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優(yōu)選《螢火之森》觀后感電影優(yōu)選《螢火之森》觀后感
暑假看了《螢火之森》,那是一部在我的觀影清單上躺了很久的一部片子。我常常把它和另一部《螢火蟲之墓》搞混,顯然,他們是兩部不同的片子。
最初了解到《螢火之森》是因為在兒童文學2010年4月刊上的開篇漫畫,那是一個和《螢火之森》很像的故事,當時把我感動的稀里嘩啦的,一直很像找那個故事的原作小說,找來找去后來才在貼吧里了解到原來這個作者是借鑒了《螢火之森》的一個梗,也就是“不可觸碰的男主”。(其實當時兒童文學里好多我備受感動的文章,都在后來的青春期里被我發(fā)現(xiàn)了靈感往往來源于一些經(jīng)典電影或漫畫,這個先按下不表)但一直不知道我為啥沒有去看。這次暑假無聊,才發(fā)現(xiàn)它這部電影只有四十分鐘。
一、兩小無猜
銀最初見到螢并幫助她,是我覺得非常匪夷所思的一個點,我想了很久究竟是為什么。開始覺得也許是因為女主好看?!畢竟人類之于銀,應該是比砒霜還更毒的東西,畢竟我碰到砒霜只要不進入消化系統(tǒng)還活得好好的。也許是稀鹽酸遇到鎂粉更為貼切。后來發(fā)現(xiàn)男主應該是在女主身上看到了自己,同樣的孤獨,無依無靠,再加上男主因為久居山林不見人煙,從而對同類產(chǎn)生的天生的親熱。我是很喜歡在山林游玩的這一段的,我覺得暑假就應該和小伙伴在這樣的深山密林中撒丫子跑,森林是多么巨大的寶庫,這又是多么小清新的一個故事,看著他們在山林里游游蕩蕩,我覺得窗外的陽光也沒有那么刺眼了。
這里還有一個點,妖怪是不可以告訴別人自己的名字的,女主在回去時問男主的名字,應該是對他的一種過于親熱的冒犯,銀猶豫了一下,但還是選擇了告訴他,這個時候本不該有的聯(lián)系,就通過名字建立起來了。
二、變質的友情
女主順應著自然長大了,男主也發(fā)現(xiàn)了,友情就開始變質了。不是,我看過一篇文章,男性不是不會對自己從小帶大的小女孩產(chǎn)生感情的嗎?!女主這不也算是男主從小看著長大的嘛?!咋回事?!后來女主也在同班男同學的追求下突然明白了什么。(我們的螢果然很好看,這不就有男孩子過來了嘛)然后我們的男女主就非常干凈利落的表白了,嗯,我喜歡。從螢一開始肆無忌怛的熱烈擁抱,到后面小心翼翼的不敢觸碰,是越來越珍視了呢,只有對在乎的東西才會珍而重之。從銀一開始的“說說你的事”,到后面的“說說我的事”銀是越來越把螢放在了心里重要的地方。銀是非常溫柔的人,夏目也是,但有誰又是天生溫柔的呢,誰又不想信馬長街,少年意氣,夏目從小寄居在親戚家,沒有任性的資格,銀從小生活在妖怪中間,不成魔,不成佛,人不人,鬼不鬼,徘徊在妖怪和人類的邊界,像幽靈一樣。但其實銀非常的喜歡人類,非常非常想生活在自己的同類之間,所以才會靠近螢吧,所以才會明知危險還定下每年夏天的那個約定。
三、夏日祭典
日本人好像非常喜歡什么侘寂美學,喜歡美麗安靜,而又盛大的死亡,就像櫻花一樣。電影來到了高潮,在祭典結束回去的路上,銀說“我已經(jīng)等不到夏天了”。這句話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螢覺得銀一定不會在第二個夏天再遵守他們的約定了。真的嗎,螢是最了解銀的人,但我總想再仔細想想。銀把自己的面具送給了螢,這讓我想起影片剛開始時螢請求銀在只有他們兩人時偶爾不要帶面具,銀說,帶上面具能讓自己更像妖怪一點。所以,這既是方便接觸螢,也算是拋棄自己的妖怪身份了,以后銀就是人類了??墒?,一個在妖怪叢林生活的人類,想想就不是長久之策。
在夏日祭典開始之前,銀向螢介紹這里偶爾也會有人類混進來,不得不說編劇真是算無遺策,從這么早就埋了好大一個伏筆。那么到了這里我又得吐槽一下銀對人類的警惕心了,為什么會如此自然的去觸碰人類形狀的小孩?我想起剛開始螢從樹下狠狠摔下,銀最后仍然克制住了自己去接住她的沖動,所以為什么會這樣呢?為什么會如此的不謹慎呢?
我想是因為愛屋及烏吧,因為對螢的喜愛印證了自己對人類的認知,所以才不忍心看到可愛的人形幼崽在自己的面前摔倒。
因為我對你的喜愛,所以我已經(jīng)無法再忍受觸碰你的渴望了。
當然我還是希望銀只是意識到這段關系再發(fā)展下去已經(jīng)影響到了自己和螢的生活,從而決定在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后理性的結束這一切,從而在第二年的夏天不再遵守約定。這樣,對他們兩個就只是一段奇妙的夏天之旅的故事。
銀這個“不可觸碰的男主”的設定是很吸引人的。不可觸碰意味著珍而重之。銀和螢在夏天的山林中談了一場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這種情愫一直徘徊在他們兩個之間的空氣中,卻比任何故事都更加吸引人。如果銀可以觸碰呢?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那也許就不小清新了。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