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初編于明代天啟六年(1626年),全書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歷代智囊故事1200余則,是一部中國人民智慧的創(chuàng)造史和實踐史。書中所表現(xiàn)的人物,都在運用智慧和謀略創(chuàng)造歷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也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部篇幅龐大的智謀錦囊。那么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黻P(guān)于兵智部·李存進 樊若水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晉副總管李存進造浮梁于德勝。舊制浮梁須竹笮、鐵牛、石囷。存進以葦笮維巨艦,系于土山巨木,逾月而成。浮梁之簡便,自存進始。
唐池州人樊若水,舉進士不第,因謀歸宋。乃漁釣于采石江上,乘小舟,載系繩維南岸,疾棹抵北岸,以度江之廣狹。因詣闕上書,請造浮梁以濟。議者謂江闊水深,古未有浮梁而濟者,帝不聽,擢若水右贊善大夫,遣石全振往荊湖,造黃黑龍船數(shù)千艘。又以大艦載巨竹絙,自荊渚而下,先試于石碑口。移置采石,三日而成,不差寸尺。
兵智部·李存進 樊若水 翻譯
譯文
后梁時期,晉國的副總管李存進,在德勝建造了一座浮橋。原先建造浮橋的方法是用竹索、鐵牛(沉在水中綁竹索用)、石囷(放在岸上固定竹索)。李存進卻讓人用葦索綁在巨船上,然后固定在土山的大樹上面,一個多月就把浮橋造好了。這種簡便的浮橋的造法就是由李存進開始的。
南唐池州人樊若水參加進士考試落榜之后,想投降宋朝,他先假裝在采石一帶的江面上釣魚,劃著小船,先把繩索系到南岸,然后急調(diào)船頭劃向北岸,往返著測量江面的寬窄。接著再上書宋太祖請求建造浮橋。有人批評他說,江面這么廣闊,江水又深不可測,自古以來從來沒有人請求建浮橋渡江的,太祖卻沒有聽這些意見,而是擢升樊若水為右贊善大夫,派石全振前往荊湖,監(jiān)督建造黃黑龍船數(shù)千艘。又用巨大的船艦裝載巨竹,從荊湖順流而下,先在石碑口嘗試著搭建浮橋。再在采石搭建浮橋,三天之內(nèi)全部建造完成了,寬窄竟然一尺一寸也不差。
注釋
①李存進:唐末晉王李克用之養(yǎng)子。后唐莊宗時官招討使,戰(zhàn)死于陣。
②浮梁:浮橋。
③采石江上:采石磯一帶的長江。采石,在今安徽當涂北,歷代為兵家要地。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