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人面桃花”,恐怕只要是讀書人大都知道這個成語典故。古代有許多的詩詞中都使用過這個成語。譬如北宋詞人柳永的《滿朝歡》:“人面桃花,未知何處,但掩朱扉悄悄。盡日佇立無言,贏得凄涼懷抱?!痹偃缒纤?/a>詩人范成大《滿江紅》:“天氣新晴,尋昨夢,池塘春早。雨過湔裙,水上柳絲風裊。卻憶去年今日,桃花人面依前好。”當然,人們最為熟知的應該是唐朝詩人崔護的那首《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p>
不難想見,從唐朝崔護“人面桃花”一語的問世,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過去卻經常有人用“人面桃花”來形容女人的美麗。這無疑是對“人面桃花”這一成語的曲解和誤讀。
據(jù)中國古代詩論著作《本事詩·情感》記載,博陵人崔護,資質甚美,而孤潔寡合,飄逸不群。清明節(jié)這一天,春光明媚,他獨自一人到南郊踏青。信步來到一座莊院門前,里面綠樹成蔭,桃花盛開。因口渴就叩門想要水喝。一位姑娘應聲出來,問:你是誰?崔護說:我是崔護,尋春獨行,口渴求飲。姑娘開門讓他進去坐下,送上一杯清茶。然后就斜依在一棵桃樹下,悄悄地打量著眼前這位不速之客。
這姑娘長得十分秀麗,風姿綽約,亭亭玉立。在灼灼桃花的映襯下,更加美艷動人。崔護怦然心動,就以言語挑逗她。姑娘不說話,只是含情脈脈的注視著他。崔護喝完茶起身告辭,姑娘送他出門,顯得有些依依不舍。崔護也悵惘而去。姑娘的倩影深深留在崔護的腦海里。姑娘也暗暗思念著崔護。
第二年清明節(jié),崔護再也抑制不住思念之情,就徑直往城南尋訪那位姑娘。只見莊院依然,門墻如故,但是大門卻已經上了鎖。眼看桃花依舊,去年的那個美人兒卻不見蹤影。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崔護失望之余,不禁感慨萬千,便在莊院左邊一扇門扉上題詩道:“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也是那首《題都城南莊》千古絕句的來歷。
后來,人們將男女一見鐘情分離兩地,男子追懷往事,稱為“人面桃花之感”;也常借以表達愛情失意的情懷;或泛指愛慕而不能相見的女子,以及由此產生的悵惘心情。如明代文學家梅鼎祚《玉合記·言祖》:“蟬聯(lián)歲華,怕游絲到處將春掛,悶孤眠帳額芙蓉,可重逢人面桃花。”“人面桃花”也稱“桃花人面”。如元朝散曲家劉時中《嘲天子》:“楊柳宮眉,桃花人面,是平生未了緣?!?/p>
當然,也有人用“人去樓空”來形容思念故人的心情,但是,“人面桃花”和“人去樓空”除了都可以用來形容思念故人的心情的相同點之外,還有兩個不同點:一是“人面桃花”主要是用于男人回憶思念女人方面;而“人去樓空”泛指回憶思念朋友或親人;不論男女都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二是“人去樓空”包含有一種凄涼之感;而“人面桃花”并沒有此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