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圖》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二十四孝圖》讀后感范文1
假期讀了魯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圖》。這樣的一篇文章,雖然名叫《二十四孝圖》,但其實并沒有寫出如何孝順父母,沒有起到教孝的目的。其中的臥冰求鯉卻讓童年的魯迅產(chǎn)生了恐懼,他一直認(rèn)為孝順父母無非是“聽話”,“從命”,以及長大之后,給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飯罷了。從文章中可以讀出魯迅先生對封建制度的厭惡。試想這種常人不能做到的,卻又拼命引導(dǎo)要求人去做到,是便于統(tǒng)治,不從根本上解決貧窮問題,卻要求人們做出十分極端的行為并以此為孝道,而且還對這種孝道加以宣揚。
《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候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感受,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以及了中國兒童可憐,對荒謬愚昧的封建孝道進(jìn)行了抨擊。
其實我們只要真正地愛我們的長輩,用親情,用溫暖感動他們就能真正做到孝順,并且做好孝。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范文2隨便一翻《二十四孝圖》,這樣的字眼映入眼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哭竹生筍”。“刻木事親”、“埋兒奉母”讓人感到冷酷無情;“孝感動天”、“臥冰求鯉”、“哭竹生筍”迷信思想嚴(yán)重;“嘗糞憂心”則讓人惡心。
孝是應(yīng)該的,迂腐是愚蠢的,盲從是可悲的,衛(wèi)道是可恨的。
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嘗糞憂心”令人發(fā)指。先說說那個郭巨埋兒吧。說是晉代有個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后,他把家產(chǎn)分為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養(yǎng)母親,對母極孝。后來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dān)心養(yǎng)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yǎng)母親,就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了不能復(fù)活,不如埋掉兒子,節(jié)省糧食好供養(yǎng)母親?!狈蚱匏彀褍鹤颖С?,挖坑要埋。興好挖出一壇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神州大地,最源遠(yuǎn)流長的中華美德,我們應(yīng)該懂得理解長輩的心,懂得感恩、懂得孝敬長輩。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個有責(zé)任心的、高尚的人。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范文3魯迅的《二十四孝圖》是收錄在《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作者敘述了自己對于《二十四孝圖》中對于“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孝道故事的看法,批判了這種封建制度下變形了的孝道。
百善孝為先,古人講“孝道”擺在所有道德的最前面。一個人品德怎么樣,首先看這個人孝不孝順,如果不孝順,連官都做不了。自古以來流傳的孝道故事有很多,給人很好的教育意義。但是《二十四孝圖》中存在的一些扭曲人們孝道的觀念,魯迅先生給與了強烈的抨擊?!芭P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是一種封建社會畸形的孝道,為了孝道就能枉顧子女性命嗎?這種低級趣味的肉麻就是孝道嗎?這些都屬于愚孝,這些故事遺留下來的封建孝道觀念毒害了一代代的人。我們?yōu)槿俗优?,孝道是天?jīng)地義的事,但是要科學(xué),而不是迷信,要觀念要與時俱進(jìn),而非封建愚昧,更不能因為孝道而傷害到其他人。破除封建孝道的觀念的虛偽和殘忍,就是要我們有意識,而不是盲目尊崇。就像魯迅認(rèn)為的那樣,只要自己孝順父母做到心中無愧就行了。
作者對于封建孝道給與了無情的批判,同時,《二十四孝圖》也能讓人對孝道與更深的領(lǐng)悟。千萬不要再出現(xiàn)“嘗糞憂心”、“郭巨埋兒”這樣的愚孝了。其實,我覺得讓父母開心自在就是的孝順了。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范文4《二十四孝圖》圖文并茂,非常感人。我發(fā)現(xiàn),百事孝為先,小時候那些孝順的人,長大都有了很大的成就。
二十四孝有:孝感動天、親嘗湯藥、嚙指痛心、百里負(fù)米、蘆衣順母、鹿乳奉親、戲彩娛親、賣身葬父、刻木事親、行傭供母、懷橘遺親、為母埋兒、扇枕溫衾、拾蕭異器、涌泉躍鯉、聞雷泣墓、乳姑不耽臥冰求鯉、恣蚊飽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筍、嘗糞憂心、棄官尋母、滌親溺器。其中,我最喜歡刻木事親,意思是: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jīng)常思念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于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后一定見面,從不懈擔(dān)久之,其妻子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雖然這篇文章里木頭人的手指會流血不現(xiàn)實但古代人真的是孝順?,F(xiàn)在有很多人特別是我們這代人一天到晚都是在想自己該怎么樣,自己吃的好不好,玩得好不好,向父母要這要那,達(dá)不到要求就發(fā)脾氣,有時對父母和長輩說話、行為很不禮貌。和前人相比我真的對“孝順”二字沒有做好。讀了這本書,我以后一定要孝順父母,尊敬老人,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美德。讓我們從點滴做起吧!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范文5《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圖》的文章,給我印象十分深刻,頗有感受。
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嘗糞憂心”令人發(fā)指。
先說說那個郭巨埋兒吧。說是晉代有個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后,他把家產(chǎn)分為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養(yǎng)母親,對母極孝。后來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dān)心養(yǎng)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yǎng)母親,就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了不能復(fù)活,不如埋掉兒子,節(jié)省糧食好供養(yǎng)母親?!狈蚱匏彀褍鹤颖С?,挖坑要埋。興好挖出一壇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
郭巨雖有孝心,但殺兒之舉,卻有違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為貴”的人本觀念??此拼笮?,其實是殘忍。
《二十四孝》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發(fā),孝是應(yīng)該的,迂腐是愚蠢的,盲從是可悲的,衛(wèi)道是可恨的。我們應(yīng)該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