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三人言虎”是什么意思?“三人言虎”出自于哪里?這個成語出自《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又作“三人成虎,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原文
龐恭與太子質(zhì)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之矣?!薄叭搜允杏谢ⅲ跣胖?”王曰:“寡人信之矣?!饼嫻г唬骸胺蚴兄疅o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之去大梁也遠于市,議臣者過于三人,愿王察之?!饼嫻暮惙?,果不得見。
譯文
魏王大臣龐恭就要陪同太子作為人質(zhì),前往趙國都城邯鄲。臨行前,龐恭對魏王說:“如果現(xiàn)在有人對您說,鬧市上竄來一只猛虎,大王相信嗎?”魏王說:“那我不信?!饼嫻в謫枺骸叭绻袃蓚€人說有虎呢?”魏王回答道:“我半信半疑?!饼嫻Ы又謫枺骸叭绻齻€人都說鬧市上有虎,您相信嗎?”魏王道:“大家都這么說,那我就相信了?!?/p>
然后,龐恭說:“鬧市上沒有老虎,這本來是顯而易見的事情。然而,因為三個人都說有虎,似乎就真的有了猛虎?,F(xiàn)在,我要離您遠去,邯鄲離大梁要比這里到街市遠得多。說我壞話的也一定會超過三人,請大王仔細考察?!?后來,魏王果然聽信了別人的議論,當龐恭從邯鄲回國以后,便不再召見他了。
寓意啟示
真理是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在人的頭腦中的正確反映。真理的形式是主觀的,但是就其本身來看都具有明顯的客觀性。一方面真理所反映的內(nèi)容是客觀的;另一方面檢驗真理的標準也是客觀的。因此真理是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的產(chǎn)物,在同樣的條件下,對于同一個客觀對象,真理性的認識只能有一個。
在真理的掌握和適用上,任何人都沒有特權,僅僅取決于他是否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而主觀真理論者直接或間接地否認真理的客觀性原則,在實踐中,或?qū)嵱弥髁x地認為“有用的就是真理”;或簡單地將多數(shù)人的意見認為是真理?!叭顺苫ⅰ钡牡涔噬鷦拥卣f明了這個道理。
世界上的事物是非常復雜的,而人的實踐活動的能力和條件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去親身經(jīng)歷,特別是大家都感興趣的一些事情,會很快流傳開來。任何一種傳聞在傳播的過程中都會出現(xiàn)一些誤差,傳到最后恐怕已面目全非了。即使對待同一件事,人們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看法,而對真理的認識并不取決于持此種意見人數(shù)的多少,有時真理在少數(shù)人手里。
因此我們即使聽到大家都認可的一件事也要認真地分析,切不可輕信!
一個人對別人說的事情不可妄信,即使有很多人都這么說,也要透過表面看到問題的本質(zhì),以免被壞人蒙蔽.有時謠言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判斷一件事情的真?zhèn)?,必須?jīng)過細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否則“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