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死誰手的成語出處】
《晉書·石勒載記》:“朕若逢高皇(劉邦);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脫遇光武(劉秀);當并驅于中原;未知鹿死誰手?!?/p>
釋義:
意思是說不知政權落在誰的手里。后也用來指不知誰能獲勝,多用于指比賽的勝負。
【鹿死誰手的下一句】
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鹿死誰手,花落誰家
鹿死誰手,死于嘴下
【鹿死誰手的歷史故事】
東晉時期,我國北方出現(xiàn)了五個強盛的少數(shù)民族,先后建立了十六個國家,這種情況在歷史上被稱為“五胡十六國”。十六國的國主各有一番經(jīng)歷,都不是輕輕松松就開創(chuàng)了基業(yè)。其中經(jīng)歷最為奇特的,當數(shù)后趙國主石勒。
石勒字世龍,上黨武鄉(xiāng)(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他身體強壯,膽子很大,從小就對騎馬射箭感興趣。他屬于少數(shù)民族,在二十多歲時就被晉朝官吏掠賣到山東當了奴隸。后來,他與汲桑等人起來造反,聚集了一伙人。汲桑死后,石勒帶領手下人投奔了匈奴人劉淵。劉淵認為石勒才能出眾,就封他為將軍。
石勒重用漢族官僚張賓,請他為自己出謀劃策,結果終于形成割據(jù)一方的力量。公元319年,他自立為趙王,他所掌握的政權被后人稱為后趙。公元329年,他消滅前趙,占領了中國北方的大部分地區(qū)。石勒建都襄國(今河北邢臺),與東晉、成漢三足鼎立,互爭天下。
一天,外國使臣來到后趙朝賀,石勒設宴歡迎。在宴會上,石勒想到自己創(chuàng)下這么大的基業(yè),連外國也承認,非常高興,于是乘著酒興向大臣徐光問道:“我的功勞與歷史上哪個君王能夠相提并論?”徐光是臣子,就趁機恭維他,說道:“陛下又有智又有勇,君王中的漢高祖、人臣中的曹操都比不上您。自古以來的帝王,哪個能和您相提并論呢!”
石勒明知這是夸大之詞,就笑笑說道:“你的話太夸張了。一個人要緊的是有自知之明。我如果遇到漢高祖劉邦,一定不會和他作對,而是心甘情愿地做他的部下,為他效力,和韓信、彭越一樣建立功勛。我如果遇到漢光武帝劉秀,則會與他爭個高低,看看誰的本事強,可就不知道鹿死誰手,天下被哪個得到了?!?/p>
后趙的臣子聽到石勒的這番話,非常高興,覺得自己的君主既不自傲,又有遠大的志向。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