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紅樓夢》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釵正冊雙首之一,跟著小編一起探尋。
大觀園試才題對額,賈政一行人出了稻香村后,一路行過芍藥圃、牡丹亭、芭蕉塢這些景色,雖說這幾處場景非常重要,都關聯(lián)著后面的情節(jié),但因為重復,也就省略了。都為了即將登場的下一處場景,也就是“蓼汀花溆”。
(第十七回)忽聞水聲潺湲,瀉出石洞,上則蘿薜倒垂,下則落花浮蕩。眾人都道:“好景,好景!”賈政道:“諸公題以何名?”寶玉道:“這越發(fā)過露了?!厝伺f舍’說避亂之意,如何使得?莫若‘蓼汀花溆’四字?!辟Z政聽了,更批胡說。于是要進港洞時,又想起有船無船。賈珍道:“采蓮船共四只,座船一只,如今尚未造成?!?/p>
賈政聽聞的水依舊是沁芳溪,由瀟湘館的沁芳泉流出沁芳閘,形成一片湖泊,旁邊分布著稻香村、秋爽齋、藕香榭和紫菱洲。
第四十回劉姥姥游覽大觀園,在秋爽齋吃了早飯,出來坐船,就是那四只采蓮船。賈寶玉抱怨“破荷葉惱人”,被林黛玉說:“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
“留得殘荷聽雨聲”,就是這一片蓮池,也是晴雯死后小丫頭指給賈寶玉看芙蓉,賈寶玉祭奠晴雯《芙蓉女兒誄》之所。
“留得殘荷聽雨聲”,是林黛玉借李商隱辭別舅舅家,獨自一人上路,孤獨寥落于雨夜思念兩個表兄弟的故事,表達她的結局因被迫遠嫁,前途未卜而思念表哥賈寶玉之情。
過了“蓮池”就是“蓼汀花溆”。四十回時已經(jīng)叫“花溆”,因為被賈元春給修改了。
(第十八回)且說賈妃看了四字,笑道:“‘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
賈元春不認可“蓼汀花溆”,與賈寶玉說“莫若蓼汀花溆四字”,形成觀點對峙。賈寶玉認為“蓼汀花溆”才可以形容此處風景。
“蓼汀”出自唐代羅業(yè)《雁》詩:
“暮天新雁起汀洲,紅蓼花開水國愁”。
“花溆”出自唐代崔國輔《采蓮》詩:
“玉溆花爭發(fā),金塘水亂流”。
“采蓮船”與《采蓮》詩相關,也與賈寶玉吐槽要拔去“殘荷”相關。
此處命名“蓼汀花溆”,在于旁邊紫菱洲有一片沙洲灘涂,可供遠途遷徙的大雁們休息。這本就觸動了“金玉良姻”一派的忌諱。
《紅樓夢》中“雁”與林黛玉的命運相關,她的丫頭叫“雪雁”。她一路離家的境遇也與大雁長途漂泊遷徙一樣。預示林黛玉一生漂泊不定,賈家不是她的終點。
第六十二回,林黛玉替賈寶玉作“折足雁”酒令影射寶黛二人最終離散,就與賈元春修改“蓼汀花溆”為“花溆”有關。
“蓼汀花溆”去掉“蓼汀”喻示賈家將沒有“雁”的立足之地,林黛玉終將離開賈家。賈元春修改“蓼汀花溆”,是作者有意指出她不支持寶黛姻緣的立場。
芙蓉花簽“莫怨東風當自嗟”,借王昭君出塞典故,隱喻林黛玉與賈探春一起遠嫁異國。
林黛玉是雁,芙蓉為蓮,去掉“蓼汀”只留“花溆”,是指賈家將要“采蓮”。還記得林黛玉初來榮國府時,說她“正在吃人生養(yǎng)榮丸”么?賈家“采蓮”,就是犧牲林黛玉為了“養(yǎng)”榮國府。
賈元春說“‘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去掉“雁”的棲息地,不讓雁停留,只留下“蓮”以供采摘。
賈雨村有[玉在櫝中求善價,釵于奩內(nèi)待時飛]對聯(lián),由“葫蘆僧判斷葫蘆案”的香菱故事,也可以推測林黛玉被賈雨村出賣,和賈元春內(nèi)外策應,被迫遠嫁。
芙蓉花簽,瀟湘妃子,《題帕三絕》《五美吟》《桃花行》《柳絮詞》都暗示了林黛玉的遠嫁結局。
修改了“蓼汀花溆”還不算,賈元春再次修改“紅香綠玉”為“怡紅快綠”。香玉、綠玉都指黛玉,雙雙被賈元春去掉,代表她反對寶黛姻緣的立場。賈元春代表的皇權也是“玉帶”象征。
林黛玉判詞“四株枯木,木上一圍玉帶”,除了名字諧音,還代表她被強權包圍,身不由己。
賈寶玉得到的鹡鸰香念珠,先后經(jīng)過皇帝和北靜王之手。這二人是賈家抄家和林黛玉悲劇結局的罪魁禍首。她將鹡鸰香念珠擲而不取,就是與“權力之爭”劃清界限,不想終究逃不脫。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