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沖是《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豹子頭,梁山一百零八將之一。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磉@篇文章,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林沖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武藝超群。
可是讀者對他的印象中,武藝超群的成分,遠遠低于懦弱怕事的成分。這也無可厚非,他在林娘子—高衙內(nèi)事件全過程中的表現(xiàn),讓無數(shù)讀者感慨:林娘子怎么會嫁了這么個貨色!
至于具體情節(jié),眾所周知,無須贅述。
但是在人們的意識慣性中,這種懦弱怕事的人設(shè),往往和謹小慎微聯(lián)系在一起——對周遭環(huán)境高度敏感,樹葉掉了都怕砸了腦袋,步步小心、處處在意。
可是,在這位公認的懦弱怕事者身上,我們恰恰看不到這種謹慎的表現(xiàn)。相反,麻痹大意的事件倒是俯拾皆是。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矛盾存在呢?
我們仔細分析林沖的人格深處,就會看到他靈魂里有濃重的虛榮成分。而就是這種虛榮成分,引導(dǎo)著懦弱怕事的他,干出了一系列步步驚心的事情。
來看看:在“相國寺事件”和“陸謙家事件”兩次風(fēng)波之后,林沖儼然是一副“風(fēng)吹雞蛋殼,事過人安樂”的架勢,“每日和智深吃酒,把這件事不記心了”。
恰恰在老婆和高衙內(nèi)有了惡性交集后,一口寶刀順風(fēng)順水地出現(xiàn)在自己眼前。而他明明知道“高太尉府中有一口寶刀,胡亂不肯教人看。我?guī)追杩?,也不肯將出來”,結(jié)果非但沒有對這天上掉餡餅的事引起警覺,反而想著“今日我也買了這口好刀,慢慢和他比試”。
這個橋段看起來僅僅是麻痹大意造成的消極,但是往深里想,主要還是虛榮作祟引發(fā)的積極。
我們可以想象,林沖平日里應(yīng)當一貫以自己的武藝為豪,作為上司的高太尉或許也曾經(jīng)真真假假地贊揚過他幾句,于是林沖就有那么幾分把高太尉引為武術(shù)知己的自作多情了,否則憑他的身份地位,恐怕不會設(shè)想和太尉比刀。
也正因為這樣,林沖很重視自己“在東京工作”和“武術(shù)行家”這兩個人設(shè)——說到底也還是虛榮,所以人家對癥下藥,反反復(fù)復(fù)用“不遇識者,屈沉了我這口寶刀”“好口寶刀,可惜不遇識者”“偌大一個東京,沒一個識得軍器的”的話頭來引誘,于是林沖本來就不多的恥辱記憶及警覺也就煙消云散了。
當然林沖也問了一下“你這口刀那里得來”,等人家一說“小人祖上留下”“若說時,辱沒殺人”,林沖就“再也不問”了——問也沒人告訴他。
你不是想“慢慢和他比試”嗎?不用“慢慢”!困了有人送枕頭,這就來了。
及至聽兩個承局宣了“太尉鈞旨”,林沖只是詫異“又是甚么多口的報知了”,就欣欣然抱刀前往了。當然他也就沒仔細想想,憑他的身份地位,如果不是因為有個漂亮老婆,身處太尉高位的高俅,哪里會因為“你買一口好刀,就叫你將去比看”!
