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口若懸河的成語故事出自于由于晉朝時期,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講話像瀑布傾瀉,滔滔不絕。形容能說會辯,口才很好,口齒伶俐。
司馬炎篡位之后滅蜀吞吳,一統(tǒng)天下,在洛陽定都建立晉朝,史稱西晉。西晉初年,當時的文壇上活躍著許多有作為的作家和學者,其中被稱為“竹林七賢”之一的向秀就生活在這個時代。向秀在思想上推崇老莊,行為也極其相似。他不追求名利,不受當世禮節(jié)的約束,十分崇尚自然。
平時他總與思想情趣一致的好友飲酒作詩,游山玩水,而很少與高官顯貴來往。到西晉時期,為《莊子》一書作注的人很多,據(jù)說已不少于十幾家。但向秀讀了這些著作以后,都不大滿意,認為這些都遠遠沒有闡發(fā)出莊子思想的精髓。向秀覺得,這些著作只是在語言、章句上作了一些皮毛論述。于是向秀有心從思想、韻味上弘揚莊子的學說。
一次,向秀將自己的這一想法向當時的另一位大學者稽康說了,征求稽康對他這一想法的意見,稽康明確地表示,他并不同意向秀的做法,他對向秀說:“這部書不需要注解,你的做法會影響讀者領略書中的奧妙?!毕蛐銢]有采納稽康的意見,依然埋頭注釋《莊子》。向秀的注釋將莊子的思想表述得非常出色,他將以往人們沒有發(fā)現(xiàn)的妙思奇趣發(fā)揮得淋漓酣暢。以致在當時引起一股閱讀《莊子》的熱潮??上У氖?,向秀的這項工作還沒有來得及完成,便不幸逝世了。向秀病歿之后,他的兒子尚幼,不能繼承父志,向秀的成果便被郭象竊取了。
郭象年輕時很好學,他也聰明,所以早早就因?qū)W問好而小有名氣。他最讓人看不起的是他的人品。郭象發(fā)現(xiàn)向秀對《莊子》一書的注釋,還有“秋水”和“至樂”兩篇沒有完成,而“馬蹄”一篇沒有寫好。于是,郭象將全部書稿拿來,重新整理了一遍,又以自己的名義抄出,這使郭象的聲名越發(fā)響亮。
靠這種手段,郭象名氣更響,下一步就應去爭取一個合適的官職了。當時還不曾實行科舉制度,誰要想做官,除非有高貴的出身,再有就是貴親舉薦。這兩條路不走好,這一輩子就做官無望了。郭象有了名氣,便有州縣官員來征郭象做官。郭象一看,征他做官的都只是些州縣一級的官員,便嫌職務低,不肯應征,并作出清高的姿態(tài),每天只是讀讀書,評論以往碑文的得失。
這種做法還真有作用,迷惑了不少人,甚至連太尉王衍那樣的大官也被他的假象蒙蔽了。一次,郭象與王衍閑聊,他們無所不談,什么天文地理,諸子百家,行兵布陣,治亂興亡,郭象說得頭頭是道。王衍本來口才也很好,又是當時一流的學者,聽了郭象的談話也禁不住贊嘆說:“聽郭象說話,就像瀑布奔瀉,永不枯竭(聽象言,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P>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