際,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正當其時。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因此,廣大黨員干部要牢牢抓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契機,汲取紅色基因為革命精神“補血”,翻看革命先輩們浴血奮戰(zhàn)的征程,領悟革命先輩們初心不悔的忠貞,從而深刻地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保持無畏精神,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熬煮黨史“蓮子”,汲取初心使命為實踐意識“益氣”。一部百年黨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和使命的歷史。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钡某跣膶懺谧约旱钠鞄蒙?,把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使命扛在自己的肩膀上。初心激發(fā)創(chuàng)造,使命鑄就輝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動力,也是我們黨和全國各族人民頑強追求的目標,更是時代潮流的主題;中國的革命也好,建設也好,改革也好,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因此,廣大黨員干部要牢牢抓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契機,汲取初心使命為實踐意識“益氣”,在回顧黨的奮斗史中,提升實踐本領,更好擔起時代賦予的重任。
熬煮黨史“百合”,汲取傳統(tǒng)作風為固化思想“解毒”。一部百年黨史是一部艱苦卓絕、自力更生的建設史,更是一部刮骨療毒、革故鼎新的自我革命史。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并堅持了實事求是、艱苦奮斗等光榮傳統(tǒng),以及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密切聯(lián)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等優(yōu)良作風,這些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xiàn),是我們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因此,廣大黨員干部要牢牢抓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契機,汲取傳統(tǒng)作風為固化思想“解毒”,走好這段提升戰(zhàn)斗力、煉就鐵肩膀的務實之行,繼承和發(fā)揚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堅定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決心和毅力,不斷自我革新,從而以浩然正氣致敬光輝歷史,以浩然正氣邁出時代步伐。
學習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心得體會3革命文物蘊藏不變初心,紅色精神輝映如磐使命。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對革命文物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強調了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重要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考察時遍訪革命故地、紅色熱土,反復叮囑要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當下,我們唯有多維度“刷新”革命文物的價值,才能更好地弘揚革命傳統(tǒng)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fā)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
緊扣紅色基因有“溫度”,讓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紅色江山來之不易,不能忘記來時的路。紅色基因誕生于烽火連天的革命年代,發(fā)展于熱情似火的建設時期,淬煉于砥礪奮進的改革歲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光榮傳統(tǒng)不能丟,丟了就丟了魂;紅色基因不能變,變了就變了質。紅色基因是共產黨人的信念之基,用好紅色資源,就要緊扣革命文物蘊藏的紅色基因,建設好革命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教育基地等紅色基因庫,讓革命歷史更加鮮活生動、紅色印記愈發(fā)歷久彌新。黨員干部要深入了解革命文物背后的紅色故事,深入思考我們當初是從哪里出發(fā)的、為什么出發(fā)的,激活新時代的紅色基因,奏響傳承紅色基因的時代強音。
精準用好資源有“深度”,讓紅色精神永不褪色。紅色資源,是一座“富礦”。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談及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等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形成的偉大精神,并多次強調要充分運用好紅色資源,把紅色基因傳承好。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這些偉大革命精神跨越時空、永不過時,是砥礪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不竭精神動力。正值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之際,不僅要大力發(fā)掘革命遺址等紅色有形資源,還要把挖掘、詮釋、弘揚革命傳統(tǒng)、革命精神等紅色無形資源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黨員干部要飲水思源,從紅色資源中汲取精神滋養(yǎng)和前進力量,堅定理想信念,做到在復雜形勢面前不迷航、在艱巨斗爭面前不退縮。
加強保護利用有“力度”,讓紅色文物永不掉色。保護革命文物,就是保護紅色起點、紅色記憶、紅色引力。應當看到,當前革命文物保護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紅色根據(jù)地,愛國主義教育,這是一個概念。發(fā)展紅色旅游,是另一個概念。各級各地要高度重視,加大力度,狠抓落實,加強指導,實施分級分類保護管理,同時要加大一些重大革命事件參與者、親歷者、幸存者、見證者的采訪和口述資料的保存、征集和預防性保護力度,切實把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才能持續(xù)擦亮叫響紅色名片和黨史學習教育品牌。
