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由讀書搜集知識,但必須利用思考把糠和麥子分開。下面是范文頻道小編為您推薦鄉(xiāng)鎮(zhèn)干部黨史學習教育主題活動心得體會五篇。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7月1日上午8時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將發(fā)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出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我們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yè)的一百年,是創(chuàng)造輝煌開辟未來的一百年。講好黨的故事,黨員干部可以更加深刻地領悟到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真諦,不斷堅定理想信念,強化初心使命,發(fā)揚斗爭精神,凝聚奮進力量,奮力譜寫新時代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講好黨的故事,傳承信仰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首關不過,余關莫論。信仰堅定是黨員干部的“立身之本”,對黨忠誠是黨員干部的根本政治擔當。百年黨史孕育出無數(shù)信仰堅定、對黨忠誠的英雄人物。無論是“砍頭不要緊,只有主義真”的夏明翰,還是“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的趙一曼,他們以生命赴使命,用熱血鑄忠誠,誓死捍衛(wèi)心中那份堅定的革命信仰。新時代的黨員干部要學好黨的歷史,講好黨的故事,在政治歷練、思想淬煉、實踐鍛煉中提高政治站位,把準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讓理想信念更牢,思想境界更高,黨性修養(yǎng)更純,做到“風雨不動安如山”。
講好黨的故事,厚植堅守本心、一心為民的深厚情懷。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日起,“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始終是共產黨人不變的初心和使命。長征時期,三名女紅軍在自己缺衣少食的情況下始終心系群眾,剪下自己的“半條棉被”送給老百姓;“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原蘭考書記焦裕祿即使病重也依然堅守在治沙一線……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無不體現(xiàn)著共產黨人矢志不渝、為民奉獻的精神品格。廣大黨員干部要講好黨的故事,講好英雄的故事,在實踐中不斷厚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為民情懷,砥礪“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初心,盡心盡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講好黨的故事,賡續(xù)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紅色基因。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偉大的斗爭史。敢于斗爭是我們黨的鮮明品格。從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到改革開放,我們始終堅持斗爭、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換來如今和平穩(wěn)定、繁榮發(fā)展的大好局面。廣大黨員干部要講好黨的故事,從紅色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賡續(xù)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紅色基因,激發(fā)黨員干部的愛黨愛國之志和奮進奮發(fā)之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tài)、踔厲風發(fā)的先行姿態(tài)、實干苦干的工作作風,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讓民族復興的希望在心中升騰,讓全民奮進的力量在腳下匯聚,攜手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鄉(xiāng)鎮(zhèn)干部黨史學習教育主題活動心得體會2近日,通讀《中國共產黨簡史》前四章的內容,從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建到土地革命,從抗日戰(zhàn)爭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全國性勝利,被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共產黨人不懼生死考驗和艱難困苦深深震撼,黨員干部要常學常思新民主主義革命成功的歷史經(jīng)驗,汲取力量、奮力前行。
學真“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鋼鐵意志,鑄牢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無數(shù)革命先烈在血與火的考驗面前,憑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頑強的革命意志,留下“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絕不動搖我們的信仰”的錚錚誓言,“死到陰間不反水,保護共產黨萬萬年”的兩行血書,“革命成功萬歲”的千古絕筆……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仍在繼續(xù),面對“亂云飛渡”的復雜環(huán)境、“泰山壓頂”的巨大壓力、“糖衣炮彈”的輪番轟炸,黨員干部要在傳承紅色基因中汲取精神力量,把對黨絕對忠誠作為終生的必修課,學懂弄通做實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不斷提高政治“三力”,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學深“一枝一葉總關情”的人民情懷,厚植為民服務的行動自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從長征路上的紅軍鞋,到淮海戰(zhàn)役的小推車;從紅軍的“半條被子”,到脫貧的“幸福路子”……在艱苦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共產黨人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踐行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實現(xiàn)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誓言。新時代,黨員干部要牢記黨的初心使命,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在黨史學習教育中不折不扣地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深入實際,聚焦群眾的生產生活、就學就業(yè)等“小事”“大事”,從春耕備耕、環(huán)境整治、就醫(yī)就學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入手,以用心用情用力的實際行動溫暖民心。
