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如釋重負
【拼音】: rú shì zhòng fù
【解釋】: 釋:放下;重負:重擔子。象放下重擔那樣輕松。形容緊張心情過去以后的的輕松愉快。
【成語故事】:
“如釋重負”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人在解除某種負擔后輕松愉快。
這個成語來源于《轂梁傳.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釋重負。
公元542年,魯襄公病死,公子稠繼位,史稱魯昭公。當時,魯國的實際權力,掌握在季孫宿、叔孫豹和孟孫三個卿手里,其中以季孫宿的權力最大,昭公不過是個傀儡。昭公這個國君也不爭氣,只知游樂,不理國政。生母去世后,他在喪葬期間面無愁容,談笑自若,還外出打獵取樂。這樣,就使他更在國內失去民心。
大夫子家羈見昭公越來越不像樣,非常擔心,幾次當面向昭公進諫,希望他鞏固王室。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