退一萬步說,就算要“比看”,也不至于這么事不過夜、急如星火吧,而且還“在府里專等”?——如果是別的事,城府甚深的高俅或許會過些日子再動手,看來這回實在是干兒子欲火中燒得太厲害,干爹也顧不得許多了。
林沖可沒想那么多,由于潛意識里覺得自己和太尉是“武術(shù)知己”,他根本想不起來太尉的另一個身份——對自己老婆垂涎三尺的那個人的干爹。
我們甚至很不厚道地腦補,對于這次太尉府“作客”,林沖可能有這樣一種向往的場景:比刀后,太尉為自己這個刀點贊,自己順水推舟獻刀給太尉(可不是曹操獻刀,這是真的),太尉大喜過望,把衙內(nèi)叫來一起歡宴,說不定還會有“明日上門給你嫂子賠罪,以后要和你林大哥多親多近”等語。
央視98版水滸傳,在這里加了一句詞,林沖最后一次出家門時,對林娘子說要“借此機會消除一下兩家的隔閡”。
這句加得好,端地是好!一下子就把林沖虛榮引導(dǎo)下的“很傻很天真”勾勒出來了。聽林沖這話頭,好像高俅不是位高權(quán)重的高太尉,而是他們街坊鄰居的高大爺,太尉府也不是“侯門深似?!钡牡亟?,而是他們胡同口的茶館酒肆一般!
可惜,人家不稀罕你獻刀(何況那口刀多半就是高俅的那口),人家要你“獻妻”!
也許有讀者認為這些都是腦補想象,但我們從正常思維考量,如果不是強烈的虛榮作祟,林沖是不會在險象環(huán)生的大環(huán)境下,那么容易就進了圈套——僅僅用麻痹大意很難解釋的。
在這種懵懵懂懂加莫名興奮的精神狀態(tài)下,也難怪他“到一個去處,一周遭都是綠欄桿”后,穩(wěn)穩(wěn)當當、規(guī)規(guī)矩矩地“拿著刀,立在檐前”足足過了“一盞茶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所處方位是在白虎節(jié)堂。(以上引文出自《水滸傳》第七回)
吃了冤枉官司,又被董超薛霸整得七葷八素,險些喪命以后,林沖的虛榮減少一些了嗎?沒有。
有一個小插曲,經(jīng)常在網(wǎng)上被大家討論:董超薛霸被魯智深收拾了一頓后,試著探問“不敢拜問師父在那個寺里住持”,結(jié)果魯智深當場揭穿“你兩個撮鳥問俺住處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灑家”。
魯智深沒想到,自己剛剛離開,恐怕背影還沒有完全消失的時候,林沖就大喇喇地做開了廣告:“這個直得甚么?相國寺一株柳樹,連根也拔將出來?!?/p>
魯智深就此暴露,無奈離開東京。
論者通常是責(zé)怪林沖缺乏保密意識,還有的懷疑林沖恩將仇報、故意出賣魯智深——當然后面這個顯然是腦洞大開了。
但是林沖這里的表現(xiàn)也不僅僅是個保密意識問題。麻痹大意的表象后面還是虛榮在作祟。
武術(shù)“練家子”要“揚名立萬”,通常得有一個標簽式的事件——如武松打虎之類的——來支撐。而沒有這種標簽的“武術(shù)行家”,通常就得在周邊找一個有標簽的來“撐場”,這個句式就是“干了什么的那個誰誰誰是我的什么什么”。
林沖這會子正在落魄,但是“在東京工作”和“武術(shù)行家”這兩個人設(shè)還是不能忘(盡管前一個已經(jīng)沒了),總要找機會亮一亮??墒撬m然武藝超群,但當時并沒什么可以拿出來支撐的標簽——既沒有“棒打洪教頭”也沒有“風(fēng)雪山神廟”,于是就需要找人“撐場”。
魯智深與他的關(guān)系,董超薛霸當然是看見了??墒莾H憑“大鬧野豬林”好像還不足以顯示魯智深卓越超群,因為這充其量是打了兩個青銅,還不夠王者風(fēng)范。
于是“倒拔垂楊柳”就成了這會子最好的招牌?!暗拱未箺盍哪莻€魯智深是我的過命朋友”,這樣林教頭的“撐場”就有了——至于提及相國寺的后果,不在他考慮之內(nèi)。
還有第三個場景,雖然并沒有因為“麻痹大意”給自己和別人造成麻煩,卻也證實了林沖的內(nèi)心虛榮——在他難得一見的高光時刻“棒打洪教頭”的前一場。
落魄上門的林沖,得到柴進的熱情款待,尤其是柴進“先把果盒酒來,隨即殺羊相待”,超出了“一盤肉,一盤餅,溫一壺酒;又一個盤子,托出一斗白米,米上放著十貫錢”的標配接待標準,頗讓林沖找回了些許“在東京工作”和“武術(shù)行家”這兩個人設(shè)帶來的儀式感和存在感。
加之前面酒保對柴進的推介——又是“村中有個大財主”,又是“江湖上都喚做小旋風(fēng)”,又是“大周柴世宗子孫”“太祖武德皇帝敕賜與他誓書鐵券在家中”——這樣家資巨富、黑白通吃的角色,與自己那兩個人設(shè)還是比較搭的。一定要吃住了!
