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是明代杰出醫(yī)藥學家李時珍撰寫的中醫(yī)典籍,共52卷。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書采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加以變革。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yī)方11096個,繪制精美插圖1160幅,分為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采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鉆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巨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融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并反映了豐富的臨床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本草綱目·第八卷·草部·虎掌、天南星
【釋名】
也稱虎膏。
【集解】
[頌說]虎掌今河北州郡都有。初生時根如豆大,漸長大似半夏而扁,年久者根圓及寸,大者如雞卵。周圍生圓牙三四枚或五六枚。三、四月生苗,高尺余。獨莖上有葉如爪,五六出分布,尖而圓。一窠生七八莖,有時也一莖作穗,直上如鼠尾。中生一葉如匙,裹莖作房,旁開一口,上下尖。中有花,微青褐色。結實如麻子大,熟即白色,自落布地,一子生一窠。九月苗殘取根。
【修治】
[頌說]九月采虎掌根,去皮臍,入器中湯浸洗凈,以白礬湯,或皂角汁,浸三日夜,日日換水,曬干用。若熟用,需在黃土地掘一小坑,深五六寸,以炭火燒赤,以好酒澆。后置南星于內,瓦盆覆定,一夜取出用。
【氣味】
苦,溫,大毒。
【主治】
心痛,寒熱結氣,積聚伏梁,傷筋痿拘緩,利水道。除陰下濕,風眩。主疝瘕腸痛,傷寒時疾,強陰。主中風麻痹,除痰下氣,利胸膈,攻堅積,消癰腫,散血墮胎。金瘡折傷瘀血,搗敷。蛇蟲咬,疥癬惡瘡。去上焦痰及眩暈。主破傷風,口噤身強。補肝風虛,治痰功同半夏。治驚癇,口眼歪斜,喉痹,口舌瘡糜,結核,解顱。
【附方】
1. 中風口噤、眼閉。天南星研末,加白龍腦等分調勻。用手指點末擦齒二三十遍,口自開。
2. 小兒驚風。用一兩重的天南星一個,放酒中浸透。取出,安新瓦上,周圍用炭火炙裂。放冷,出火毒。研末,加朱砂一分。每服半錢,荊芥湯調下。日空心服一次。午時再服一次。
3. 角弓反張。用天南星、半夏,等分為末,姜汁、竹瀝灌下一錢。同時烘灸印堂。
4. 痰迷心竅,心膽被驚,神不守舍,恍惚健忘,妄言妄見。用天南星一斤,先掘一土坑,以炭火三十斤燒紅,倒入酒五升,滲干后,把天南星安放在內,用盆蓋住,勿令走氣。次日取出研末,加琥珀一兩、朱砂二兩,共研細,以生姜汁調面將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煎人參、石菖蒲湯送下。日服三次。
5. 吐泄不止,四肢厥逆,甚至不省人事。用天南星研末,每服三錢,加棗三枚,水二盅,煎取八成,溫服。
6. 小兒解顱囟門不合,鼻塞不通。用天南星炮過,去皮,研末,加淡醋調勻攤布上,貼囟門,再把手烘熱,頻頻在囟門處摩熨。
7. 喉風喉痹。用天南星一個,挖空,放入白僵蠶七枚,紙包煨熟,研末,姜汁調服一錢。病重者灌下,吐涎即愈。
根〔主治〕心痛,寒熱結氣,利水道。除陰下濕,風眩。治傷寒時疾,強陰。主中風麻痹,除痰下氣,利胸膈,攻堅積,消癰腫,散血墮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