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模棱兩可”有什么歷史典故嗎?成語“模棱兩可”是什么意思?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guān)心的問題,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參與【模棱兩可】故事的主人公:
蘇味道
【模棱兩可】故事的主人公簡介:
蘇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學家。他的先祖為漢并州刺史蘇章,其有著名后裔為蘇軾。
【模棱兩可】讀音:
mó léng liǎng kě
【模棱兩可】是什么意思?
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指不表示明確的態(tài)度,或沒有明確的主張,對問題正反兩面態(tài)度模糊。
【模棱兩可】出自哪里?
【出處】: 《舊唐書·蘇味道傳》:“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模棱以持兩端可矣?!?/p>
【模棱兩可】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模棱兩可的近義詞】:不置可否、模棱兩端、含含糊糊
【模棱兩可的反義詞】:旗幟鮮明、斬釘截鐵
【模棱兩可】歷史典故經(jīng)過:
唐朝前期著名詩人蘇味道,仕途順利,官運亨通,僅做宰相前后長達數(shù)年之久。但他在位并沒做出什么突出成績來。
他老于世故,處事圓滑,他常對人說:“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模稜(léng)(同棱)以持兩端可矣?!?/p>
意思是:處理事情,不要決斷得太清楚,太明白,要是這樣處理錯了,必會遭到追究和指責。只要模棱兩可,哪邊都抓不著(小辮子)就行了。
當時,人們根據(jù)他這種為人處世的特點,給他取了一個綽號,叫“蘇模棱”。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