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是清·黃元御撰寫于1753年的醫(yī)書,又名《醫(yī)圣心源》。作者將黃帝、岐伯、秦越人、張仲景視為醫(yī)中四圣。本書闡發(fā)《內(nèi)經(jīng)》、《難經(jīng)》、《傷寒論》、《金匱要略》諸書蘊義,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氣解;卷三脈法解;卷四勞傷解;卷五至卷七雜病解;卷八七竅解;卷九瘡瘍解;卷十婦人解。是一部包括中醫(yī)基本理論和部分臨床醫(yī)學的綜合性著作。那么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黻P于卷四·勞傷解·血瘀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肝主藏血,凡臟腑經(jīng)絡之血,皆肝家之所灌注也。血以溫升為性,緣腎水左旋,則生肝血,肝血方生,而已抱陽魂,故其性溫和而升散。實則直升,虛則遏陷,升則流暢,陷則凝瘀。
蓋血中溫氣,化火之本,而溫氣之原,則根于坎中之陽??碴柼撎潱荒苌l(fā)乙木,溫氣衰損,故木陷而血瘀。久而失其華鮮,是以紅變而紫,紫變而黑。木主五色,凡肌膚枯槁,目眥青黑者,皆是肝血之瘀。而肝血不升之原,則在于脾,脾土滯陷,生氣遏抑,故肝無上達之路。
肝脾不升,原因陽衰陰旺,多生下寒。而溫氣抑郁,火胎淪陷,往往變而為熱。然熱在于肝,而脾腎兩家,則全是濕寒,不可專用清潤。至于溫氣頹敗,下熱不作者,十之六七,未可概論也。
血瘀之證,其下宜溫,而上宜清,溫則木生,清則火長。若木郁而為熱,乃變溫而為清,而脾腎之藥,則純宜溫燥,無有二法。以脾陷之由,全因土濕,土濕之故,全因水寒。腎寒脾濕,則中氣不運,是以太陰不升。水土濕寒,中氣堙郁,君相失根,半生上熱。若誤認陰虛,滋濕生寒,夭枉人命,百不一救也。
破瘀湯
甘草二錢 茯苓三錢 丹皮三錢 桂枝三錢 丹參三錢 桃仁三錢,炮,去皮尖 干姜三錢 首烏三錢,蒸煎大半杯,溫服。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