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后備急方》,古代中醫(yī)方劑著作。是中國第一部臨床急救手冊。中醫(yī)治療學專著。8卷,70篇。原名《肘后救卒方》,簡稱《肘后方》。系作者將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錄其中可供急救醫(yī)療、實用有效的單驗方及簡要灸法匯編而成。經梁代陶弘景增補錄方101首,改名《補闕肘后百一方》。此后又經金代楊用道摘取《證類本草》中的單方作為附方,名《附廣肘后方》,即現存《肘后備急方》,簡稱《肘后方》。那么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黻P于卷四·第三十四 治脾胃虛弱不能飲食方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治卒得食病,似傷寒,其人但欲臥,七八日不治殺人方。
按其脊兩邊有陷處,正灸陷處兩頭,各七壯,即愈。
治食魚?及生肉住胸膈中不消化,吐之又不出,不可留多使成癥方。
樸硝如半雞子一枚,大黃一兩。凡二物?咀,以酒二升,煮取一升,去滓。盡服之,立消。若無樸硝者,芒硝代之皆可用。
治食生冷雜物,或寒時衣薄當風,或夜食便臥,不即消,心腹煩痛,脹急,或連日不化方。
燒地令極熱,即敷薄薦莞席,向臥覆取汗,即立愈也。
治食過飽煩悶,但欲臥而腹脹方。
熬面令微香,搗服方寸匕,得大麥生面益佳,無面以糜亦得。
此四條本在雜治中,皆食飲脾胃家事,令胃氣充實,則永無食患。食宜先治其本,故后疏諸法。
腹中虛冷,不能飲食。食輒不消,羸瘦致之,四肢?弱,百疾因此互生。
生地黃十斤,搗絞取汁,和好面三斤,以日曝干,更和汁,盡止,未食后,服半合,日三,稍增至三合。
又方,面半斤,麥?五升,豉五合,杏仁二升,皆熟,令黃香,搗,篩,丸如彈,服一枚,后稍增之。
又方,大黃,芍藥各半斤,搗末之,芒硝半斤,以蜜三斤。于銅器中湯上煎,可丸如梧子大,服七丸至十丸。
又方,曲一斤,干姜十兩,茱萸一升,鹽一彈,合搗,蜜和如彈丸,日三服。
又方,術二斤,曲一斤,熬令黃,搗蜜丸如梧子大,服三十丸,日三,若大冷,可加干姜三兩。若患腹痛,加當歸三兩,羸弱加甘草二兩,并長將息,徐以曲術法,療產后心下停水,仍須利之。
治脾胃氣弱,水谷不得下,遂成不復受食方。
大麻子三升,大豆炒黃香,合搗篩,食前一二方寸匕,日四五服,佳矣。
治飽食便臥,得谷勞病,令人四肢煩重,嘿嘿欲臥,食畢輒甚方。
大麥?一升,椒一兩,并熬,干姜三兩,搗末,服方寸匕,日三四服。
附方《食醫(yī)心鏡》,治脾胃氣冷,不能下食,虛弱無力,鶻突羹。
鯽魚半斤,細切,起作?,沸豉汁熱投之,著胡椒,干姜,蒔蘿,橘皮等末,空腹食之。
《近世方》,主脾胃虛冷,不下食積,久羸弱成瘵者。
溫州白干姜一物,漿水煮,令透心潤濕,取出焙干,搗,篩,陳廩米煮粥飲,丸如桐子大,一服三五十丸,湯使任用,其效如神。
《食療》,治胃氣虛,風熱不能食。
生姜汁半雞子殼,生地黃汁少許,蜜一匙頭,和水三合,頓服,立瘥。
《經驗方》,治脾元氣發(fā)歇,痛不可忍者。
吳茱萸一兩,桃仁一兩,和炒,令茱萸焦黑,后去茱萸,取桃仁,去皮尖,研細,蔥白三莖煨熱,以酒浸溫,分二服。
《經驗后方》,治脾胃進食。
茴香二兩,生姜四兩,同搗令勻,凈器內濕紙蓋一宿,次以銀石器中,文武火炒,令黃焦為末,酒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茶酒下。
《外臺秘要》,治久患氣脹。
烏牛尿,空心溫服一升,日一服,氣散即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