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是中國古代文言紀實小說的第一部總集,全書500卷,目錄10卷,取材于漢代至宋初的紀實故事為主的雜著,屬于類書。作者是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等14人,因成書于宋太平興國年間,和《太平御覽》同時編纂,所以叫做《太平廣記》。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guī)硐嚓P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太平廣記·卷一百零二·報應·蕭瑀
【原文】
蕭瑀,梁武帝玄孫,梁王巋之子。梁滅入隋,仕至中書令,封宋國公。女煬帝皇后,篤信佛法,常持金剛經。議伐高麗,不合旨,上大怒。與賀若弼、高潁同禁,欲置于法?,r就其所,八日念金剛經七百遍,明日,桎梏忽自脫。守者失色,復為著。至殿前,獨宥瑀,二人即重罰。因著《般若經靈驗一十八條》,乃造寶塔貯經,檀香為之,高三尺。感一鍮石像,忽在庭中,奉安塔中,獲舍利百粒。貞觀十一年,見普賢菩薩,冉冉向西而去。(出《報應記》)
【譯文】
蕭瑀,是梁武帝的重孫子,梁王巋的兒子。梁滅亡后歸順隋朝,官到中書令,封為宋國公。他的女兒是隋煬帝的皇后,他誠篤信奉佛法,常常念誦金剛經。因商議討伐高麗,不附合皇帝的旨意,皇上大怒,和賀若弼、高潁一起被囚禁,想要置之于法。蕭瑀在監(jiān)牢中。八天念金剛經七百遍。第二天,枷鎖忽然自己脫落,看守的人大驚失色,又給他帶上,等到了金殿上,唯獨寬恕了蕭瑀,那兩個人就受了重罰。于是蕭瑀寫了《般若經靈驗一十八條》,還建寶塔貯藏經書。塔用檀香木造成,高三尺。感召來一黃銅佛像,落在院子里,把這佛像也安放在塔中,獲得佛骨一百粒。唐太宗貞觀十一年,看見了普賢菩薩,從塔中出來慢慢地向西而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