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芳官為何沒有改變自己的結(jié)局?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磉@篇文章,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芳官是紅樓十二官之一,更是十二官中的佼佼者。她是在元妃省親之前,被賈家買來唱戲的女孩子。她在被買回來之前,姓甚名誰,讀者從書中無從得知。
本來,女子在封建社會地位很低,窮人家的女孩子更甚,要么就沒有名字,要么敷衍潦草地隨便起個名字。芳官被買進(jìn)賈府之后,她幾經(jīng)周折,又被幾易其名,但最終卻又回到了起點——以芳官之名從戲子變成了女尼,在尼姑庵終其一生。
一、梨香院的芳官。
芳官等一干小姑娘被賈薔從姑蘇買回來,安置在了榮府的梨香院中,排練戲曲,目的是預(yù)備元妃省親唱戲之用。此時的“芳官”之名,更像是對這個小姑娘年齡和職業(yè)的交代。
所謂“芳”,既是芳齡的“芳”,意指芳官處于豆蔻芳華之齡;又是芳姿的“芳”,意指芳官的姿容和才藝。在第十八回中,十二官為貴妃獻(xiàn)唱中,“一個個歌欺裂石之音,舞有天魔之態(tài)。雖是妝演的形容,卻作盡悲歡情狀”。芳官雖不如“最佳女主角”齡官,也是第二名的榜眼。
所謂的“官”,毋庸多言,指向的是其優(yōu)伶的身份。在封建時代,對歌舞或戲曲演員的稱謂,叫伶人、優(yōu)伶、伶官等,“官”更像是對唱戲職業(yè)的代稱。
二、怡紅院的耶律雄奴。
在五十八回中,因為宮里有老太妃薨逝,皇上敕諭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內(nèi)不得筵宴音樂,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嫁。賈府的小戲班不得不解散,十二官中有三分之二的女孩子不愿回家或是無家可歸。這三分之二的女孩子被分入各房作了丫頭。
作為正旦的芳官,被賈母掐尖兒分到了寶玉的怡紅院中,芳官從一個優(yōu)伶變成了丫頭。寶玉自小就是個愛起名字的人,他小時候給自己起了名字叫“絳洞花主”;他給剛進(jìn)賈府的林黛玉起了表字“顰顰”;他把花珍珠改成了“花襲人”;他把四兒改成了“蕙香”。所以,聰明伶俐的芳官自然也逃脫不了他的“辣手”。
在六十三回中,寶玉覺得“芳官之名不好,竟改了男名才別致”,把芳官改名為“耶律雄奴”。更甚者,他還為芳官改裝,“將周圍的短發(fā)剃了去,露出碧青頭皮來,當(dāng)中分大頂”,把一個小姑娘生生地女扮男裝成了一個小廝的模樣。
耶律姓是五代十國時期遼朝的國姓;“雄奴”的諧音是“匈奴”,乃蠻夷之族。在雍乾時代,出現(xiàn)這樣驚心動魄的字眼,也令后世讀者為曹公的“文膽如鐵”和民族腔調(diào)捏了一把汗,我們姑且不議。
就文本而言,寶玉為芳官取名“耶律雄奴”,更多的是出于對芳官外貌特點的呼應(yīng)。芳官的樣貌在“壽怡紅群芳開夜宴”的回目中,進(jìn)行了交代:
穿著一件玉色紅青酡式三色緞子斗的水田小夾襖,束著一條柳綠汗巾,底下水紅撒花夾褲,也散著褲腿。頭上眉額編著一圈小辮,總歸至頂心,結(jié)一根鵝卵粗細(xì)的總辮,拖在腦后。右耳眼內(nèi)只塞著米粒大小的一個小玉塞子,左耳上單帶著一個白果大小的硬紅鑲金大墜子,越顯得面如滿月猶白,眼如秋水還清。引得眾人笑說:“他兩個倒像是雙生的弟兄兩個”。
