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是《紅樓夢》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釵正冊雙首之一,下面由小編給大家?guī)磉@篇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接著往下看
寶黛愛情,林黛玉要比賈寶玉更堅定。二人同看禁書,賈寶玉的表現(xiàn)不如林黛玉,他被林黛玉嘲諷“銀樣鑞槍頭”背后,是林黛玉對賈寶玉因寶黛愛情首鼠兩端的難作為的提前宣泄。
最終,賈寶玉的局限令他徹底失去林黛玉,自感“寶黛姻緣”無望的林黛玉毅然遠嫁異國,追求“愿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的短暫自由。
林黛玉十七歲的短暫一生,伴隨著無父無母寄人籬下的窘境,林黛玉認為她的生活環(huán)境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其實,賈家對林黛玉的待遇并不差,奈何賈家奴大欺主,賈探春都被奴才欺負,何況她一個表小姐。所以,對林黛玉來說,她與賈寶玉的感情是她唯一的慰藉。
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閑拋卻為誰?尺幅鮫鮹勞解贈,叫人焉得不傷悲!
《題帕三絕》第一首,林黛玉就開門見山地表達出與賈寶玉的真實情感。她這么說,也是這么做。二人日常相處的親密情形也并不背人。盡管有金玉良姻插足,林黛玉卻敢于大膽地表露心意,從不躲躲閃閃,這是她的性格,也為她帶來麻煩。
比方第54回元宵節(jié),她將自己的酒當眾喂給賈寶玉。雖說這個行為于禮法不合,到底代表林黛玉的真情實感?!罢妗弊?,從來都是林黛玉追求的人生真諦。盡管有時候會碰得頭破血流。
她自知寶黛愛情難度極大,但也無限憧憬。她在第32回聽到賈寶玉在史湘云和襲人面前公然維護她時,用了“可喜,可悲,可驚,可嘆”來形容自己無父母做主的窘迫,卻從沒認為自己的情感與當時禮法不合。
這種認知在當時是極為大膽的,也被認為超出了教養(yǎng)的范疇。屬于“五不娶”的第一位的“喪婦長女不娶”。也就是母親去世,失去母親教養(yǎng)的長女不能娶。因為沒有母親耳提面命傳授女兒之道。
(第45回林黛玉對薛寶釵說)細細算來,我母親去世得早,又無姊妹兄弟,我長了今年十五歲,【庚辰雙行夾批:黛玉才十五歲,記清?!烤箾]一個人像你前日的話教導我。
事實上,林黛玉敢于勇敢追求愛情,天性不受束縛,正是源于母親賈敏去世,沒人教授她這些禮法規(guī)矩,世俗約束有關。而且林黛玉對愛情和自由的追求極其大膽,某些方面,《神雕俠侶》中的小龍女與她類似。《五美吟·紅拂》體現(xiàn)得最清楚。
長揖雄談態(tài)自殊,美人巨眼識窮途。尸居余氣楊公幕,豈得羈縻女丈夫。
林黛玉這首《紅拂》太豪放了。她自謂紅拂女,慧眼如炬,識得賈寶玉這個知己,甚至不管世俗禮教的約束,歌頌紅拂夜奔的美好,借以表達自己的決心。這在當時的禮教約束下,是極其大膽以及驚世駭俗的思想。不但薛寶釵不敢,賈寶玉小心翼翼也沒有她如此魄力。所以,林黛玉終究還是自己一人獨行,賈寶玉跟不上她的腳步。
寶黛愛情沒有結果,林黛玉的人生也就失去了意義。第18回脂硯齋批語提到【牡丹亭伏林黛玉之死】,證明黛玉死于情傷。失去了賈寶玉的感情,得到了沖出賈家藩籬的束縛,獲得短暫的自由,她于愿已足。
林黛玉的結局后文會有專門論述。基本會按照芙蓉花簽“莫怨東風當自嗟”一般暗示她像王昭君一般遠嫁異鄉(xiāng),大體是不錯的。何況《桃花行》詩,《題帕三絕》與《葬花吟》都影射了這點。最后,用《柳絮詞》結尾,其中離別之意更濃,看看每個人能從中品味出林黛玉何種人生。
《唐多令》: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 一團團逐對成毬。漂泊亦如人命薄, 空繾綣,說風流。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舍誰收? 嫁與東風春不管, 憑爾去,忍淹留。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