學實“紅軍不怕遠征難”的優(yōu)良作風,傳承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疤K區(qū)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公;日著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訪貧農”,艱苦奮斗始終我們黨的政治本色和優(yōu)良傳統(tǒng),毛澤東只點“一根燈芯”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等光輝著作;朱德自制“一根扁擔”同普通戰(zhàn)士一起踏著崎嶇山道挑糧上山;毛澤民“一床舊被子,一頂舊皮帽”,從上海用到蘇區(qū),用到新疆,直到就義……在新時代的“婁山關”“臘子口”前,黨員干部要繼承和弘揚蘇區(qū)干部艱苦奮斗、廉潔奉公的好作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應對重大挑戰(zhàn)、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以優(yōu)異的成績慶祝黨的100周年華誕。
鄉(xiāng)鎮(zhèn)干部黨史學習教育主題活動心得體會3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黨中央決定,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4月30日下午,有幸聆聽了上海市委黨校卜新兵教授的講座(題目見副標題),講座深情回顧了中國共產黨百年苦難又輝煌的歷史,熱情贊美了中國共產黨建設新中國的偉大業(yè)績,深刻剖析了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既明確了政治方向,又指導了學習黨史的方法,更堅定了我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念。與會老師都感受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政治智慧,受到了振奮和鼓舞。是一堂知史鑒今、觀照未來的歷史教育課,是一堂砥礪初心、牢記使命的黨性教育課,為羅星教育集團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
下面我就卜教授講座中“為什么要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這一點談談學習感想。
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歷史在人民探索和奮斗中造就了中國共產黨,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又造就了歷史悠久的中華文明新的歷史輝煌。在幾千年的歷史發(fā)展中,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為人類作出了卓越貢獻,成為世界上偉大的民族。近代以后,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了!這一開天辟地的大事,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fā)展的趨勢和格局?,F(xiàn)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xiàn)這個目標。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可以認清當代中國所處的歷史方位,增強歷史自覺,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在風險挑戰(zhàn)面前砥礪膽識,激發(fā)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信心和動力,風雨無阻,堅毅前行。
學習黨的歷史,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然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承載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著無數(shù)仁人志士的奮斗和犧牲,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必然選擇。歷史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只有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才能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才能引導人們牢記紅色政權是從哪里來的、新中國是怎么建立起來的,才能倍加珍惜我們黨開創(chuàng)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團結在一起。
黨的歷史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重溫這部偉大歷史能夠受到黨的初心使命、傳承紅色基因。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形成了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巖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qū)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偉大精神,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黨的每一段革命歷史,都是豐富的精神養(yǎng)料,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可以發(fā)揚紅色傳統(tǒng)、傳承紅色基因,延續(xù)共產黨人精神血脈,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鄉(xiāng)鎮(zhèn)干部黨史學習教育主題活動心得體會4黨史是一部意蘊深刻、豐富生動的教科書;認真學習黨史,有助于積累經(jīng)驗、汲取智慧、增長才干、提高能力。讓“三高一爭”加快跑進現(xiàn)實,全市上下要深刻把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堅持不懈從學黨史、用黨史中獲得繼往開來的強大動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新征程上加速奔跑。
