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刀俎(zǔ),我為魚肉”比喻生殺大權掌握在別人手里,自己處在被宰割的地位。這個成語典故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原句是: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敝笱葑?yōu)槌烧Z“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楚漢相爭時期,項羽在咸陽城外鴻門宴請劉邦,范增想乘機殺死劉邦。他在酒宴上曾三次用佩玉給項羽發(fā)信號,項羽猶像不決。范增請來項莊,叫他借機刺殺劉邦。
張良看破項莊的企圖,叫樊噲保護好劉邦。劉邦見危機四伏,便借機溜出軍帳,樊噲也跟了出來。劉邦對樊噲說:“沒有辭別就跑回去行嗎?”樊咐心急火燎地說:“都什么時候了還講這個,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人家把剁肉的家伙全準備好,就要把咱們當魚、當肉切著吃了),還告辭個屁!”張良忙說后邊的事他去辦。
劉邦軍隊在霸上安營扎寨,距鴻門四十里路。劉邦騎上馬,樊噲、夏侯嬰等步行,抄近路很快回到營地。張良估計劉邦已經(jīng)轉危為安,便泰然自若地進了軍帳,他開誠布公地對項羽說:“我主經(jīng)不得酒,已經(jīng)回去了,命我獻上一雙白璧于大王足下,獻一雙玉斗于大將軍范增足下?!表椨鹈枺骸芭婀谀?”張良實事求是地回答道:“已到達軍營?!眲詈髞斫K于打敗項羽,建立了漢朝。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