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釵,是《紅樓夢》中的女主角之一,與林黛玉并列為金陵十二釵之首,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稹?/p>
薛寶釵在賈府的人緣極好,這一點,賈母給出過很高的評價,她當著薛姨媽的面說,自家的四個女孩,全不如寶丫頭。
這四個不如寶釵的女孩里,迎探惜三春是一定包含在內的,另一個自然是黛玉,因為賈母早已將黛玉看作自家人,它不可能是元春,因為元春是貴妃。
賈母是賈府的老祖宗,她完全沒有奉承薛姨媽的必要,她這么說,固然有親戚間的客套成分,但寶釵也確實做得色色周到,這才贏得了賈母贊譽。
不只是賈母,就是賈府的那些小丫頭,也都喜歡跟寶釵玩,因為她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像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
可即便寶釵人緣這么好,依然有人不喜歡她,比如寶玉就一直不大喜歡寶釵,而不少喜歡紅樓夢的讀者,對寶釵也不大喜愛,這是為什么呢?
首先,寶釵骨子里的冷,令人倒吸一口涼氣。
寶釵是個外熱內冷之人,看上去她對誰都很熱情,卻又很難跟人交心。尤其遇到事情時,她出奇的冷。
這種冷,對寶釵來說,是沉穩(wěn),是理智,是喜怒不形于色,這其實是她骨子里商人屬性的集中體現(xiàn),但對讀者而言,這種冷更多表現(xiàn)為冷漠無情,毫不關心,顯得更加功利。
金釧兒死亡后,她為了安慰姨媽王夫人,說金釧兒也許是失腳掉下去的,說她是個糊涂人,說她死了也不可惜。
這話從王夫人的立場來理解,當然沒問題,甚至還會覺得外甥女貼心,不就是死了一個丫鬟嗎?有什么大不了的,多給她家里一些銀子不就解決了嗎?
可如果我們是金釧兒的朋友、家人,聽到一個大家小姐如此評價一個因被錯怪羞憤而死的女孩,又當作何感想呢?寶釵的冷,在于對生命的漠視。
她那么說,固然是為了解勸王夫人,寬她的心,這體現(xiàn)了她的懂事,可勸人的方式有許多種,寶釵偏偏選了最不近人情最令人寒心的那一種。
柳湘蓮失蹤一回,寶釵再次將骨子里的冷發(fā)揮到了極致,就連一向性情奢侈言語傲慢的呆霸王薛蟠,都為柳湘蓮的出家哭了一場,寶釵竟然完全不在意,還勸自己母兄趕緊商議著請客吃飯。
有人說,寶釵是山中高士,也許她早就看透了生死,所以才能如此淡定,但對很多人來說,寶釵這么精于人情世故,哪里是像看透生死之人,她也未免顯得太過冷漠無情了。
寶釵的冷,很多時候令人倒吸一口涼氣,她好像永遠都不會有情緒,更不會因為他人的不幸而哀傷難過,她似乎不像是生活在塵世中的人。
其次,是與年齡不符的成熟,令人覺得寶釵過于無趣和乏味。
在大觀園里,除了李紈,就數(shù)寶釵年齡大些,她是眾人眼中的寶姐姐,知書達理,博學多識,似乎就沒有她不知道的,更沒有她不懂的。
寶釵有著與年齡不符的成熟,這在大人看來,固然是好事,可在同齡人看來,未免就有些乏味,有些無趣。
就拿寶玉來說,寶釵一次次勸他讀書,寶玉心里實在厭惡的不行,可寶釵不管這些,該勸時還是要說,這哪里是個聰明靈秀的姑娘,這分明是封建衛(wèi)道士,是女夫子。
自己過個生日,賈母要她點戲,擱一般的女孩子,估計就點自己喜歡聽的了,可寶釵不這樣,她為了哄賈母開心,便點了賈母喜歡的熱鬧戲文。
這固然是其懂事知禮的體現(xiàn),很容易就獲得長輩們的喜愛,可我們也知道,越是長輩喜歡的孩子,在同齡人中往往越不受歡迎,因為他太成熟了,跟同齡人之間已經(jīng)有了距離感。
寶釵與其年齡不符的成熟,還體現(xiàn)在她太束縛自己了,比如香菱要學詩,她就覺得這不是女子正道,不愿教。黛玉宴席上說錯了話,她背后就訓起黛玉來,說詩詞文章終不是本職,還該做些女紅針黹才是正經(jīng)。
寶釵的成熟,令長輩夸贊不絕,就好像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可對更多的孩子來說,別人家的孩子越是優(yōu)秀,越是可惡可恨,因為他們比不上,當然,心里可能也瞧不上。
最后,是過于完美的不真實,讓人覺得寶釵有點假。
就像賈母說的,自家的四個女孩,都不如寶丫頭,曹公筆下的寶釵,簡直就是完美的化身,我們很難從她身上挑出什么毛病。
品格端方,容貌豐美,藏愚守拙,行為豁達,隨分從時,博學多識,知禮守分,喜怒不形于色,有管家之才,完美的簡直令人不敢相信世間真有這樣的人。
可恰恰因為寶釵太過于完美了,讓人覺得不真實,讓人覺得有點假,你看黛玉,雖然品貌俱佳,風華絕代,可她也小性兒愛刻薄人。你看探春,雖然有才干有志氣,可她對生母卻很嫌棄……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只要不是神仙,是人都很難完美??晌覀儚膶氣O的身上,竟完全挑不出毛病,完美的簡直有點可怕。
一個人既有明顯的優(yōu)點,又有無法遮掩的缺點,才有血有肉,才讓人覺得真實。大約是因為皇商家庭出身,寶釵不僅過早的成熟,在為人處事上更是做到了滴水不漏,想想有點恐怖,讓人難以接近。
王熙鳳說她“不干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這兩句話基本可以說是寶釵一生為人處世的準則。這兩句話既是她為人處世的智慧,也是明哲保身的利器。
可寶釵骨子里的冷和早熟,言行上的圓融和處世上的過于完美,這些看上去的優(yōu)點,固然容易讓她獲得世俗的認可和贊譽,卻也很難交到知心的朋友,更會被那并不完美的俗世所不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