做好結合文章,突出實效實績
要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三會一課”,以開展主題黨課、主題黨日、專家講座、讀書會等形式融會貫通開展學習。
要靈活運用各類平臺載體,用好傳統(tǒng)新聞媒體,發(fā)揮新媒體特點,用老百姓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方式,生動鮮活開展宣傳,讓廣大干群在感動感悟中傳承發(fā)揚紅色基因,凝聚奮斗“十四五”、開啟新征程的共識與力量。
壓緊壓實責任,做實做細工作
各級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要在學黨史、講黨史、懂黨史、用黨史上作表率、走在前,以“頭雁先飛”帶動“群雁齊飛”。
要嚴格“督”,認真檢查規(guī)定動作是否到位、學習教育是否深入、責任落實是否到底,辦實事、開新局是否有新舉措、新氣象。要注重“效”,突出整體性、系統(tǒng)性,建立巡學、考學、賽學機制,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穿黨史學習教育始終,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成為群眾辦實事的生動實踐。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
學習黨史是為了汲取奮進的力量,為我們的事業(yè)發(fā)展注入澎湃動能。全市上下要進一步激發(fā)守初心擔使命的內生動力,自覺落實好黨史學習教育這一重大政治任務,匯聚踐行“三高一爭”的奮斗偉力,以實干實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鄉(xiāng)鎮(zhèn)干部黨史學習教育主題活動心得體會5一、學習“七一”重要講話的感悟和收獲
7月1日,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收看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盛況,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立足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重大時刻和“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的關鍵節(jié)點,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莊嚴宣告,是我們黨百年偉大歷史成就的全面總結,是對偉大建黨精神的提煉概括,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號令,是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偉大斗爭的戰(zhàn)斗號角,令人鼓舞,催人奮進。通過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指定黨史學習材料,我有如下幾點深刻體會:
一要賡續(xù)紅色血脈,做建黨精神的傳承者??倳浱岢隽?2字的偉大建黨精神。百年奮斗中,我黨從嘉興南湖的一艘小小紅船成長為如今領航中國行穩(wěn)致遠的魏巍巨輪,劈波斬浪、奮勇向前,靠的就是根植于每一位共產黨員心頭和行動上的偉大建黨精神。我們處在兩個一百年重大歷史交匯期,要做好學習者、當好傳承人,弘揚光榮傳統(tǒng)、賡續(xù)紅色血脈,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fā)揚光大。
二要堅定理想信念,做學以致用的實踐者。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政治靈魂和精神支柱。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在新征程中,必須始終做到堅持真理、堅守理想,深刻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感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性、科學性、人民性和實踐性,堅定不移地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
三要貫徹群眾路線,做全心全意的服務者。中國共產黨最大的政治優(yōu)勢就是密切聯(lián)系群眾,人民群眾是我們的力量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黨的百年歷史,實際上就是聯(lián)系群眾、團結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的斗爭史、改革史和奮斗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把人民群眾擺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依靠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偉業(yè),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之心,做人民全心全意的服務者。
二、檢視否新存在的問題
對照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對照黨章黨規(guī)黨紀,對照初心使命,對照先輩先進,查擺出的問題如下:
一是在堅定理想信念方面還有差距。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堅定信仰、信念、信心,在高舉旗幟、聽黨指揮的大是大非問題上始終做到頭腦清醒、立場堅定。但理論水平還不能完全適應形勢發(fā)展需要,在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tǒng)一上有差距。對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內涵還沒有深刻理解把握,在學習領會“四篇必讀書目”上還缺乏沉浸式、深入式的感悟。在黨史學習、理論學習同交流總結、關照現(xiàn)實、推動工作有效結合上招法不多、效果不充分。
二是在增強歷史自覺方面還有差距。堅持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智慧經(jīng)驗,把握歷史規(guī)律,增強歷史自覺,掌握歷史主動。但主動學習、深入體悟黨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方面的歷史還不夠,從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事件中增強未雨綢繆、見葉知秋、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還不足,在處理自己負責的信訪積案、XX等工作上,系統(tǒng)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底線思維沒能筑牢,處理的速度還不夠快,取得的實效還不夠突出。