知其所來,識其所在,才能明其將往?!八⑿隆备锩奈飪r值,就是要把革命文物當作固根涵源的營養(yǎng)液、攬鏡自照的清醒劑、鑒往知來的航標燈,激發(fā)奮勇前行的信仰偉力,凝聚乘勢而上的磅礴力量,以優(yōu)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
學習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心得體會4黨史是一本永遠也學不完的“百科全書”,里面有太多太多的“好故事”值得我們思考學習。今天,筆者當一回“朗讀者”,為您講述幾則黨史故事,希望能給您的思想來一次“洗禮”。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陳望道在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時候,因注意力高度集中,錯把墨水當成紅糖水吃掉而渾然不知,還對母親連說“真甜”。共產黨人心中的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做的事情必須要對人民和國家有益。從嘉興南湖的小小紅船,到今時今日的巍巍巨輪,共產黨人始終堅持“帶甜味”的真理,用一個個實實在在的業(yè)績,讓人民的心里裝滿幸福。只要人民群眾喜歡、黨的偉業(yè)需要,共產黨人可以心甘情愿地付出一切。
燈芯的溫度是民心。中央蘇區(qū)時期,按照規(guī)定干部夜晚辦公可點三根燈芯,可毛澤東同志帶頭只用一根,并在昏暗燈光下寫就《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等著作。燈芯的體積雖小,可裝著的卻是共產黨人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燈芯的燃燒時間雖短,可卻能點燃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殷切期望和真心依靠。我們要繼承和發(fā)揚戒奢從簡、儉以養(yǎng)德的好黨風,帶動浪費可恥、節(jié)約為榮的好民風。
雪中的豐碑長屹立。長征過雪山時,有不少戰(zhàn)士因為身著單衣、腳穿草鞋、食不果腹而犧牲在白雪皚皚中。一名指揮員看著眼前穿著單衣、安然長眠的戰(zhàn)士,詢問軍需處長在哪里。有同志含淚說道,“他就是軍需處長?!边@是何等的覺悟,哪怕自己凍死,也要把生的希望留給戰(zhàn)友。這是英雄的部隊,哪怕前路危險重重,也要殺出一條血路。那些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逆行出征的白衣勇士,那些為了脫貧攻堅事業(yè)而舍生忘死的扶貧干部,都是新時代的黨員楷模。
英雄的威名永流傳??谷諔?zhàn)爭時期,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率領抗聯(lián)軍隊,冒著零下四十度的嚴寒,在白山黑水間與數(shù)倍于己的敵人周旋搏斗,最終壯烈殉國。犧牲時胃里盡是枯草、樹皮、棉絮,唯獨沒有一粒糧食。是什么支撐將軍在如此惡劣的情況下依舊浴血奮戰(zhàn)?是黨的信仰,是心中的責任,是人民的幸福生活。我們不會忘記將軍的豐功偉績,會以更加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接好我們這代人的“接力棒”,完成我們這代人的光榮任務,奮力譜寫新時代的精彩華章。
學習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心得體會5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傳承斗爭精神、提升斗爭本領,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前行偉力。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需要樹牢“三種意識”,破解黨史學習教育“三大問題”,切實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推動發(fā)展、服務民生的生動實踐。
樹牢系統(tǒng)意識清脈絡,破解“學而不深”的問題。黨的百年歷史跨越歷史的長河、時空的隧道,記載了無數(shù)革命英雄拋頭顱灑熱血的先進事跡,創(chuàng)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xiàn)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一系列歷史奇跡,是一部豐厚而深刻的初心史、奮斗史。黨的百年歷史距今年代久遠、歷史人物復雜、歷史事件繁多,需要掌握學習方法,通過厘清歷史年表,將重大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記錄下來,搞清歷史的來龍去脈,理順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縱向脈絡、橫向史實,改變碎片化的記憶方式,使黨史知識承前啟后、承上啟下、融會貫通,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有效解決學而不深的問題,確保黨史知識體系脈絡化、清晰化、系統(tǒng)化。
樹牢質量意識求創(chuàng)新,破解“學而不效”的問題。近年來,黨史學習教育被頻繁提及,但從學習教育開展的過程和效果來看,并不理想。有的缺乏系統(tǒng)的組織和策劃,重過程、輕結果;有的學習教育的方式和載體死板僵化,千篇一律、毫無新意;有的學習資料局限、不具備指導性和針對性。對此,應創(chuàng)新思維和方法,著力從系統(tǒng)謀劃上入手,加強對系統(tǒng)領域黨史學習教育的統(tǒng)籌指導,確保整個黨史學習教育完整系統(tǒng)、嚴謹靈活;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載體、拓展活動平臺,靈活學習教育方式,采用內外相結合、線上線下相結合、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要突出針對性,因人因時因勢,區(qū)分不同教育對象、提供不同學習資料、提出不同學習要求,切實增強黨員學習教育的趣味性、主動性和積極性,確保理論學習觸及靈魂、直達內心,提升學習教育質效。
樹牢目標意識強實踐,破解“觸而不動”的問題。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很多黨員同志看到紅軍艱苦奮斗、與敵人誓死斗爭、英勇就義的事跡就很受“觸動”,但回到工作中,依然不為所動,自認為“年代不一樣,不需要艱苦奮斗、勇于犧牲的精神”。這是典型的學做分離的表現(xiàn),是黨史學習教育的大忌。唯有對標對表,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才能看到自身的不足,找到前行的方向,突破“觸動”與“行動”之間的屏障。黨史學習教育要增強目標意識,切實填補觸動與行動之間的鴻溝,把思想擺進去、把行動擺進去,深學篤行,學思踐悟,認真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扎實開展調查研究、立足崗位為民服務,切實解決民生問題,以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贏得人民群眾的認可。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