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zhàn)奇略》(原名《百戰(zhàn)奇法》)作為一部以論述作戰(zhàn)原則和作戰(zhàn)方法為主旨的古代軍事理論專著而問世,這無論是在宋以前或是宋以后,都是不多見的。因此,從其產生以來,就為兵家所重視和推崇,給予很高評價,并一再刊行,廣為流傳。那么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黻P于第五卷·正戰(zhàn)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凡與敵戰(zhàn),若道路不能通,糧餉不能進,推計不能誘,利害不能惑,須用正兵。正兵者,揀士卒,利器械,明賞罰,信號令。且戰(zhàn)且前,則勝矣。法曰:「非正兵,安能致遠?」
宋檀道濟為高祖北伐前鋒,至洛陽,凡拔城破壘,俘四千余人。議者謂應戮以為京觀。道濟曰:「伐罪吊民,正在今日。王師以正為律,何必殺人!」皆釋而遣之。于是戎夷感悅,相率歸之者眾。
第五卷·正戰(zhàn) 翻譯
大凡對敵作戰(zhàn),如果前進道路不能暢通無阻,糧餉供應不能運進保障,所施計謀不能誘敵就范,所設利害不能迷惑敵人,在這種情況下作戰(zhàn),就必須采用正兵作戰(zhàn)。所謂“正兵”、是指使用經過選拔而訓練有素、武器精良、賞罰嚴明、號令統(tǒng)一的正規(guī)大部隊,采取邊打邊進、步步為營的正面進攻戰(zhàn)法,這樣作戰(zhàn)就能取得勝利。誠如兵法所說:“不使用大部隊實施正面進攻戰(zhàn)法,怎么能夠進行遠程作戰(zhàn)呢!”東晉將領檀道濟隨同中外大都督劉裕北伐后秦而擔任晉軍前鋒指揮官,他率軍正面進攻洛陽,采取(分進合擊,步步推進的)正規(guī)戰(zhàn)法,迅速攻城破壘,俘獲敵人四千余人。這時,有人建議將俘虜殺掉集中一起封土作高冢以炫耀晉軍之武功。但檀道濟卻反對說:“討伐罪惡,安撫人民,恰是今日應作之事。帝王的軍隊是以申張正義為法度,為什么一定要殺人?”隨后將俘虜全部釋放遣送回家。于是,后秦民眾為之感化而欣悅,相繼前來歸附的人很多。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