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賈惜春一介弱質(zhì)女流,是怎么做到常伴青燈古佛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guān)心的問題,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妙玉的世界是不涉及男女。她是方外之人,被稱“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就是無性之人。
續(xù)書為了寫她“無瑕美玉遭泥陷”,竟然安排強盜將其劫掠而去,是十足的誤讀,且有點齷齪。
妙玉的世界觀里,代表富貴權(quán)力的“檻”就是潔與臟的分水嶺。
檻外是“潔”,檻內(nèi)是“臟”。
妙玉的結(jié)局,“可憐金玉質(zhì),終陷淖泥中”的正確解釋,是賈家抄家后,妙玉失去庇護,不能繼續(xù)在大觀園修行,不得以重入“檻內(nèi)”,去面對塵世的紛紛擾擾。
小編推測,妙玉最終回到故鄉(xiāng)的玄墓蟠香寺,并在瓜州渡口與賈寶玉還有一見。她的結(jié)局應(yīng)該也是圓滿后坐化而去。不多贅述了。
原本妙玉后面,輪到了賈迎春。但《趣侃紅樓》第558回已經(jīng)講完迎春故事,本文將跳過迎春,講一下惜春。這個賈府第四代嫡長房的大小姐,她的人生結(jié)局又有什么要講的?
賈惜春是寧國府賈敬的嫡女,賈珍的胞妹。從冷子興到興兒,對惜春都是如此論述。
惜春雖然與哥哥賈珍年齡相差二十多歲,卻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妹無疑。
以古人十五歲左右成親的年齡來看,賈敬和妻子中年生女時不過四十多歲,年齡并不算大。
惜春的身世清楚明白,卻頗為可憐。
她出生時母親去世,推測是因大齡生產(chǎn)導致。賈敬喪妻難以接受,不但對襁褓中的女兒不管,更是撇家舍業(yè)去了道觀,一心追求長生而去。
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時提到賈敬出家,用了“如今”,按照時間線來看,也正是惜春出生之后的事。
題外話:賈敬是《紅樓夢》里唯一沒有提到有姬妾的賈家男主人。
從賈敬與明朝嘉靖皇帝的名字和經(jīng)歷“類似”來看,賈珍與正德皇帝也類似。推測曹雪芹筆下的賈敬與妻子,也借鑒了嘉靖皇帝的伯父,正德皇帝的父親,那個歷史上唯一一夫一妻的弘治皇帝的故事。
弘治皇帝獨寵張皇后,導致只生了一個兒子,卻又養(yǎng)不教,也正是“箕裘頹墮”的原型。
弘治的少生,不教,導致了大明落入小宗嘉靖、萬歷一脈,直到滅亡。
閑言少敘,賈惜春“害死了”母親,被父親拋棄,沒了“父母”。賈母又一次扛起撫養(yǎng)責任,像之前史湘云那樣保養(yǎng)了過來。
惜春被抱來榮國府,交給王夫人撫養(yǎng),算是榮國府的養(yǎng)女。
至此除了名分上還是寧國府的大小姐,其他都與寧國府無關(guān)。
惜春有家難回。雖說賈母待她如親孫女??僧吘古c那些有親爹熱娘照顧長大的孩子不同。
這導致她從小對親情淡泊,與任何人都保持距離,并不親熱。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極為重要。從林黛玉、香菱、晴雯、秦可卿、賈迎春、賈惜春以及史湘云、妙玉來看,她們這些缺少父母關(guān)愛的人,性格都有一些問題。
看似史湘云最是無礙,其實她選擇“從不將兒女之情略縈心上”,何嘗不是一種逃避?