有看官會說,林沖重視與柴進的交往,難道不是為了日后滄州牢城營里的一些事情考慮嗎?
我們認為,這個問題恐怕當時還真不在林沖的考慮范圍內(nèi)。不但當時不在考慮范圍,就是柴進給滄州府尹以及管營、差撥寫信以后,林沖也并沒有特別重視這個問題——他后來在差撥面前先掏錢、后拿信,就證明他并不認為差撥口中“直一錠金子”的柴進人情比那十五兩銀子更有威力。
因此,林沖重視的焦點,還是柴進的身份與自己的人設(shè)比較契合,這和前文與魯智深的關(guān)系異曲同工。
但因為如此重視這個與自己人設(shè)相契合的人物關(guān)系,林沖就加了不少小心。而這種小心在一瞬間又從柴進本人擴展到了與其相關(guān)聯(lián)的人身上。
當洪教頭出場時,那“歪戴著一頂頭巾,挺著脯子”“全不睬著,也不還禮”“不躬身答禮”“亦不相讓,便去上首便坐”的架勢,好像把林沖震得不輕,于是“急急躬身唱喏”“不敢抬頭”“看著洪教頭便拜”“起身讓洪教頭坐”這一系列動作就出來了。
其實有點社會經(jīng)驗的人都知道,洪教頭這種做派,是一種沒素質(zhì)、沒水平的表現(xiàn)。林沖不會看不出來的。
那么為什么還會對洪教頭這么低聲下氣呢?一來是“戴罪之身”,二來是落魄上門。但是根本原因是,林沖尋思道“莊客稱他做教師,必是大官人的師父”——此人雖然不怎么樣,但是屬于從柴進本人擴展而來的與其相關(guān)聯(lián)的人。對他的態(tài)度,可能影響到自己和與那兩個人設(shè)比較搭的那個人的關(guān)系。
于是就必須客氣甚至卑微了。
即使洪教頭出口不遜“何故厚禮管待配軍”“往往流配軍人都來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槍棒教師,來投莊上,誘些酒食錢米”,林沖也“并不做聲”。
待到洪教頭直言挑釁“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頭”,林沖還是“小人卻是不敢”的聲口——一切一切,都是怕“我一棒打翻了他,須不好看”,得罪了“柴大官人師父”,喪失了這個與自己人設(shè)相契合的人物關(guān)系,如何了得!
但是事情很快就峰回路轉(zhuǎn)了。
先是柴進言明“此位洪教頭也到此不多時”——原來這小子不是大官人師父,打了他既能“揚名立萬”還不會得罪大官人!?
接著柴進又加了一把柴火“這錠銀子,權(quán)為利物;若是贏的,便將此銀子去”——原來“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贏他”!打了他,不但不會得罪大官人,而且會讓大官人高興!?
那還客氣什么?洪教頭的悲劇就此上演。(以上引文出自《水滸傳》第九回)
林沖一生的坎坷,主要起因固然是外部環(huán)境。但是,其內(nèi)心中的虛榮,以及由此而來的在社會生活中的言行姿態(tài),在他的人生中所起到的負面作用,仍然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存在。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