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運動革命時期,社會動蕩不安,革命路道阻且長,革命者都應做出理性的思考。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鑄劍閱讀理解答案2021,希望大家喜歡。
文本一:
鑄劍
魯迅
一個煮牛的大金鼎便擺在殿外,注滿水,下面堆了獸炭,點起火來。黑色人站在旁邊,見炭火一紅,便解下包袱,打開,兩手捧出眉間尺的頭來,高高舉起,擎到鼎上,動著嘴唇說了幾句不知什么話,隨即將手一松,只聽得撲通一聲,頭墜入水中去了。水花同時濺起,足有五尺多高。黑色人伸起兩手向天,舞蹈著,忽地發(fā)出尖利的聲音唱起歌來,那頭即似水上上下下,轉(zhuǎn)著圈子。
突然,在黑色人歌聲沉下去的時候,水安靜下米,頭不再浮上來了。
“怎了?”等了一會,王不耐煩地問。
“大王,”那黑色人半跪著說,“他正在鼎底里作最神奇的團圓舞,不臨近是看不見的。”
王站起身,跨下金階,冒著炎熱立在鼎邊,探頭去看。黑色人已經(jīng)掣出了背著的青色的劍,閃電般從后項窩直劈下去,撲通一聲,王的頭就落在鼎里了。
仇人相見,本來格外眼明,況且是相逢狹路。王頭剛到水面,眉間尺的頭便迎上來,狠命在他耳輪上咬了一口。鼎水即刻沸涌,澎湃有聲;兩頭即在水中死戰(zhàn)。
上自王后,下至弄臣,駭?shù)媚Y(jié)著的神色也應聲活動起來,似乎感到暗無天日的悲哀,皮膚上都一粒一粒地起粟;然而又夾著秘密的歡喜,瞪了眼,像是等候著什么似的。
黑色人從從容容地伸開臂膊,伸長頸子,如在細看鼎底。臂膊忽然一彎,青劍便驀地從他后面劈下,劍到頭落,墜入鼎中。他的頭一入水,即刻直奔王頭,一口咬住了王的鼻子,幾乎要咬下來。王忍不住叫一聲“阿唷”,將嘴一張,眉間尺的頭就乘機掙脫了,一轉(zhuǎn)臉倒將王的下巴下死勁咬住。他們不但都不放,還用全力上下一撕,撕得王頭再也合不上嘴,最后只能躺著呻吟,只有出氣,沒有進氣了。
黑色人和眉間尺的頭也慢慢地住了嘴,離開王頭,沿鼎壁游了一匝,看他可是裝死還是真死。待到知道了王頭確已斷氣,便四目相視,微微一笑,隨即合上眼睛,仰面向天,沉到水底里去了。
特別的寂靜倒使殿上殿下的人們警醒。他們中的一個首先叫了一聲,大家也立刻迭連驚叫起來;一個邁開腿向金鼎走去,大家便爭先恐后地擁上去了。
“阿呀,天哪!咱們大王的頭還在里面哪,唉唉唉!”第六個妃子忽然發(fā)狂似的哭嚷起來。
上自王后,下至弄臣,也都恍然大悟,倉皇散開,急得手足無措,各自轉(zhuǎn)了四五個圈子。
大家定了定神,便在殿門外商議打撈辦法。約略費去了煮熟三鍋小米的工夫,總算得到一種結(jié)果,是:到大廚房去調(diào)集了鐵絲勺子,命武士協(xié)力撈起來。
器具不久就調(diào)集了,鐵絲勺,漏勺,金盤,擦桌布,都放在鼎旁邊。武士們便揎起衣袖,有用鐵絲勺的,有用漏勺的,一齊恭行打撈。好一會,一個武士的臉色忽而很端莊了,極小心地兩手慢慢舉起了勺子,水滴從勺孔中珠子一般漏下,勺里面便顯出雪白的頭骨來。大家驚叫了一聲,他便將頭骨倒在金盤里。
“阿呀!我的大王呀!”王后,妃子,老臣,以至太監(jiān)之類,都放聲哭起來。但不久就陸續(xù)停止了,因為武士又撈起了一個同樣的頭骨。
他們淚眼模胡地四顧,只見武士們滿臉油汗,還在打撈。直到鼎里面只剩下清湯,才始住手;將撈出的物件分盛了三金盤:一盤頭骨,一盤須發(fā),一盤簪。
“咱們大王只有一個頭。那一個是咱們大王的呢?”第九個妃子焦急地問。
當夜便開了一個王公大臣會議,想決定那一個是王的頭,到后半夜,還是毫無結(jié)果。大家卻居然一面打呵欠,一面繼續(xù)討論,直到第二次雞鳴,這才決定了一個最慎重妥善的辦法,是:只能將三個頭骨都和王的身體放在金棺里落葬。
