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漢語成語,拼音是rén qín jù wáng,意思是形容看到遺物,懷念死者的悲傷心情,常用來比喻對知己、親友去世的悼念之情。出自《晉書·王徽之傳》。那么成語人琴俱亡的主人公是誰呢?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東晉時期,赫赫有名的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書畫俱佳,尤其是書法,行書、草書都寫得出神入化,后人把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并稱“二王”。
王獻之與哥哥王徽之情深意厚,后來,兄弟兩人都患了重病,王獻之先去世。家人怕王徽之悲痛,沒有把消息告訴他。王徽之老得不到弟弟的消息,憂心忡忡。
一天,他實在忍不住問家人:“子敬的病怎樣了?為什么長久沒有聽到他的消息?是否出事了?”家人含糊其詞地回答,不向他吐露真情。王徽之恍然大悟,悲哀地說:“看來子敬已經(jīng)死了,是嗎?’家人知道再也瞞不下去,便說了實話。王徽之聽了也不痛哭,下了病榻,吩咐準備車輛去奔喪。到了王獻之家,王徽之在靈床上坐了下來。他知道王獻之生前愛好彈琴,便對王獻之的家人說:““把子敬的琴取來?!鼻倌脕砗笸趸罩驮陟`床上一面彈,一面想著過去兄弟兩人的情誼,他越想越悲傷,彈了幾次,都不成曲調(diào)。于是,舉起琴向地上擲去,然后嘆道:“子敬!子敬!如今人琴俱亡!”嘆罷他悲痛得昏了過去。一個多月后他也病入膏肓離世而去。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