看湘云嘻嘻哈哈背后,是對感情的極度敏感,何嘗不也是長歌當哭得可憐。只是她選擇的表達截然相反罷了。
林黛玉敏感、迎春木訥,惜春則孤介,她們?nèi)耸亲杂资р锏暮⒆幼畛R姷娜N成長結(jié)果。
尤其惜春,明明有至親卻被拋棄,導致她長大后也等同地拋棄了親情。
抄檢大觀園后,惜春最先放棄了丫頭入畫,隨后又與寧國府劃清界限。
看似是冷面冷心無情無義。但若從惜春的成長環(huán)境去理解她,就會發(fā)現(xiàn)更可憐的還是惜春。
惜春甚至不像迎春、黛玉和湘云,她與賈母沒有血緣關(guān)系。雖然同在賈家,卻也寄人籬下。奴才們同樣會有一些閑言閑語,甚至傾軋給到她。
賈寶玉生日時,彩兒娘被攆走,以及寧國府的閑言碎語傳到她的耳朵里,都可見一二。
親情的背離,外部環(huán)境的糟糕,都導致了惜春性格的變化。
而不變的是源自血緣的遺傳基因。
惜春與父親賈敬一樣對“親情”缺失不說,更同樣的對“出世”感興趣。
有觀點認為惜春是她母親“養(yǎng)小叔子”生的,說她是賈赦的女兒。
別說賈家的婦就沒有這種寡廉鮮恥之人,就說惜春母親和賈赦當時都四十多歲了,怎么可能“互相吸引”?
賈赦身邊那么多鶯鶯燕燕的年輕姑娘,他是有病才惦記老嫂子?
從惜春的性格中與賈敬的相似來看,她的身世絕無問題。
所以,才幾歲的惜春一早就立下了要出家的志向。當周瑞家的送宮花給她時,還直言剃了頭發(fā)后可怎么戴花。
當時都以為是她說笑,殊不知日后一語成讖。
(第五回)后面便是一所古廟,里面有一美人在內(nèi)看經(jīng)獨坐。其判云:
堪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
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惜春的判詞非常明白地交代了她出家的事實。
不過要注意一點,惜春的判詞圖畫是“一個美人”,而非一個尼姑,就表明她始終是帶發(fā)修行,并沒有剃度。與妙玉的情況相同。
惜春從小就看破了賈家的富貴如繁華一夢,選擇“出事”修行是她的夙愿。
推測惜春隨妙玉而去的概率很大。畢竟以惜春的社交圈,也無法真正靠自己出家。
妙玉就在身側(cè),也不需要舍近求遠。
惜春雖說與智能兒是“閨蜜”,但從秦鐘死后,智能兒也消失了。再來的智通,與惜春并無交集。她拐了芳官去后,惜春肯定不可能再隨她去。
饅頭庵那種藏污納垢的地方,也不會讓惜春好好地修行,更談不上什么“獨臥青燈古佛旁”了。
從惜春的判詞來看,她的余生尚且安寧泰然,出家對她也是求仁得仁,算不得不好。
(第五回)[虛花悟]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情淡天和。說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頭來,誰把秋捱過?則看那,白楊村里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更兼著,連天衰草遮墳?zāi)?。這的是,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guān)死劫誰能躲?聞?wù)f道,西方寶樹喚婆娑,上結(jié)著長生果。
[虛花悟]這首曲子,點在了一個“悟”字上,本意與《好了歌》一樣,都說明“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不過,[虛花悟]解決了一個問題。之前在解讀薛寶琴的十首懷古詩時,第十首《梅花觀懷古》中有一句“不在梅邊在柳邊”,經(jīng)常被解讀為薛寶琴最后嫁給了柳湘蓮是完全錯的。
那首懷古詩的謎底是“紈扇”,影射的就是惜春“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又如何”的出家結(jié)局。
梅花和杏花都被譽為桃花的凡間種,“不在梅邊在柳邊”就是指惜春放棄紅塵而出家的事實。
[虛花悟]解釋了惜春放棄賈家,看破紅塵而出家,與判詞互相映照。
以方外人來看,無論是桃紅柳綠和世間的繁華,終究熬不過秋霜過后的冬寂。符合紅樓女兒春盡人散的結(jié)果。
關(guān)于惜春出家的時間,推測是在賈探春和林黛玉出嫁去后。惜春用她的方式,拒絕了姻緣,也算躲過了賈家的抄家。
要知道賈家抄家源于賈珍父子卷入了北靜王對皇帝的謀逆。
榮國府受了連累被抄了家。寧國府則肯定要灰飛煙滅。一家人被團滅了。
如果惜春當時沒出家,肯定難逃一劫。比賈寶玉他們更嚴重。
惜春能夠青燈古佛相伴一生,終究是在之前就已經(jīng)出家修行了才對。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