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楚平王聽信讒言,將太子建的老師伍奢及其長子伍尚殺死,又派人去抓逃亡的伍奢次子——伍子胥,并在各關口懸掛伍子胥的畫像,以便將其捉拿歸案。
伍子胥跑來跑去,也不知爬了多少山,涉了多少水,受了多少饑,最后跑到了楚國邊境昭關,見楚軍把守嚴密,自己無法過關,一夜間急白了頭發(fā)、胡須和眉毛。
伍子胥遇到了一個名叫東皋公的老人。他很同情伍子胥的不幸遭遇,便讓他在家中住下,幫他想辦法混出昭關。后來,東皋公找到一個容貌與伍子胥長得很像的人,給他穿上伍子胥的衣服,讓他先過關,結果假的伍子胥被守關將士抓住。關口士兵以為伍子胥已經(jīng)抓住,放松了警惕。
伍子胥就趁這個時候溜了出去。他一路向東走,好不容易走到了吳國,但是身上的錢財已經(jīng)用盡。伍子胥只好打扮成一個叫花子的模樣,在大街上吹簫,乞討度日。后來伍子胥被吳王重用,他花了幾年的時間使吳國興旺,后來成為吳王闔閭的相國。
◎成語釋義
指人才被埋沒。
◎故事出處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晝伏……鼓腹吹箎,乞食于吳市,卒興吳國,闔閭為伯。”
◎出處譯文
伍子胥帶著行李逃出昭關,白天躲起來晚上行路……在大街上鼓起肚子吹簫,乞討度日。后來伍子胥被吳王重用,他花了幾年的時間使吳國興旺,并幫助吳王闔閭成為霸主。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