三是在弘揚優(yōu)良傳統(tǒng)方面還有差距。堅持在學習黨的百年光輝歷史中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用紅色精神補鈣壯骨、固本培元,但在推動XX系統(tǒng)黨史學習教育中弘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引導全體黨員干部弘揚優(yōu)良傳統(tǒng)、賡續(xù)紅色血脈上偏重于常規(guī)性方式方法,教育形式搞得不夠活,在激發(fā)黨員干部以史明志、發(fā)揚傳統(tǒng)的政治主動性上還有不足。
四是在加強黨性錘煉方面還有差距。堅持把黨史學習教育作為黨性修養(yǎng)的必修課,自覺加強黨性鍛煉、錘煉黨性修為。但政治站位不夠,對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沒有時時從政治高度深入思考,沒有事事從黨和國家全局角度深入分析,在服務XX抓實黨史教育出良策、抓落實、建機制等關鍵環(huán)節(jié)上,統(tǒng)籌協(xié)調、參謀助手的職能作用沒有充分發(fā)揮。在嚴格落實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旗幟鮮明的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聲音不夠響亮。
五是在先鋒模范作用發(fā)揮方面還有差距。時刻以優(yōu)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堅持打先鋒、當模范、做表率。但立足本職崗位為民服務、為民辦事的力度還需再增強,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問計于民、問需于民的主動性還不夠。沒能時刻做到把群眾的滿意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最高標準,走訪調研還不夠經(jīng)常主動和深入,對網(wǎng)民留言的回復辦理效果距離群眾的期待還有差距。
三、存在問題的原因
通過深入查擺問題,深刻剖析問題原因,感到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理論武裝上還不夠深入。對理論學習的深度、廣度不夠,系統(tǒng)性不強,在“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上下功夫不夠,不能很好的運用理論和實踐、歷史和現(xiàn)實、當前和未來相結合的方法指導工作。
二是在全局意識上還樹得不牢。政治領悟力、政治判斷力、政治執(zhí)行力還需持續(xù)增強,缺乏主動從大局出發(fā)研究問題、謀劃問題的大胸懷、大視野,在服務區(qū)委推動中央和市委重大決策部署落實落地上還有不足。
三是在黨性鍛煉上還所松懈。對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更高追求有所松懈,面對快速變化的世情國情黨情,持續(xù)校準黨性鍛煉坐標與方向的主動性不足。
四是在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精氣神上還有不足。奮發(fā)有為、進取拼搏精神有所減退,沒能始終保黨持艱苦奮斗、攻堅克難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沒能形成拼搏競進的濃厚工作氛圍。
五是在宗旨意識上還有所淡化。深入基層、貼近群眾主動性不夠,自己主動帶隊深入基層調研還不夠多,大多時間更關注疫苗接種工作和入列輪值工作,沒能很好和群眾打成一片。
四、下一步整改措施
我將以這次組織生活為契機,在以下幾個方面,抓好加強和改進:
一是強化理論武裝,錘煉過硬黨性。始終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加強對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委重大決策部署的學習,把學習的成果及時轉化為決策力和執(zhí)行力、落實力。當前,要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作為重中之重,加強對黨史學習教育的推動力度,在抓好專題學習、專題黨課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載體抓手,豐富教育形式,用足用好早自習和黨史圖片展,提高黨史學習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加強黨性錘煉,對標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性錘煉的重要論述,反躬自省、錘煉打磨,堅決做對黨忠誠的知行合一者。
二是提高政治站位,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旗幟鮮明講政治,不斷凈化政治靈魂、升華政治覺悟、鍛造政治本領,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傳承黨的革命精神和優(yōu)良作風,用紅色精神補鈣壯骨、固本培元,讓理想信念觸及靈魂、洗禮精神,不斷堅定信仰、信念、信心,練就共產黨人的鋼筋鐵骨,切實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wěn)思想之舵。發(fā)揚斗爭精神,將黨史學習教育同當前重難點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弘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增強直面挑戰(zhàn)的勇氣,提高駕馭風險的能力。把堅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要求作為政治任務,提高意識形態(tài)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是樹牢宗旨意識,永葆赤子之心。牢記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自覺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放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上,將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時刻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自己心坎上。聚焦人民群眾最關切的突出問題,堅持想問題、做決策都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利用好基層聯(lián)系點制度、入列下沉制度等,持續(xù)開展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及時聽取基層和群眾的意見建議,切實把百姓的事兒辦好、辦到位。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