七天之后是落葬的日期,合城很熱鬧。城里的人民,遠處的人民,都奔來瞻仰國王的“大出喪”。天一亮,道上已經(jīng)擠滿了男男女女;中間還夾著許多祭桌。待到上午,清道的騎士才緩轡而來。又過了不少工夫,才看見儀仗,什么旌旗,木棍,戈戟,弓弩,黃鉞之類;此后是四輛鼓吹車。再后面是黃蓋隨著路的不平而起伏著,并且漸漸近了,于是現(xiàn)出靈車,上載金棺,棺里面藏著三個頭和一個身體。
百姓都跪下去,祭桌便一列一列地在人叢中出現(xiàn)。幾個義民很忠憤,咽著淚,怕那兩個大逆不道的逆賊的魂靈,此時也和王一同享受祭禮,然而也無法可施。
此后是王后和許多王妃的車。百姓看她們,她們也看百姓,但哭著。此后是大臣,太監(jiān),侏儒等輩,都裝著哀戚的顏色。只是百姓已經(jīng)不看他們,連行列也擠得亂七八糟,不成樣子了。
(選自魯迅《故事新編》,有刪改)
文本二:
我們讀魯迅的《故事新編》,都會感覺到他在討論一個問題,就是先驅(qū)者的命運問題,也就是一切為民請命者的命運問題。魯迅所要注入的是一種徹底的懷疑主義的現(xiàn)代精神。這樣一種懷疑精神表現(xiàn)在他的藝術(shù)上又是如此的復雜:悲壯的、崇高的和嘲諷的、荒誕的悲涼的兩種調(diào)子交織在一起,互相質(zhì)疑、互相補充,又互相撕裂。
(選自錢理群《<故事新編>漫談》,有劇改)
[注]莫邪之子眉間尺持雄劍為父報仇,未能成功。俠士晏之敖(黑色人)自稱可以殺楚王,但要借眉間尺的寶劍和頭顱。眉間尺信任他,自刎。
閱讀題:
6.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頂是( )
A.鼎水的變化暗示復仇過程的展開。從水花飛濺到水安靜下來,再到鼎水沸涌,這表明眉間尺的復仇正式開始。
B.黑色人將自己的頭顱砍下,二人合力咬死了大王的頭顱,作者借助這個情節(jié)告訴讀者反抗暴力需要同仇敵愾。
C.想辦法打撈王頭,恭行打撈王頭,決定哪個是王頭,這一連串情節(jié)表明大王身邊各色人物看似恭敬,實則盲從倦怠。
D.文章結(jié)尾處的“男男女女”,正是魯迅作品中多次提到的看客形象,他們愚昧無知,對義士的復仇之舉毫不理解。
7.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四目相視,微微一笑,隨即合上眼睛”,這里借神態(tài)描寫,刻畫了眉間尺和黑色人成功復仇后的滿意、欣慰的心理。
B.文章多處運用反諷,比如“瞻仰國王的大出喪”“武士的臉色忽而很莊重了”等等,在嘲諷荒誕中引發(fā)讀者深思。
C.王后等人在大王頭顱被砍掉之后的驚駭竊喜與后面的驚叫哭嚷形成強烈的對比,生動呈現(xiàn)了一場荒誕不經(jīng)的鬧劇。
D.小說結(jié)局復仇者與仇敵合葬,這與前面激烈的復仇過程形成強烈反差,從而否定了傳統(tǒng)文化中俠義道的精神意義。
8.請根據(jù)文本,簡要概括黑色人的形象特征。
9.如果以“魯迅的懷疑精神”為題寫一則《鑄劍》的小評論,請結(jié)合文本,列出評論要點。
參考答案
6.B.“作者借助這個情節(jié)告訴讀者反抗暴力需要同仇敵愾”錯誤。從文中看不出“同仇敵愾”(大家一致地對敵人仇恨和憤怒)來,王是眉間尺的仇人,黑色人只是出于俠義之心幫助眉間尺復仇成功。
故選B。
7.D.“從而否定了傳統(tǒng)文化中俠義道的精神意義”錯誤。反而是精神意義得到了彰顯,結(jié)局復仇者與仇敵合葬應該是仇敵的不幸和痛苦,復仇者的快意。
8.從容;智慧;果斷;勇敢(自我犧牲)等。
9.①眉間尺和黑色人的復仇崇高正義,但復仇的結(jié)局卻是玉石俱焚;②眉間尺和黑色人的復仇,在老百姓眼里,卻是一場鬧??;③表現(xiàn)魯迅對當時社會革命道路痛苦而理性的思考。
上面就是小編整理的鑄劍閱讀理解答案2021的全部內(nèi)容了,本網(wǎng)站還有許多語文知識,期待大家的解鎖與關(guān)注。
【鑄劍閱讀理解答案2021 鑄劍閱讀理解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