從此段描寫中可以看出,芳官長的是很英氣的,帶著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特色,素來愛杜撰的寶玉見“貌”起意也是情有可原的。芳官的身份從戲子到丫頭,名字也隨之從“官”到了“奴”。
三、眾裙釵口中的“野驢子”。
“野驢子”的稱號其實是耶律雄奴的“異化”。在第六十三回中,香菱、佩鳳、偕鸞等一干人聽到寶玉叫芳官為“耶律雄奴”,都被逗笑了,以至于“大家也學(xué)著叫這名字,又叫錯了音韻,或忘了字眼,甚至于叫出“野驢子”來”。雖為戲謔之名,但卻是與芳官的“野性”是相宜的。
在古代女子素來以溫順靜默為最佳品質(zhì),但是芳官的性格卻是充滿“野性”的。當(dāng)她的干娘讓她用剩水洗頭時,她當(dāng)即不服哭鬧反抗;當(dāng)她被趙姨娘摔了滿臉茉莉粉時,她怒戳趙姨娘的軟肋,“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幾”;即使在被盛怒的王夫人問罪之時,周圍的人大氣不敢出,她卻敢笑辯道:“并不敢調(diào)唆什么”。
她的野性一則是她的天真爛漫,二則也是她的年少輕狂。驢脾氣向來被比作中直來直去、倔強火爆的性格,芳官還是一頭“野驢子”,但是這頭小野驢子,雖“野”卻不失率真可愛。
四、大觀園里的玻璃。
芳官從“野驢子”到“玻璃”,走的并不是直線。因為“耶律雄奴”的拗口,眾人半無意半有意地將其喊成了“野驢子”,寶玉于心不忍,“見人人取笑,恐作賤了他,忙又說:海西福朗思牙,聞有金星玻璃寶石,他本國番語以金星玻璃名為‘溫都里納’。如今將你比作他,就改名喚叫‘溫都里納’可好?”。
但是,事與愿違,眾人仍是嫌“溫都里納”也拗口,又把“溫都里納”進(jìn)行了“外譯漢”且簡化,叫做“玻璃”。
玻璃的特性是透明晶瑩,在現(xiàn)代社會早就不是什么稀罕之物了,但在閉關(guān)鎖國的清代,這樣的域外之物卻是珍貴的很,非常見之物,非官非貴之家是不能見的。
寶玉把芳官“比作”溫都里納”喚叫“玻璃”,一方面體現(xiàn)了寶玉之心。芳官初進(jìn)怡紅院,卻能像襲人、晴雯、麝月等大丫頭一樣近身服飾寶玉,寶玉也很喜歡她的天真爛漫,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總是想著她。
就比如像芳官送給柳五兒的玫瑰露,是王夫人專門賞給寶玉吃的,非常珍貴,寶玉卻把它給了芳官,還惹出了一場軒然大波。
拋開階級差別,以現(xiàn)代眼光來看,芳官在寶玉眼里就像一個嬌蠻的小妹妹一樣。再則,芳官張狂無心機、喜怒形于色的性格,也是她像玻璃一樣透明。
然而,從另一方面,“玻璃”之名似乎成了芳官命運的讖語。玻璃雖晶雖瑩,卻是易碎之物。抄檢大觀園的颶風(fēng)也捎帶上了芳官,因為她在王夫人眼里也像晴雯一樣,屬于大觀園中“妖精”之屬,是需要“清君側(cè)”的。
被王夫人逐出大觀園之后,芳官不堪日后被干娘苛待,走投無路情愿剪了頭發(fā)做尼姑去,結(jié)果被“巴不得拐兩個女孩子做活去”的水月庵的尼姑智通帶了去。
玻璃易碎夢已碎,幾易其名仍芳官。怡紅時光一閃而過,玻璃又做回了芳官,從此過上了青燈古佛枯坐、芳華紅顏空逝的漫長而煎熬的日子,可嘆、可憐啊!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