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梁赤所撰的《春秋谷梁傳》僖公二十二年里記載了什么?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須句。夏,宋公、衛(wèi)侯、許男、滕子伐鄭。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戰(zhàn)于升陘。內諱敗,舉其可道者也。不言其人,以吾敗也。不言及之者,為內諱也。
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zhàn)于泓。宋師敗績。日事遇朔曰朔?!洞呵铩啡兴膽?zhàn),未有以尊敗乎卑,以師敗乎人者也。以尊敗乎卑,以師敗乎人,則驕其敵。襄公以師敗乎人,而不驕其敵何也?責之也。泓之戰(zhàn),以為復雩之恥也。雩之恥,宋襄公有以自取之。伐齊之喪,執(zhí)滕子,圍曹,為雩之會,不顧其力之不足而致楚成王,成王怒而執(zhí)之。故曰,禮人而不答,則反其敬;愛人而不親,則反其仁;治人而不治,則反其知。過而不改,又之,是謂之過。襄公之謂也。古者被甲嬰胄,非以興國也,則以征無道也,豈曰以報其恥哉?宋公與楚人戰(zhàn)于泓水之上。司馬子反曰:「楚眾我少,鼓險而擊之,勝無幸焉?!瓜骞唬骸妇硬煌迫宋?,不攻人厄。須其出?!辜瘸?,旌亂于上,陳亂于下。子反曰:「楚眾我少,擊之,勝無幸焉。」襄公曰:「不鼓不成列。」須其成列而后擊之,則眾敗而身傷焉,七月而死。倍則攻,敵則戰(zhàn),少則守。人之所以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為人?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信之所以為信者,道也。信而不道,何以為道?道之貴者時,其行勢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