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黨組織:
昨晚看了紀錄片,主題就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其重點還是在講述1978年的情況。
我出生在1987年的一個有點偏僻的農村,在我成長的這20多年里我也的卻感受到了現代社會發(fā)展的迅速。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講述變化的情況:
一:房子。房子乃社會生活之本,那是在農村尤其這樣,也是一個家庭最后的砝碼,有房子就有了希望。在我還沒出生的時候,我家那邊的稍微有能力的家庭都把土胚房改成部分紅磚的房子,其中不乏要背上沉重的債務,我爸就是這樣的。但在我大概10歲的時候大多又都建起了樓房,盡管很簡陋而且沒怎么裝修。一層兩層的都有,大概也得好幾萬吧,一層3萬。
物質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以前自家種的養(yǎng)的大多都賣了來買生活必需品,而現在,已經有很少人去種小麥玉米芝麻類的農作物了,如果需要完全可以在市集上買到,方便實惠的很。即使是自己種的水稻,也會把最好的好吃的挑出來留作自家的口糧,而把那些剩余的或不是很好的都賣掉。更有甚者全部都賣掉,然后再去市場上買最好吃的的大米,方便的很,省去了很多麻煩。同時,生活條件也改善了,什么電飯鍋電冰箱太陽能之類的家電用品也不再稀奇了,確實給生活帶去了很多方便。
精神生活方面。不再像以前那樣每天必須得找點活兒干,閑不住,現在大多干完那么丁點農活后直接呆在家里休息。很多人也不再像以前那樣空閑就打撲克搓麻將了,而是逛街唱歌跳舞看電影聽音樂的,什么都有,文化生活不再單一乏味。
教育問題??赡苁且郧皩W費高的原因,讀書交奢侈,如果家里孩子多,大多讀到初中就不會讓他們再讀了,除非他們成績特別好保準能考上大學。而現在就不一樣了,家長會支持孩子讀到大學,平時給教育的投資也大大增加,各種現代化的學習用品也很常見,什么補習班興趣班之類的也很有市場。不光是孩子的教育投資大,大人們的學習也在繼續(xù),學習技能或進職業(yè)學校等。
農村的變化確實很多,我至今還記得就是在我特別小的時候父親有件裁縫做的中山裝,父親很舍不得穿,說是最好的衣服,而且有些辦事要穿體面的人還向父親借這衣服呢。一晃就過了十幾年,那件衣服至今還在柜子里,父親可能也不會再穿了,因為社會已經前進了很多步,衣服也一樣,那件中山裝已經過時了。
盡管農村的變化很大,主要是變得越來越好,但是,也慢慢出現了很多弊病,一些城鎮(zhèn)里的怪病,或許,這也印證了農村的發(fā)展了吧。
以上是我在入黨積極分子培訓課外學習中的收獲和總結匯報,懇請黨組織給予批評、幫助。
匯報人:
二〇一四年十月三十日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